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0|回復: 2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8尊贤诗解12君侮其臣士不为谋君子不为功名利禄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6-17 15: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晋文侯也,行地登隧,大夫皆扶,随会不扶,
文侯曰会!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
随会对曰:其罪重死.文侯问曰:何谓重死?
对曰身死,妻子为戮.随会曰奚,独问为人,
臣忍其君,而不问为,人君而侮,其臣者耶?
文侯问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其罪何如?
随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士者也,
不为之谋,辨士不言,仁士不行,勇士不死.
晋文侯乃,援绥下车,辞大夫曰:寡人也有,
腰髀之病,愿诸大夫,勿自为罪.齐国将军,
田瞶出将,张生送曰:昔者尧让,许由天下,
洗耳不受,将军知乎?伯夷叔齐,辞诸侯位,
而不为之,将军知乎?于陵仲子,辞三公位,
佣为灌园,将军知乎?智过者也,去君第而,
变更姓名,免为庶人,将军知乎?孙叔敖三,
去相不悔,将军知乎?田瞶对曰:唯然知之.
张生谓曰:此五大夫,名为辞之,而实羞之;
今将军方,吞一国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
旋回十万,之师而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
之所羞者,而骄士也.田瞶喟曰:今日诸君,
皆为瞶祖,道具酒脯,先生独教,之以圣人,
之大道也,谨闻命矣.君子真情,非名非禄.
晋文侯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随会不扶,文侯曰:『会!夫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对曰:『其罪重死。』文侯曰:『何谓重死?』对曰:『身死,妻子为戮焉。』随会曰:『君奚独问为人臣忍其君者,而不问为人君而忍其臣者耶?』文侯曰:『为人君而忍其臣者,其罪何如?』随会对曰:『为人君而忍其臣者,智士不为谋,辨士不为言,仁士不为行,勇士不为死。』文侯援绥下车,辞大夫曰:『寡人有腰髀之病,愿诸大夫勿罪也。』
注释【名句】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
语出汉代刘向【新序·杂事】。当君主的不敬重臣子,有智慧的人不为他出谋划策,有辩才的人不为他充当出国使节,勇敢的人不为他去战斗。指出国君应当尊重臣子,否则会给国家带来危害。
齐将军田瞶出将,张生郊送曰:『昔者尧让许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伯夷叔齐辞诸侯之位而不为,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于陵仲子辞三公之位而佣为人灌园,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智过去君第,变姓名,免为庶人,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田瞶曰:『今日诸君皆为瞶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独教之以圣人之大道,谨闻命矣。』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天子规风 發表於 2025-4-4 07:38 | 顯示全部樓層
《尊贤之道与君臣互敬之义诠解》

《说苑》所载晋文侯与随会之对答,实为君臣伦理之精微体现。文侯登隧而责随会不扶,恰如《礼记·曲礼》"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之反照。随会以"重死"对答,非仅言刑戮之严,更暗含《孟子·离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的交互伦理。其反问"君侮其臣"之罪,直指为政核心——此即《荀子·君道》"君者仪也,民者景也"的镜像关系。

随会所陈四"不为"之诫,实乃先秦士人精神之总纲:智士辍谋如《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辩士缄口类《周易·系辞》"君子之道,或出或处";仁士止行似《孟子·尽心》"穷则独善其身";勇士拒死若《史记·刺客列传》"士为知己者死"的反向诠释。文侯"腰髀之病"之辞,恰是《韩非子·难一》"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的柔性化解,展现明君纳谏之智。

田瞶将行而张生五问,构成完整的士人价值谱系:许由洗耳乃《庄子·逍遥游》"无所用天下为"的极致体现;伯夷叔齐之事见《论语·微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于陵仲子选择如《孟子·滕文公》"蚓而后充其操"的实践;智过更名暗合《周易·遁卦》"君子好遁"的处世智慧;孙叔敖三去相则彰显《老子》"功成身退"的天道。张生所谓"实羞之",正是《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的精神升华。

此二事相参,可见先秦士人"道尊于势"的集体意识。随会之直谏与张生之讽喻,皆本于《孟子·万章》"天子不召师"的尊严。当今为政者当悟:真正的领导力非源于权柄,而是《大学》"明明德"的感召。士人之用舍,实为政治清浊的晴雨表,此即《汉书·艺文志》"观风俗,知得失"的深意所在。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8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张机及 發表於 2025-9-5 17:46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尊贤》所载晋文侯与随会之对、田瞶与张生之语,深明君臣相待之道,非独责臣之忠,亦须明君之敬。其义精微,足为后世法。

昔晋文侯登隧而行,大夫皆扶,独随会不扶。文侯诘之,问“人臣忍其君”之罪。随会对曰:“罪重死。”然其言未尽,更反诘曰:“君奚独问为人臣忍其君者,而不问为人君而侮其臣者耶?”此一问,实如雷霆破暗,直指君臣伦理之枢机。文侯悟而问侮臣之罪,随会乃曰:“智士不为谋,辩士不为言,仁士不为行,勇士不为死。”文侯闻之,遂援绥下车,自承“腰髀之病”,以谢群臣。此非仅一时之谦抑,实乃明君畏天敬人之深心。盖君失其敬,则士失其忠;国无贤士,虽欲治,不可得也。

又载齐将田瞶出师,张生送之以五事:许由洗耳、夷齐辞位、于陵灌园、智过更名、叔敖去相。其看似高蹈避世,实皆以道义为衡,羞与不敬之君共事。张生谓此五子“名为辞之,而实羞之”,乃警示田瞶勿以权柄骄人,当以敬士为务。田瞶喟然受教,曰:“今日诸君为瞶祖道,先生独教以圣人之大道。”此见真将军能受直言,慕道胜于慕势。

《易》曰:“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能敬臣,非自损也,乃所以固本强邦。若侮其臣,则智不为谋、辩不为使、勇不为斗,是自绝股肱,自塞耳目。故王者之治,必以尊贤为重;霸者之业,必以得士为先。刘向录此二事于《尊贤》之篇,其意深远:君臣非徒位分之别,更以道义相合。君以礼待下,臣以忠事上,如此则上下交而德业成。

今读其文,犹见古人之风范:随会之直谅,文侯之改过,张生之善诲,田瞶之虚受,皆可为万世法。君子之道,非为禄位,乃为行道;士之进退,非徇利名,乃守其志。此亦《尊贤》之篇欲明之大义也。

以上解读依《说苑》文本而阐发,力求契合先秦两汉君臣伦理之思想语境。文中强调“敬”为君臣关系之核心,与《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之旨相通,亦呼应《礼记》“君臣相正”之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