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1|回覆: 2

[古文觀止] 劉向【說苑】卷7政理詩解15觀君知亂仁厚而王武政而霸牛首馬肉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6-14 14: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7政理詩解15觀君知亂仁厚而王武政而霸牛首馬肉
題文詩:
延陵季子,游晉入境,曰暴!入其都曰:
力屈哉!立其朝曰:亂哉國乎!從者:
夫子入境,之未久也,何名之,其不疑也?
季子曰然,入境田畝,荒穢不休,雜增崇高,
吾是以知,其國之暴;吾入其都,新室惡而,
故室美也,新牆卑而,牆高故,以知其民,
力之屈也;吾立其朝,君能視而,不下,
其臣善伐,而不上諫,吾是以知,其國之亂.
齊之所以,不如魯者,太公之賢,不如伯禽,
伯禽太公,俱受封各,之國三年,太公來朝,
周公問曰:何治之疾?對曰尊賢,先疏後親,
先義後仁.此霸者跡.周公:太公之澤,
及五世.治國五年,伯禽來朝,周公問曰:
何治之難?曰親親者,先內後外,先仁後義.
此王者跡.周公曰魯,澤及十世.魯有王跡,
仁厚也;齊有霸跡,武政也;齊之所以,
不如魯也,太公之賢,不如伯禽.景公也,
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使吏禁曰:
女子男飾,裂其衣而,斷其帶也.裂衣斷帶,
相望不止,晏子,問故,對曰君使,
服之於內,而禁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求,
買馬肉也;公胡不使,內勿服,外莫敢為.
公曰善!使內勿服,不旋月而,國莫之服.
【原文】  延陵季子游於晉,入其境曰:『嘻,暴哉國乎!』入其都曰:『嘻,力屈哉,國乎!』立其朝曰:『嘻,亂哉國乎!』從者曰:『夫子之入境未久也,何其名之不疑也?』延陵季子曰:『然,吾入其境田畝荒穢而不休,雜增崇高,吾是以知其國之暴也。吾入其都,新室惡而故室美,新牆卑而故牆高,吾是以知其民力之屈也。吾立其朝,君能視而不下問,其臣善伐而不上諫,吾是以知其國之亂也。齊之所以不如魯者,太公之賢不如伯禽,伯禽與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國三年,太公來朝,周公問曰:『何治之疾也?』對曰:『尊賢,先疏後親,先義後仁也。』此霸者之跡也。周公曰:『太公之澤及五世。』五年伯禽來朝,周公問 曰:『何治之難?』對曰:『親親者,先內後外,先仁後義也。』此王者之跡也。周公曰:『魯之澤及十世。』故魯有王跡者,仁厚也;齊有霸跡者,武政也;齊之所以不如魯也,太公之賢不如伯禽也。
【譯文】
延陵人季先生遊學到晉國,進入晉國國境說:『啊,晉國對人民施以暴政!』進入晉國國都說:『啊,晉國國力薄弱!』站在晉國朝堂上說:『啊,晉國政治混亂!』跟隨他的人說:『先生您剛來晉國不久,為什麼就下定結論和不懷疑呢?』延陵季先生說:『當然,我進入他們國境看到田地荒蕪,苛捐雜稅還很高,所以我知道晉國對人民施以暴政。我進入他們的京都,新房子難看而老房子美觀,新牆矮而老牆高,所以我知道晉國國力薄弱。我站在晉國的朝堂上,晉國國君能看到問題但不向臣下詢問,晉國的大臣善於爭鬥而不給君主提建議,所以我知道晉國政治混亂。
齊國之所以不如魯國,是因為姜太公(姜子牙)不如伯禽賢明,伯禽和姜太公一同受封,各自到自己的封地治理了三年,姜太公來京都上朝,周公問他說:『如何治理的封地?』姜太公回答說:『尊敬賢人,先照顧關係遠的後照顧親近的,先施義政後施仁政。』這是稱霸的先兆。周公說:『太公的恩澤可以傳五代。』伯禽治理封地五年來上朝,周公問他說:『如何治理的封地?』伯禽回答說:『任用親近的人,先照顧關係好的後照顧關係差的,先施仁政後施義政。』這是稱王的先兆。周公說:『魯國的恩澤可以傳十代。』所以魯國有稱王的跡象,是因為仁厚;齊國有稱霸的跡象,是因為武力;齊國之所以不如魯國,就是因為太公不如伯禽賢明。【原文】  景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對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求買馬肉也;公胡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曰:『善!』使內勿服,不旋月而國莫之服也。【譯文】
齊景公喜好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全國女人全都效仿穿男人服裝。齊靈公派官吏禁止她們,並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飾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斷她的衣帶。』雖然人們都看見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斷衣帶,但還是不能禁止(這種現象)。晏子進見時,齊靈公問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飾,撕破她們的衣服,扯斷她們的衣帶,都親眼看見還是止不住。這是為什麼啊?』晏子回答說:『大王僅僅宮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門口掛牛頭卻賣馬肉,您為什麼不讓宮內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飾,那麼外面也就沒有人敢了。』齊靈公說:『好啊。』令宮內婦女不能穿扮男人服飾,不超過一個月,全國就沒有女人穿扮男人服飾了。
加點詞
【注釋】
1)靈公:春秋時齊國國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
2)丈夫飾:穿着男人的服飾。3)服:穿(名作動)。
4)相望:彼此看的見,指到處。5)寡人:寡德之人,君對自己的稱呼。
6)飾:服飾。7)對:回答。8)內:王宮內。9)內:肉店裡面。10)好:喜好
11)禁:禁止

