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31|回復: 2

[道学研究] 【墨子】卷22节丧(节用下)诗解1仁者为度富众治之厚葬久丧三利为鉴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8-26 16: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22丧(节用下)诗解1仁者为度富众治之厚葬久丧三利为鉴
题文诗:
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之无以,
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今孝子之,为亲度也,
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富之;人民寡则,
从事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
有力不足,不赡,,然后已矣.
之有,馀力,隐谋遗利,不为亲,
为之者矣.若三务者,孝子者也,之为亲度,
若此;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
曰天下贫,从事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众之;
众而乱则,从事治之.当其于此,有力不足,
不赡,,然后已矣.之有,
馀力,隐谋遗利,不为天下,为之者矣.
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既若此矣.
逮至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君子,
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事也;
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也,非孝子事.
曰二子者,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
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言即相非,
行即相反,于此乎之,后世君子,皆疑惑乎,
二子者言.若苟疑惑,乎二子言,然则姑尝,
观之,为政乎,国家万民.计厚葬,
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法其,
用其,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
定危治乱!此仁义也,孝子之事,为人谋者,
不可不劝.仁者将兴,天下,遂乃贾而,
使民誉之,终勿废也.使法,其言用谋,
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
此非仁义,非孝子事.为人谋者,不可不沮.
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非之,终身勿为.
且故,天下之利,除天下害,令国百姓,
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仁者真情,
真情利民,利民富民,众民治民,真情牧民.
【原文】
子墨子言曰:『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辟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也(2)。』今孝子之为亲度也,将奈何哉?曰:亲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也,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3),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亲为之者矣。若三务者,孝子之为亲度也,既若此矣。虽仁者之为天下度,亦犹此也。曰: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当其于此,亦有力不足,财不赡,智不智,然后已矣。无敢舍馀力,隐谋遗利,而不为天下为之者矣。若三务者,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若此矣。今逮至昔者,三代圣王既没,天下失义。后世之君子,或以厚葬久丧,以为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或以厚葬久丧,以为非仁义,非孝子之事也。曰二子者,言则相非,行即相反,皆曰吾上祖述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者也。而言即相非,行即相反,于此乎后世之君子,皆疑惑乎二子者言也。若苟疑惑乎之二子者言,然则姑尝传而为政乎国家万民而观之(4)。计厚葬久丧,奚当此三利者?我意若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可以富贫众寡、定危治乱乎!此仁也义也,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劝也。仁者将兴之天下,谁贾而使民誉之,终勿废也。意亦使法其言,用其谋,厚葬久丧,实不可以富贫众寡、定危理乱乎!此非仁非义、非孝子之事也。为人谋者,不可不沮也。仁者将求除之天下,相废而使人非之,终身勿为。且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令国家百姓之不治也,自古及今,未尝之有也。【注释】
(1)节葬是墨子针对当时统治者耗费大量钱财来铺张丧葬而提出的节约主张。墨子认为,厚葬久丧不仅浪费了社会财富,而且还使人们无法从事生产劳动,并且影响了人口的增长。这不仅对社会有害,而且也不符合死者的利益和古代圣王的传统,因而必须加以废止。本篇原有三篇,现存一篇。(2)『辟』通『譬』。(3)第二个『智』通『知』。下同。(4)『传』为『傅』字之误,铺展。
【译文】
  墨子说道:『仁者为天下谋划,就象孝子给双亲谋划一样没有分别。』现在的孝子为双亲谋划,将怎么样呢?即是:双亲贫穷,就设法使他们富裕;人数少了,就设法使其增加;人多混乱,就设法治理。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也有力量不足、财用不够、智谋不足知,然后才罢了的。但没有人敢于舍弃余力,隐藏智谋、遗留财利,而不为双亲办事的。象上面这三件事,孝子为双亲打算,已经如此了。即使仁者为天下谋划,也像这样。即是:天下贫穷,就设法使之富足;人民稀少,就设法使之增多;人多混乱,就设法治理。当他在这样做的时候,也有力量不足、财用不够、智力不足知,然后才罢了的。但没有人敢舍弃余力、隐藏智谋、遗留财利,而不为天下办事的。象上面这三件事,仁者为天下谋划,已经如此了。
    到了往古三代圣王已死的今天,天下丧失了义。后世的君子,有的以厚葬久丧为仁、义,是孝子(应该做)的事;有的以厚葬久丧为不仁、不义,不是孝子(应该做)的事。这两种人,言论相攻,行为相反,都说:『我是上法尧、舜,禹、汤、文王、武王的大道。』但是(他们)言论相攻,行为相反,于是乎后世的君子都对二者的说法感到疑惑。如果一旦对二人的说法感到疑惑,那么姑且试着把他们的主张广泛地实施于治理国家和人民,从而加以考察,衡量厚葬久丧在哪一方面能符合(『富、众、治』)三种利益。假使仿照他们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计谋,若厚葬久丧确实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可以使危者安、乱者治,这就是仁的、义的,是孝子应做的事,替人谋划者不能不勉励(他)去做。仁者将谋求在天下兴办它,设法宣扬而使百姓赞誉它,永不废弃。假使仿照他们的说法,采用他们的计谋,若厚葬久丧确实不可以使贫者富、寡者众,不可以使危者安、乱者治,这就是不仁的、不义的,不是孝子应做的事,替人谋划者不能不阻止他去做。仁者将谋求在天下除掉它,相互废弃它,并使人们非难它,终身不去做。所以说兴起天下的大利,除去天下的公害,而使国家百姓不能得到治理的,从古至今还不曾有过。

薛奔玄 發表於 2025-6-8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节丧》义疏:仁者之度与治世三利

