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92|回復: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2奉使诗解4布衣之士柳下惠说刳羊之约齐王退兵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7-13 15: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梁王者也,赘其群臣,而议其过,任座进谏,
曰主君之,国广以大,民坚而众,奈何国无,
贤人辩士?王曰寡人,国小以狭,民弱臣少,
吾独治之,贤人辩士,安所用乎?任座曰否,
昔齐无故,起兵攻鲁,鲁君患之,召其相曰:
为之奈何?相乃对曰:夫柳下惠,少而好学,
长而嘉智,主君试召,使至于齐.鲁君曰吾,
千乘主身,自使于齐,齐竟不听;夫柳下惠,
布衣韦带,之士使之,又何益乎?对曰臣闻,
乞火不得,不望其炮,今其使齐,纵不解于,
齐兵终不,愈益攻鲁.君曰然乎?相即使人,
召柳下惠.入门袪衣,不趋鲁君,避席而立,
曰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未尝能以,
观喜见子;今国事急,百姓恐惧,愿借使齐.
对曰诺乃,东见齐侯.齐侯曰鲁,君将惧乎?
柳下惠曰:臣君不惧.齐侯忿然,怒曰吾望,
鲁城芒若,类失亡国,百姓发屋,伐木救城,
吾视若鲁,君类吾国;子何不惧?柳下惠曰:
臣君不惧,以其先人,出周封鲁,君之先君,
出周封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
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
臣君固以,刳羊不惧,不然百姓,非不急也.
齐侯乃解,兵三百里.夫柳下惠,布衣之士,
至而解齐,释鲁之难,贤士圣人,奈何无乎?
梁王赘其群臣而议其过,任座进谏曰:『主君国广以大,民坚而众,国中无贤人辩士,奈何?』王曰:『寡人国小以狭,民弱臣少,寡人独治之,安所用贤人辩士乎?』任座曰:『不然,昔者齐无故起兵攻鲁,鲁君患之,召其相曰:「为之奈何?」相对曰:「夫柳下惠少好学,长而嘉智,主君试召使于齐。」鲁君曰:「吾千乘之主也,身自使于齐,齐不听。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也,使之又何益乎?」相对曰:「臣闻之,乞火不得不望其炮矣。今使柳下惠于齐,纵不解于齐兵,终不愈益攻于鲁矣。」鲁君乃曰:「然乎?」相即使人召柳下惠来。入门,袪衣不趋。鲁君避席而立,曰:「寡人所谓饥而求黍稷,渴而穿井者,未尝能以观喜见子。今国事急,百姓恐惧,愿借子大夫使齐。」柳下惠曰:「诺。」乃东见齐侯。齐侯曰:「鲁君将惧乎?」柳下惠曰:「臣君不惧。」齐侯忿然怒曰:「吾望而鲁城,芒若类失亡国,百姓发屋伐木以救城郭,吾视若鲁君类吾国。子曰不惧,何也?」柳下惠曰:「臣之君所以不惧者,以其先人出周,封于鲁,君之先君亦出周,封于齐,相与出周南门,刳羊而约曰:『自后子孙敢有相攻者,令其罪若此刳羊矣。』臣之君固以刳羊不惧矣,不然,百姓非不急也。」齐侯乃解兵三百里。夫柳下惠特布衣韦带之士,至解齐,释鲁之难,奈何无贤士圣人乎?』
参考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书中有几处明确的记载。【国语·鲁语上】中记载道:
柳下惠有一个弟弟叫展喜,在鲁为大夫。齐孝公领兵伐鲁。鲁僖公派展喜去慰劳士兵以便迎战。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让他到齐营去见齐孝公。孝公问,『齐国大军压境,你们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会害怕呢,君子是不会害怕的!』孝公不解地问为什么。展喜说,『凭先王之命。当初鲁之始封国君周公和齐之始封国君太公曾共同辅佐周成王。成王曾赐以盟书,说齐鲁两国今后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残杀。盟约尚藏在内府,载于史书,每当新君即位都要郑重地宣誓永志不忘。你才即位几天,怎么能把这事抛在了脑后?』齐孝公无言可对,自知理亏,只好撤兵。
【国语】原文:
齐孝公曰:『虽无功,且试一行,以观诸侯离合之状。』
于是亲率车徒二百乘,欲侵鲁之北部边疆。边将闻信,先来向鲁侯告急。鲁国正值饥馑之际,民众不能胜任兵戈。大夫臧孙辰言于鲁僖公:『齐国挟忿深入,未可与争胜负,请以辞令谢之!』
齐僖公曰:『当今善为辞令者是何人?』
臧孙辰回答:『臣举荐一人,是先朝司空无骇之子,叫展获,字子禽。官拜士师,食邑柳下。此人外似平和,内有道德,博文达理。因居官执法,不合时宜,因此弃职归隐。若得此人为使,定可不辱君命,取重于齐。』
鲁僖公曰:『寡人亦素知其人,今安在?』
答:『现在柳下。』
鲁僖公派人召之,展获辞以病不能行。臧孙辰道:『子禽有堂弟名喜,虽在下僚,颇有口辩。若令展喜去展获家,请其指授,必有可听。』僖公从之。
展喜至柳下,见了展获,道达君命。展获道:『齐之伐我,是想召示齐桓公之霸业。然而,图霸莫如尊王,若以先王之命责之,何患无辞?』
展喜复报鲁僖公道:『臣知如何退齐之兵了。』
鲁僖公已备下犒师之物,无非是牲醴粟帛之类,装做数车,交与展喜。
展喜至北境,齐师尚未入境,于是迎将上去。至汶南地方,刚遇齐兵前队,乃崔夭为先锋。展喜先将礼物呈送崔夭。
崔夭引至大军,谒见齐孝公,呈上犒军礼物,展喜道:『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屈辱降临敝邑,故派下臣喜奉犒劳军。』
齐孝公曰:『鲁人闻寡人兴师,亦胆寒乎?』
展喜回答:『小人则或者胆寒,下臣不知也。若君子,则全无惧意。』
齐孝公曰:『汝国文无施伯之智,武无曹刿之勇。况且正逢饥馑之际,野无青草。何所恃而不惧?』
展喜回答:『敝邑别无所恃,所恃者先王之命耳。昔周先王封太公于齐,封我先君伯禽于鲁,使周公与太公割牲为盟。誓曰:「世世子孙,同奖王室,无相害也。」此语载在盟府,太史掌之。桓公是以九合诸侯,则先与庄公为柯之盟,是奉王命也。君嗣位九年,敝邑君臣,引领望齐曰:「庶几修先伯主之业,以亲睦诸侯。」若放弃成王之命,违太公之誓,堕桓公之业,以好为仇,度君侯之必不然也。敝邑恃此不惧。』
齐孝公曰:『你回去对鲁侯说,寡人愿修睦,不复用兵矣。』即日传令班师。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吕服 發表於 2025-6-30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布衣之士的经世价值——从柳下惠使齐看贤士的社稷之功》

