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46|回覆: 2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8辨物詩解5至陽而陰至旱而雨晏子諫祠靈山河伯禱雨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10 18: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8辨物詩解5至陽而陰至旱而雨晏子諫祠靈山河伯禱雨
題文詩:
夫水旱俱,天下陰陽,所為.大旱則,
雩祭請雨,大水則,鳴鼓劫社,為之何也?
曰陽,陰之長也,其在鳥則,雄陽雌陰,
在獸牡陽,而牝為陰;在民夫陽,而婦為陰,
在家父陽,而子為陰,其在國則,為陽,
而臣為陰.陽貴陰賤,陽尊陰卑,天之道也.
今大旱者,陽氣太盛,以厭於陰,陰厭陽固,
陽其填也,惟填厭之,太甚使陰,不能起也,
亦雩祭之,拜請而已,無敢加也.至於大水,
及日蝕皆,陰氣太盛,上減陽精,以賤乘貴,
以卑陵尊,大逆不義,故鳴鼓而,懾之朱絲,
縈而劫之.由此觀之,春秋乃正,天下之位,
征陰陽失.直責逆者,不避其難,是春秋之,
不畏強御.故劫嚴社,不為驚靈,出天王不,
為不尊上,辭蒯聵,之命不為,不聽其父,
絕文姜,之屬不為,不愛其母,其義之盡!
義之盡耶!春秋正義,貶惡褒善.昔齊大旱,
時景公,召群臣曰:天不雨久,民有飢色,
吾使卜之,崇在高山,廣水者也,寡人慾少,
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
祠此無益,夫靈山固,以石為身,草木為發;
天久不雨,發將焦也,身將熱彼,獨不欲雨?
祠之無益.景公曰,吾欲祠於,河伯可乎?
晏子:祠此無益,夫河伯以,水為國以,
魚鱉為民;天久不雨,水泉將下,百川,
將亡,民將滅矣,獨不?祠之何益?
景公曰今,為之奈何?晏子曰君,,
宮殿暴露,宿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
於是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得種樹.
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惟!
【原文】  夫水旱俱天下陰陽所為也。大旱則雩祭而請雨,大水則鳴鼓而劫社。何也?曰:陽者陰之長也,其在鳥則雄為陽,雌為陰,在獸則牡為陽而牝為陰;其在民則夫為陽而婦為陰,其在家則父為陽而子為陰,其在國則君為陽而臣為陰。故陽貴而陰賤,陽尊而陰卑,天之道也。今大旱者,陽氣太盛以厭於陰,陰厭陽固,陽其填也,惟填厭之太甚,使陰不能起也,亦雩拜請而已,無敢加也。至於大水及日蝕者,皆陰氣太盛而上減陽精,以賤乘貴,以卑陵尊,大逆不義,故鳴鼓而懾之,朱絲縈而劫之。由此觀之,春秋乃正天下之位,征陰陽之 失。直責逆者不避其難,是亦春秋之不畏強御也。故劫嚴社而不為驚靈,出天王而不為不尊上,辭蒯聵之命不為不聽其父,絕文姜之屬而不為不愛其母,其義之盡耶!其義之盡耶!
【原文】  齊大旱之時,景公召群臣問曰:『天不雨久矣,民且有飢色,吾使人卜之,在高山廣水,寡人慾少賦斂以祠靈山可乎?』群臣莫對。晏子進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靈山固 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雨,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祠之無益。』景公曰:『不然,吾欲祠河伯可乎?』晏子曰:『不可,祠此無益也。夫河伯以水為國,以魚鱉 為民;天久不雨,水泉將下,百川竭,國將亡,民將滅矣,彼獨不用雨乎?祠之何益?』景公曰:『今為之奈何?』晏子曰:『君誠避宮殿暴露,與靈山河伯共憂;其幸而雨乎!』於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盡得種樹。景公曰:『善哉!晏子之言可無用乎?其惟德也!』
【注釋】出自【晏子春秋】景公欲祠靈山河伯以禱雨晏子諫第十五
【譯文】
齊國天旱已經很長時間,齊景公召集群臣並詢問:『已經很久沒下雨了,莊稼乾死老百姓都在餓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裡。我準備用些錢,祭祀山神,你們看可以嗎?』眾臣沒有人回答。晏子站出來說:『我認為不能這麼做。祭祀山神沒有益處。山神以石為身,以草木為發,天久不下雨,發將要焦黃,身體也會暑熱難當,難道他就不想下雨嗎?他自身尚且難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說:『這樣不行,我們就祭祀河神,可以嗎?』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為國,以以魚鱉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將斷流,河川也就乾涸,這時他的國家將消亡,魚鱉臣民也會幹死,難道他就不想下雨嗎?祭它又有什麼用呢?』
景公說:『如今怎麼辦呢?』
晏子說:『君主誠心誠意離開宮殿在外露宿,與靈山河伯共同憂慮,這樣僥倖希望下雨。』於是景公走出宮殿在郊野露宿,三天後,天果然降下大雨,民眾全都及時得以栽種。景公說:『善哉!晏子的話,可以不聽嗎?他懂得規律。』

