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3|回覆: 2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3雖善謀不能隱聖之聽於無聲視於無形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7-15 14: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3權謀詩解3雖善謀不能隱聖之聽於無聲視於無形
題文詩:
齊桓公昔,與管仲謀,伐莒未發,而聞於國.
桓公怪之,以問管仲.管仲曰國,必有聖人.
桓公嘆曰:日之役者,有執柘杵,而上視者,
意其是邪!乃令復役,無得相代.少焉而後,
東郭垂至.管仲:此必是也.乃令儐者,
延而進之,分級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也?
對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
對曰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意之?曰聞君子,
有三色也:優然喜樂,鐘鼓之色;愀然清淨,
​縗絰之色;勃然充滿,兵革之色;日者臣望,
君在台上,勃然充滿,此兵革色,君吁不吟,
所言者莒,舉臂而指,所當者莒;竊慮,
小諸侯之,未服,其惟莒乎?臣故言之.
君子:耳聞以聲.不聞,其聲而以,
其容與臂,是東郭垂,不以耳聽,而聞.
桓公管仲,雖善謀不,能隱聖之,聽於無聲,
視於無形,東郭垂能,有之矣故,桓公乃,
尊祿禮之.小人察言,君子觀色,聖人聽情,
至聽無聲,無聲有情,真情藏心,聽其心聲.
【原文】  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謀未發而聞於國。桓公怪之,以問管仲。管仲曰:『國必有聖人也。』桓公嘆曰:『歖!日之役者,有執柘杵而上視者,意其是邪!』乃令復役,無得相代。少焉,東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乃令儐者延而進之,分級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者也?』對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對曰:『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
對曰:『臣聞君子有三色:優然喜樂者,鐘鼓之色;愀然清淨者,縗絰之色;勃然充滿者,此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滿,此兵革之色也,君吁而不吟,所言者莒也,君舉臂而指所當者莒也。臣竊慮小諸侯之未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君子曰:『凡耳之聞,以聲也。今不聞其聲而以其容與臂,是東郭垂不以耳聽而聞也。桓公、管仲雖善謀,不能隱聖人之聽於無聲,視於無形,東郭垂有之矣。故桓公乃尊祿而禮之。』【注釋】出自【呂氏春秋】卷18審應2重言:
齊桓公與管仲謀伐莒,謀未發而聞於國,桓公怪之,曰:『與仲父謀伐莒,謀未發而聞於國,其故何也?』管仲曰:『國必有聖人也。』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執跖而上視者,意者其是邪!』乃令復役,無得相代。少頃,東郭牙至。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賓者延之而上,分級而立。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對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對曰:『臣聞君子善謀,小人善意。臣竊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對曰:『臣聞君子有三色:顯然喜樂者,鍾鼓之色也;湫然清靜者,衰絰之色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舉臂而指,所當者莒也。臣竊以慮諸候之不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凡耳之聞,以聲也。今不聞其聲,而以其容與臂,是東郭牙不以耳聽而聞也。桓公、管仲雖善匿,弗能隱矣。故聖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
【譯文】
齊桓公與管仲謀劃攻打莒國,謀劃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國人知道了,桓公感到很奇怪,蛻;『與仲父謀劃攻打莒國,謀劃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國人知道了,這是什麼原因呢?』管仲說。『國內一定有聰明睿智的人。』櫃公說:『嘻!那天服役的人有拿著來向上張望的,我料想大溉就是這個人吧!』干是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來服役,不得替代。過了一會兒,東郭牙來了。管仲說:『這人一定是那個把消息傳出去的有了。』於是就派禮賓官員領他上來,管仲和他分賓主在台階上站定。管仲說:『傳播攻打莒國消息的人是你吧?』東郭牙回菩說;『是的。』仲說;『我沒有說過攻打莒國的話,你爲什麼要傳播攻打莒菖國的消息呢?』東郭牙回答說:『我聽說君子善於謀劃,小人善干揣測,我是私下裡揣測出來的。』
管仲說;『我沒有說過攻打莒國的話,你根據什麼揣測出來的?』東郭牙回答說:『我聽說君子有三種神色:面露喜悅之色,這是欣賞鍾鼓等樂器時的神色,面帶清冷安靜之色,這是居喪時的神色,怒氣沖沖、手足揮動,這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那天我望見您在台上怒氣沖沖、手足揮動,這就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您的嘴張開了,沒有閉上,這表明您所說的是「莒」。您舉起胳膊指點,被指的正是莒國。我私下考慮,諸侯當中不肯歸服齊國的,大溉只有莒國了吧,因此我就傳播了攻打莒國的消息。』大凡耳朵能聽到,是因爲有聲音。現在沒有聽到聲音,卻根據別人的面部表情與手臂動作了解別人的意圖,這是東郭牙不靠耳朵就能聽到別人的話啊。桓公、管仲雖然善於保守秘密,也不能掩蓋住。所以,聖人能在無聲之中有所聽聞,能在無形之中有所察見。詹何,田子方、老耽就是這樣喇。