《说苑·奉使》所载柳下惠使齐一事,实为诠释"士"之精神与功用的经典范本。梁王以"国小民弱"为由拒贤,任座则以柳下惠之事为镜,揭示"布衣韦带之士"的社稷担当,其间深意值得细究。

一、贤士之用不在爵禄而在器识
鲁相举荐柳下惠时,鲁君初疑"布衣韦带之士"无益国事,此乃世俗之见。柳下惠"少好学,长嘉智",其价值不在冠冕而在"乞火不得不望其炮"的象征意义——贤士犹如薪火,平日或隐于草野,急时则为存续文明之火种。鲁君最终"避席而立",正是对士人精神高度的礼敬,此乃"礼贤"之真谛。

二、刳羊之约的文明契约精神
柳下惠面对齐侯的威慑,不言兵甲而述先祖"刳羊而约"的盟誓。此典出自周公分封时齐鲁先祖的契约,以羊牲为信物建立"不相攻伐"的文明秩序。柳下惠以"刳羊之罪"唤醒齐侯对礼法传统的敬畏,较之兵戈相向,更显"以文化之"的士人智慧。这种依托礼制传统化解危机的策略,正是《周礼》"以和邦国"思想的实践。

三、士人风骨与政治实效的统一
柳下惠"入门袪衣不趋",保持布衣之士的傲骨;而直面齐侯时又能援引古制,展露"诵《诗》三百,使于四方"的专对之才。这种"守道不阿"与"通权达变"的结合,恰是孔子所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的使者风范。其成功非凭权势,而赖于对礼乐文明内核的深刻把握。

梁王之惑在于将治国简化为权力运作,而任座借柳下惠之事点明: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尊贤而重士"。柳下惠以一介布衣退齐兵,印证了《孟子》"惟仁者能以大事小"的命题。士人的价值,正在于以文化传统为根基,以道义担当为脊梁,此乃华夏政治智慧的精髓所在。

(全文798字)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25-7-11 04:38 | 顯示全部樓層
《布衣之士何以安邦:论柳下惠使齐的礼制底蕴与战略智慧》

刘向《说苑·奉使》所载柳下惠使齐事,实为诠释先秦士人外交智慧的经典案例。本文拟从礼制规范、盟约精神与士人价值三个维度,剖析这段史事的深层意蕴。

一、礼制规范下的身份突破
鲁相举荐柳下惠时,鲁君初以"布衣韦带"质疑其使节资格,此乃周代"大夫无境外之交"礼制的思维定式。然《仪礼·聘礼》有云:"使从俗,礼从宜",柳下惠"袪衣不趋"的入朝仪态,恰体现"士相见礼"中"不俟履而行"的紧急应对规范。鲁君最终"避席而立",正是对特殊情势下礼制变通的认可,彰显周礼"经权之道"的灵活性。

二、刳羊之约的盟誓效力
柳下惠所提"刳羊而约"事,当为鲁齐始封时的血盟仪式。《周礼·司盟》载:"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以羊牲为盟,乃取《诗经·小雅》"君子盟约,言刳其血"之义。齐侯闻盟约而退兵,非畏布衣之士,实惧背盟将致"神诛鬼戮"的严重后果。此足证春秋时期"盟誓重于军力"的外交准则。

三、士人阶层的战略价值
任座所谓"乞火不得不望其炮"之喻,深合《孙子兵法》"上兵伐谋"之要。柳下惠以布衣之身行大夫之职,正体现《孟子》"说大人则藐之"的士人精神。其成功关键不在辩才,而在以周室宗法记忆唤醒齐侯的礼制敬畏,此即《左传》所谓"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的外交真谛。

梁王之惑,实未明"贤士不在众寡"的治国至理。观柳下惠折冲樽俎,岂非《周易》"柔远能迩"之道?故《说苑》此篇当与《论语》"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章并观,共成先秦外交智慧之双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