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27|回复: 0

[道学研究] 刘向《说苑》卷14至公诗解8为人不党咎犯不以私仇荐贤爱子弃法非以保国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7-22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向说苑卷14至公诗解8为人不党咎犯不以私仇荐贤爱子弃法非以保国
题文诗:
赵宣子昔,言韩献子,于晋侯曰:为人不党,
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为中军尉.
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伍,韩献子乃,
戮其,人皆曰:必死,其主朝升,
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宣子,觞大夫曰:
二三子也,可以贺我.二三子曰:不知所贺.
宣子曰我,言韩献子,厥于君主,言而不当,
必受其刑;吾车失次,今而戮仆,可谓不党;
是吾言当.二三子再,拜稽首曰:不惟晋国,
适享之乃,唐叔是赖,敢不再,拜稽首乎?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
咎犯对曰:虞子羔可.公曰子羔,非汝之雠?
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雠.羔见咎犯,
而谢之曰:幸赦臣过,荐之,为西河守.
咎犯:荐子者公,怨子者私,吾不以私,
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文王伐邓,
使王子革,王子灵,捃菜,二子出采,
见老丈人,载畚乞焉,丈不与,搏而夺之.
王闻之令,皆拘二子,杀之.大夫辞曰:
人之,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
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军言曰:邓为无道,
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夺吾畚,无道甚邓.
呼天而号,闻之,群臣,君见之曰:
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
非以教幼;爱子弃法,非以保国;私二子非,
所以从政,丈人舍之.杀而谢之,军门外耳.
《原文》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 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二三子再拜稽首曰:“不惟晋国适享之,乃唐叔是赖之,敢不再拜稽首乎?”
【译文】
赵宣子同晋侯说起韩献子(这个人):“他这人不喜欢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而且治理许多人,许多事都不乱(井井有条),面临死亡不害怕”(于是)晋侯就任命他为中军尉,河曲之役(战)时,赵宣子的车冲撞了军队的队列,韩献子杀了他(赵宣子)(驾车的)仆人,人们都说:“韩宣子这次死定了,那车夫的主人早上才升了他的官,他晚上就把别人仆人杀了,有谁还能让他稳坐在这高位上呢?”战争结束后,赵宣子设宴招待大夫们,酒过三巡后,他说:“你们可以祝贺我(了)!”大夫们问道:“不知道是什么事值得庆贺?”赵宣子说道:“我把韩献子推荐给主君,如果说我所荐非人(此处是意译)话,我肯定会受到惩罚。现在因为我的车乱了秩序,他杀了我驾车的仆人,他可以称得上是不喜欢结党营私了。被我说中了!”那些大夫(官员)再次拜了下去稽首(不用翻)道:“  不但晋国能安享这个福分,就是先祖唐叔也要依仗这样的人,我们敢不再行大礼以示祝贺吗?”
【注释】
韩献子:韩厥,生卒年不详,姬姓,韩氏,名厥,因其谥号献,故亦称韩献子。他是韩武子韩万的玄孙,韩赇伯的曾孙,韩定伯韩简的孙子,韩舆(亦称韩子舆)之子,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
韩厥始为晋国赵氏家臣,后位列八卿之一,至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前573年,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晋悼公破格提拔铁面无私的韩厥为执政大夫兼中军元帅。韩厥迎来人生事业的巅峰,成为晋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正卿,在政坛混迹近40年之久的韩厥印证赵盾昔日的预言。一生侍奉晋灵公、晋成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五朝,是位优秀而稳健的政治家,公忠体国的贤臣,英勇善战的骁将。
《原文》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雠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雠也。”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译文】
晋文公问咎犯:“谁可以胜任西河太守?”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说:“他不是你的仇人吗?”咎犯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胜任西河太守,而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虞子羔遇见咎犯,向他谢罪说:“感谢您原谅了我的过错,并且把我推荐给国君,使我当上了西河太守。”咎犯说:“推荐你,这是公事;怨恨你,这是私事。我不拿私事来伤害公理,你赶快走吧,不然我就要用箭射你了。”
《原文》
  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捃菜,二子出采,见老丈人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之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君闻之,群臣恐,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译文】
楚文王讨伐邓国,让王子革和灵一起去挖菜。二位出去采野菜,见到一位老人载着箕畚(簸箕),俩人就乞求借给他们用,但是老人不给他们,(于是他们就)抢夺过来了。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令人拘捕了二人,将要杀了他们。大夫为他们二人求情说:“(强行)夺取(别人的)簸箕确实有罪,然而杀了他们,(这)不是他们的罪应得的惩罚!国君为什么要杀了他们?”话(刚)说完,那位老人来到军前说:“邓国因为无道,所以国君讨伐他们。如今国君公的儿子,强行夺取了我的簸箕,(这种)无道比邓国更厉害啊!”(于是)呼天喊地地号哭。国君听到了,群臣也感到惶恐。国君见到那位老人,对他说:“讨伐有罪的人却横夺其性命,(这)并非用来禁绝暴力的合适办法;依仗强力力虐待老者,(这)并非用来教育小孩子的合适办法;偏爱儿子而废弃公正的法律,(这)并非用来保有国家的合适办法。(国君)偏爱两个儿子,(这)并非用来从政的合适办法!请老人家宽恕我,(我)将在军门之外(杀了他们)向您谢罪。”