濟世 發表於 2025-3-28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權謀】東郭垂察色解意論

【說苑】所載齊桓公伐莒之謀未行先泄一事,實爲詮釋"聖人聽於無聲,視於無形"之精妙案例。東郭垂之智,非在耳聞,而在心觀,其察色解意之術,深合【周易】"幾者動之微"的認知哲學。

管仲所謂"君子善謀,小人善意",揭示認知方式之差異。東郭垂通過三色辨機:鐘鼓之色顯禮樂,縗絰之色示喪憂,兵革之色兆征伐。此觀察體系暗合【周禮】"以五氣辨吉凶"的相法傳統,將無形之謀具象爲可視之徵。其"舉臂指莒"的細節判斷,更體現【鬼谷子】"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的觀察智慧。

桓公管仲"不能隱聖"之嘆,恰證【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深層認知。東郭垂之"不以耳聽而聞聲",實爲【莊子】"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的實踐典範。這種超越感官的直覺認知,正是【易經】"寂然不動,感而遂通"的體現。

文末"小人察言,君子觀色,聖人聽情"的總結,構建起認知境界的三重維度。真情藏心而聲發於外的辯證關係,與【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文藝觀相通。東郭垂由色見情、由形悟道的認知方式,最終達成【孟子】所謂"以意逆志"的理解境界。

此案例啟示:真正的權謀不在機巧,而在洞明。東郭垂得享尊祿,非因其窺破軍機,而在於其認知方式達到了"通神明之德"的境界。這種超越言語的直覺智慧,正是中國傳統認知哲學的精髓所在。
真衣 發表於 2025-4-1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權謀】東郭垂察色解微論

【說苑】載桓公與管仲謀莒一事,實爲"聖聽無形"之妙證。東郭垂之智,非在耳聞,而在神會。管子所謂"君子善謀,小人善意",正點明謀略之表里相濟——廟堂運籌屬陽,市井察微屬陰,陰陽互根而成大道。

細究其理,東郭垂所據者三:一曰"兵革之色"辨於容,二曰"吁而不吟"審於聲,三曰"舉臂所指"察於形。此三者皆屬【周易】"見幾而作"之疇。【繫辭】云"幾者動之微",垂能於桓公未發之謀前,截取神色舉止之微芒,恰合【鬼谷子】"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之要義。

管子嘆"不能隱聖之聽",此"聖"非謂德行,實指【老子】"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之至察。劉向以此事入【權謀】,正彰顯謀略之極境不在術而在道——東郭垂之"意",實爲"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庖丁解牛之境。桓公尊禮垂者,非賞其智,乃敬其合於"形而上者謂之道"也。

今觀此事,猶見【中庸】"莫見乎隱,莫顯乎微"之真諦。聖賢聽於無聲,非恃耳目,乃持心鏡。東郭垂之察,恰如明鏡照物,妍媸自現,此即莊子所謂"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