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74|回复: 2

[道学研究] 刘向《说苑》卷13权谋诗解3虽善谋不能隐圣之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7-15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向说苑卷13权谋诗解3虽善谋不能隐圣之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题文诗:
齐桓公昔,与管仲谋,伐莒未发,而闻于国.
桓公怪之,以问管仲.管仲曰国,必有圣人.
桓公叹曰: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
意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焉而后,
东郭垂至.管仲:此必是也.乃令傧者,
延而进之,分级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也?
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
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
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意之?曰闻君子,
有三色也:优然喜乐,钟鼓之色;愀然清净,
​缞绖之色;勃然充满,兵革之色;日者臣望,
君在台上,勃然充满,此兵革色,君吁不吟,
所言者莒,举臂而指,所当者莒;窃虑,
小诸侯之,未服,其惟莒乎?臣故言之.
君子:耳闻以声.不闻,其声而以,
其容与臂,是东郭垂,不以耳听,而闻.
桓公管仲,虽善谋不,能隐圣之,听于无声,
视于无形,东郭垂能,有之矣故,桓公乃,
尊禄礼之.小人察言,君子观色,圣人听情,
至听无声,无声有情,真情藏心,听其心声.
《原文》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以问管仲。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叹曰:“歖!日之役者,有执柘杵而上视者,意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焉,东郭垂至。管仲曰:“此必是也。”乃令傧者延而进之,分级而立。管仲曰:“子言伐莒者也?”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
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优然喜乐者,钟鼓之色;愀然清净者,缞绖之色;勃然充满者,此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勃然充满,此兵革之色也,君吁而不吟,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虑小诸侯之未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君子曰:“凡耳之闻,以声也。今不闻其声而以其容与臂,是东郭垂不以耳听而闻也。桓公、管仲虽善谋,不能隐圣人之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东郭垂有之矣。故桓公乃尊禄而礼之。”【注释】出自《吕氏春秋》卷18审应2重言:
齐桓公与管仲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桓公怪之,曰:“与仲父谋伐莒,谋未发而闻于国,其故何也?”管仲曰:“国必有圣人也。”桓公曰:“嘻!日之役者,有执跖而上视者,意者其是邪!”乃令复役,无得相代。少顷,东郭牙至。管仲曰:“此必是已。”乃令宾者延之而上,分级而立。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 对曰:“然。”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故言伐莒?”对曰:“臣闻君子善谋,小人善意。臣窃意之也。”管仲曰:“我不言伐莒,子何以意之?”对曰:“臣闻君子有三色:显然喜乐者,锺鼓之色也;湫然清静者,衰绖之色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日者臣望君之在台上也,艴然充盈、手足矜者,兵革之色也。君呿而不唫,所言者‘莒’也;君举臂而指,所当者莒也。臣窃以虑诸候之不服者,其惟莒乎!臣故言之。”凡耳之闻,以声也。今不闻其声,而以其容与臂,是东郭牙不以耳听而闻也。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故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詹何、田子方、老耽是也。
【译文】
齐桓公与管仲谋划攻打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桓公感到很奇怪,蜕;“与仲父谋划攻打莒国,谋划的事尚未公布就被国人知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说。“国内一定有聪明睿智的人。”柜公说:“嘻!那天服役的人有拿着来向上张望的,我料想大溉就是这个人吧!”干是就命令那天服役的人再来服役,不得替代。过了一会儿,东郭牙来了。管仲说:“这人一定是那个把消息传出去的有了。”于是就派礼宾官员领他上来,管仲和他分宾主在台阶上站定。管仲说:“传播攻打莒国消息的人是你吧?”东郭牙回菩说;“是的。”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为什么要传播攻打莒菖国的消息呢?”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干揣测,我是私下里揣测出来的。”
管仲说;“我没有说过攻打莒国的话,你根据什么揣测出来的?”东郭牙回答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神色:面露喜悦之色,这是欣赏锺鼓等乐器时的神色,面带清冷安静之色,这是居丧时的神色,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那天我望见您在台上怒气冲冲、手足挥动,这就是要用兵打仗的神色。您的嘴张开了,没有闭上,这表明您所说的是‘莒’。您举起胳膊指点,被指的正是莒国。我私下考虑,诸侯当中不肯归服齐国的,大溉只有莒国了吧,因此我就传播了攻打莒国的消息。”大凡耳朵能听到,是因为有声音。现在没有听到声音,却根据别人的面部表情与手臂动作了解别人的意图,这是东郭牙不靠耳朵就能听到别人的话啊。桓公、管仲虽然善于保守秘密,也不能掩盖住。所以,圣人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詹何,田子方、老耽就是这样喇。

+
济世 发表于 2025-3-2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权谋》东郭垂察色解意论

《说苑》所载齐桓公伐莒之谋未行先泄一事,实为诠释"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之精妙案例。东郭垂之智,非在耳闻,而在心观,其察色解意之术,深合《周易》"几者动之微"的认知哲学。

管仲所谓"君子善谋,小人善意",揭示认知方式之差异。东郭垂通过三色辨机:钟鼓之色显礼乐,缞绖之色示丧忧,兵革之色兆征伐。此观察体系暗合《周礼》"以五气辨吉凶"的相法传统,将无形之谋具象为可视之征。其"举臂指莒"的细节判断,更体现《鬼谷子》"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的观察智慧。

桓公管仲"不能隐圣"之叹,恰证《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深层认知。东郭垂之"不以耳听而闻声",实为《庄子》"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的实践典范。这种超越感官的直觉认知,正是《易经》"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体现。

文末"小人察言,君子观色,圣人听情"的总结,构建起认知境界的三重维度。真情藏心而声发于外的辩证关系,与《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文艺观相通。东郭垂由色见情、由形悟道的认知方式,最终达成《孟子》所谓"以意逆志"的理解境界。

此案例启示:真正的权谋不在机巧,而在洞明。东郭垂得享尊禄,非因其窥破军机,而在于其认知方式达到了"通神明之德"的境界。这种超越言语的直觉智慧,正是中国传统认知哲学的精髓所在。
真衣 发表于 2025-4-1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权谋》东郭垂察色解微论

《说苑》载桓公与管仲谋莒一事,实为"圣听无形"之妙证。东郭垂之智,非在耳闻,而在神会。管子所谓"君子善谋,小人善意",正点明谋略之表里相济——庙堂运筹属阳,市井察微属阴,阴阳互根而成大道。

细究其理,东郭垂所据者三:一曰"兵革之色"辨于容,二曰"吁而不吟"审于声,三曰"举臂所指"察于形。此三者皆属《周易》"见几而作"之畴。《系辞》云"几者动之微",垂能于桓公未发之谋前,截取神色举止之微芒,恰合《鬼谷子》"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之要义。

管子叹"不能隐圣之听",此"圣"非谓德行,实指《老子》"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之至察。刘向以此事入《权谋》,正彰显谋略之极境不在术而在道——东郭垂之"意",实为"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庖丁解牛之境。桓公尊礼垂者,非赏其智,乃敬其合于"形而上者谓之道"也。

今观此事,犹见《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之真谛。圣贤听于无声,非恃耳目,乃持心镜。东郭垂之察,恰如明镜照物,妍媸自现,此即庄子所谓"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者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