《墨子·卷二十二·节丧》(《节用下》)此章,乃墨家“节用”“节葬”思想之枢要。墨子以“仁者之为天下度”发端,将治国之道比于孝子事亲,其言质朴而理深,今试析之。

一、仁者之度:以孝喻治
墨子开篇即言:“仁者之为天下度也,譬之无以异乎孝子之为亲度。”此以“孝子事亲”喻“仁者治国”,乃墨家“兼爱”思想之具体化。孝子之“度”,在于察亲之需:亲贫则富之,人寡则众之,众乱则治之。治国亦然,仁者当以百姓之利为权衡,此即“为天下度”之核心。

“度”者,权衡也。墨子强调,仁者不以私意裁断,而以客观需求为准则。其逻辑与儒家“推己及人”相通,然墨家更重实效:孝子非虚饰温情,而必以“富之、众之、治之”为实绩;仁者亦非空谈仁义,而须以“兴天下之利”为归旨。

二、厚葬久丧之弊:三利为鉴
墨子虽未于此段明言丧葬,然“富、众、治”三端,实为后文批判厚葬久丧之伏笔。战国时,儒家倡厚葬以彰孝,贵族竞奢靡以炫权,墨子则直指其害:
1. 妨富:厚葬耗尽财用,致“国家必贫,人民必寡”(《节葬下》),与“富之”背道而驰;
2. 妨众:久丧禁嫁娶、伤身体,人口凋敝,违背“众之”之需;
3. 妨治:丧礼繁缛,官吏民众废业守丧,乱政之源也。

故墨子以“三利”为镜,照见厚葬久丧之非。其论非否定孝道,而谓“孝”当以生民为本,非以虚礼害实。

三、墨家义理之现代启示
墨家思想之精粹,在于“以利为义”。此“利”非私欲,而是“交相利”之公义。今人读《节丧》,可思者有三:
1. 制度之效:政策当以民需为度,若厚葬耗财、久丧废业,虽合礼而悖实,必加裁抑;
2. 节俭之德:墨家“节用”非吝啬,而是资源配给之智慧,与今“可持续发展”暗合;
3. 仁爱之实:仁者非空言道德,必以“富众治”为功,此于社会治理尤具参考。

结语
《节丧》之旨,在破虚礼而崇实效。墨子以冷峻之言,揭“仁者之度”即“天下之利”,其思想如古镜悬照,至今犹见锋芒。读此章者,当思“孝”与“治”、“礼”与“利”之平衡,或可于今世浮华之中,得一番清醒。

(全文约780字)

按:此疏以墨家文本为本,结合其“兼爱”“节用”体系,析“三利”与丧葬之矛盾,并引申现代意义。文风求简净,避冗长考据,重在义理贯通。
shenshen 發表於 2025-6-21 12:42 | 顯示全部樓層
《墨子·节丧》义疏:仁者之度与治世三利

《墨子·节用下》篇以“仁者之为天下度”发端,阐发圣王之道在于以公心权衡利弊,其理与孝子为亲谋虑同出一源。墨家言“仁”非空谈德性,而必落实于“富之、众之、治之”三事,此乃先秦功利主义伦理之精髓。今就经文章句,析其大义如次。

一、仁者之度:以孝喻治的类比逻辑
墨子开篇即以“孝子之为亲度”类比“仁者为天下度”,此中深意有二:其一,破除儒家“亲亲有差”之私爱,将家庭伦理扩展为天下伦理。孝子谋父母之利,必虑其贫富、安危;仁者谋万民之利,亦当以“富众治”为纲。其二,确立功利标准。墨家之“仁”非虚名,而以“兴天下之利”为实指,所谓“度”,即权衡厚葬久丧是否合于“三利”之客观准则。

二、治世三利:富、众、治的递进关系
“亲贫则富之,人民寡则众之,众乱则治之”三句,实为墨家政治经济学纲领。
1. 富之:墨子反对儒家“不患寡而患不均”,直言匮乏为乱源。《节用》诸篇屡言“民富国治”,主张通过“强本节用”增加社会总财富,厚葬久丧则“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与此背道而驰。
2. 众之:人口增殖是战国时期国家实力的核心指标。墨子批判“杀殉以徇葬”等陋俗,正因其“寡民”之害。《节葬》篇详列久丧致“败男女之交”而减人口,可见其说基于现实考据。
3. 治之:富与众是基础,“治”则是终极目标。墨子指出,厚葬久丧使官员“久禁从事”,百姓“废于役事”,社会生产停滞,必生乱阶。此与《尚同》篇“上下同义”的秩序观相呼应。

三、厚葬久丧:反三利的鉴戒
墨子以“三利”为镜,照见丧葬奢靡之弊:
经济层面:“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直接消耗社会财富;
伦理层面:“三年哭泣”使民“出则无衣,入则无食”,瓦解家庭再生产能力;
政治层面:“王公大人行之则国家必贫,匹夫行之则家必毁”,动摇国本。

其批判并非否定孝道,而是主张“葬埋之法,桐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节葬下》),以简约合于实用主义原则。

结语:墨家功利伦理的现代启示
墨子曰“仁者之为天下度”,实为一种成本效益分析:任何制度若不能实现“富众治”三利,即违背圣王之道。此说虽产生于战国资源紧缺语境,然其“去无用之费”的核心思想,对今世可持续发展、绿色殡葬等议题仍有镜鉴意义。学者读此篇,当超脱儒墨门户之见,体察其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严守墨家“三表法”,以“本之者”考《墨子》原文,“原之者”析其逻辑,“用之者”关联现实,力求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备。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