郭奉孝 发表于 2025-5-24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至公》第八则析义:论不党之公与弃法之私

《说苑》卷十四‘至公’篇所载赵宣子举荐韩献子一事,实为春秋时期‘至公’政治伦理之典范。刘向通过此则史事,深刻揭示了‘不党’‘不私’的为政准则,与‘爱子弃法’的治国之弊形成鲜明对照,其间微言大义,值得细究。

一、不党之公:韩献子的政治伦理实践
赵宣子荐韩献子时,以‘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十二字概括其德才,此三者实为春秋卿大夫之核心素养。‘不党’者,不结私交、不树朋党,《尚书·洪范》所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是也;‘治众不乱’体现其行政统御之能,暗合《周易》‘君子以容民畜众’之旨;‘临死不恐’则彰显孟子所言‘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节。韩献子在河曲之役中戮赵宣子车仆,恰印证其‘不党’之实——虽受举荐之恩,仍秉公执法,此即《礼记》‘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法精神之升华。

二、咎犯荐贤:私仇与公义的辩证
篇中另载咎犯不以私仇蔽贤之事,可与管仲荐仇人宁戚相参证。春秋士大夫之‘至公’,非谓无情,而在以国事超越私怨。《论语》载孔子言‘举尔所知’,而咎犯之举恰是‘尔所不知,人其舍诸’的实践。此种‘外举不避仇’的胸襟,正是周礼‘以德报怨’的更高演绎,较之后世‘内举不避亲’更显难能。

三、爱子弃法:治国者之大戒
刘向特以‘爱子弃法非以保国’作结,实有深意。春秋时期,楚令尹子文‘大义灭亲’诛族人,与卫石碏诛子厚并列《左传》两大义举,皆证《商君书》‘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的警示。赵宣子能容韩献子执法,恰与‘爱子弃法’形成对镜——前者以法度维系邦国,后者以私情败坏纲纪,《韩非子·五蠹》所谓‘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皆由此分化。

结语:至公精神的现代启示
《说苑》此章以‘至公’命题,实暗含‘公心’与‘私欲’的永恒博弈。韩献子之‘戮仆’与咎犯之‘举仇’,共同构建了‘公尔忘私’的政治伦理范式。反观今日,刘向所强调的‘不党’‘守法’原则,仍为政治文明之基石。读此篇者,当思《春秋》大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真谛,方不负古人垂训之深心。

(全文798字,谨守传统注疏体例,以经解史,以史证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七日戌時| 2025/5/24/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