炎平 發表於 2025-7-21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辨物】晏子諫祠章義疏

【說苑】卷十八【辨物】篇載晏子諫齊景公祠靈山河伯事,實為陰陽災異說之重要文獻。今就文本要義,析為三端論之:

一、陰陽災異之本體論
文本"夫水旱俱,天下陰陽所為也"一句,實為漢代陰陽家說之精髓。【淮南子·天文訓】云"陰陽相薄,感而為雷"與此同契。晏子所論非止於現象描述,更建構起"陽者陰之長"的宇宙秩序觀。其以雄雌、牡牝、夫婦為喻,正合【周易·繫辭】"天尊地卑,乾坤定矣"的易理。值得注意的是,晏子將自然現象(鳥獸)與社會倫理(夫婦)統攝於同一陰陽框架,此即董仲舒"天人感應"說之先聲。

二、禳災儀禮之矛盾性
雩祭請雨與鳴鼓劫社看似矛盾,實具深刻邏輯。鄭玄注【周禮·司巫】云"陽亢則攻陰,陰盛則伐陽",正可發明此義。晏子之諫特別強調"至陽而陰,至旱而雨"的物極必反規律,與【老子】"反者道之動"的哲學相呼應。其諫止景公"祠靈山河伯",非否定祭祀本身,而是反對"淫祀",此與【禮記·祭法】"法施於民則祀之"的原則一脈相承。

三、政治倫理之實踐智慧
晏子以"河伯以水為國,魚鱉為民"喻政,實開後世"以水喻政"傳統。【孟子·梁惠王下】"民歸之猶水之就下"可相參證。其諫言表面論災異,實則闡發"德政應天"的治理思想。文中"天久不雨,發將焦,身將熱,彼獨不欲雨乎"之問,尤見儒家"民胞物與"的仁政精神,與【荀子·天論】"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的理性態度異曲同工。

要之,此章雖短,卻熔鑄陰陽哲學、祭祀禮制、政治倫理於一爐。晏子之辯既承西周"敬天保民"傳統,又下啟漢代天人感應學說,在先秦思想史中實居關鍵地位。讀者當透過災異表象,領會其中"修德應天"的深刻義理,斯為得之。

(全文計726字)
湯勺 發表於 2025-7-22 1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辨物】晏子諫祠章義理髮微

【說苑】卷十八辨物篇所載"晏子諫祠"一事,實為漢代劉向對先秦天人觀念的系統整理。此章以陰陽災異之說為經,以晏嬰諫齊景公為緯,深刻揭示了先秦時期"以德配天"的政治哲學。今就文本要義,分三端論之:

一、陰陽災異之說的本體論基礎
文中"夫水旱俱,天下陰陽所為也"一語,實為漢代陰陽家學說之精髓。【淮南子·天文訓】云"陰陽相薄,感而為雷",與此說相表里。然晏子之論尤具深意:"陽者陰之長"的命題,不僅闡明陰陽主從關係,更暗合【周易·繫辭】"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內核。其以鳥獸雌雄、人倫夫婦為喻,將自然秩序與社會倫理貫通,正是董仲舒"天人感應"說之先聲。

二、雩祭禮制的政治隱喻
文本揭示的"大旱雩祭,大水劫社"現象,實為周代禮制遺存。【周禮·司巫】載"國大旱則率巫而舞雩",鄭玄注云"雩者,吁嗟求雨之祭"。晏子諫止景公祠靈山、河伯,並非否定祭祀本身,而是反對"淫祀"。其"祠無益"之論,與【左傳·僖公十九年】"祭祀以為人也"的民本思想一脈相承。這種"以德禳災"的觀念,正是儒家"敬鬼神而遠之"的實踐體現。

三、晏子諫言的現實意義
晏子謂"靈山固以石為身,河伯以水為國",此說看似質樸,實含深刻隱喻。【晏子春秋·內篇諫上】載其"三不祥"之說,可與此互證。其諫言要旨在於:自然神靈各有職分,非人力可強求。這種理性態度,既不同於墨家"明鬼"之說,亦別於道家"自然無為",而是強調"修德以應天"的實踐理性。漢代王充【論衡·明雩篇】所謂"變復之家,不推類驗之",正可為此註腳。

要之,此章雖言災異,實論人事;雖述祭祀,實明德政。劉向編錄此篇於【說苑】辨物之末,蓋欲彰明"物不自異,待人而辨"的深意。晏子之諫,非徒止一時之非禮,更為後世立"以民為本"的為政準則。陰陽災異之說,至此已由神秘信仰轉化為政治警示,此即【說苑】"觀往知來"之微旨所在。

(全文計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