天道無情 發表於 2025-4-13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政理篇治國之道發微

【說苑·政理】所載延陵季子觀晉之論,實為"見微知著"的典範。【禮記·大學】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季子由田畝、宮室、朝堂三重維度洞察晉國衰敗之象,恰合【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認知邏輯。其觀察之精要,可析為三:

其一,"田畝荒穢"顯暴政之徵。【孟子·梁惠王上】云"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晉國農田"雜增崇高"(雜草叢生而賦稅繁重),正應【管子·牧民】"倉廩實而知禮節"之反證。季子所見田制崩壞,實為【春秋】所譏"稅畝"苛政的具象化呈現。

其二,"新室惡而故室美"見民力凋敝。【尚書·五子之歌】謂"民惟邦本",晉國新舊宮室之對比,暗合【鹽鐵論】"宮室過度則民力屈"的治亂規律。這種"土木之變"不僅是財政失衡的表徵,更是【韓非子·亡征】所列"好宮室台榭陂池"的亡國徵兆。

其三,"君視而不問,臣伐而不諫"喻政道壅塞。【孝經·諫諍章】強調"天子有爭臣七人",晉國朝堂呈現的"上下不通"之態,恰如【晏子春秋】所警"朝居嚴則下無言"。這種"君驕臣諂"的政治生態,終將導向【荀子·王霸】所言"權謀傾覆"的危局。

篇中太公與伯禽治國之辨尤具深意。太公"尊賢尚功"的霸政模式(先疏後親,先義後仁),雖能速效卻"澤及五世";伯禽"親親尚恩"的王道之治(先內後外,先仁後義),看似遲緩卻"澤及十世"。此差異印證【孟子·離婁】"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的核心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齊景公"禁女服男裝"的典故,以"懸牛首賣馬肉"的隱喻,揭示【中庸】"君子之道本諸身"的執政要義——為政者若內外相悖,則政令必成虛文。

【說苑】此章以"觀政知亂"為表,以"王霸之辨"為里,最終歸宗於【論語·為政】"為政以德"的終極命題。季子之明察、周公之睿斷、晏子之諷諫,共同構築起儒家"仁政—暴政"的二元評判體系。而"牛首馬肉"的寓言,至今仍為權力倫理提供着"誠於中形於外"的永恆鏡鑒。
jz214 發表於 2025-6-22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說苑·政理】第十五章詮解:觀政知亂與王道霸術之辨

劉向【說苑·政理】所載延陵季子觀晉政一節,雖寥寥數語,實為儒家政治哲學之精要。其文以『暴國—力屈—亂政』三階遞進,揭示『觀微知著』的治國診斷邏輯,更以『牛首馬肉』之喻,直指名實相悖的為政大忌。今試析其義理,以明王道與霸術之分野。

一、觀政三境:由表及里的政治診斷
季子入晉,首嘆『暴國哉』,乃因『田畝荒穢不休,雜增崇高』。農耕廢弛而土木大興,此【孟子】『率獸食人』之象,暴政之徵也。次言『國力屈哉』,蓋都城虛耗,民力疲敝,財用匱乏,是【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之反例。終斷『亂國乎』,則因朝堂失序,禮法隳壞,如孔子所云『祿之去公室,政逮於大夫』之亂階。此三重判斷,由經濟基礎至上層建築,層層深入,恰合【大學】『物有本末,事有終始』之察政要義。

二、仁厚而王:內修德政的治國根本
季子之論,暗合儒家『為政以德』之旨。田畝荒蕪而宮室奢麗,乃『放於利而行』之害,與【論語】『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形成鮮明對照。真正的王道,當如【尚書】『德惟善政,政在養民』,以仁厚化民,使民有恆產而有恆心。文中『仁厚而王』四字,正是對【孟子】『仁者無敵』的凝練概括——唯有以德服人,方能如『七十子之服孔子』,實現『近者悅,遠者來』的治世。

三、武政而霸:名實相詭的統治危機
『牛首馬肉』之喻,尤為警策。【晏子春秋】載『懸牛首賣馬肉』以諷景公好婦人而禁國服,劉向化用此典,直指晉政表里不一之弊。當政者外飾仁義之名,內行苛暴之實,恰如韓非所譏『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此種『武政』,雖可逞一時之強(霸),終將如晉國六卿傾軋,陷入『免而無恥』的治理困境。此與孔子『導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的批判一脈相承。

結語:名實相副的為政之道
【說苑】此章之價值,在於揭示『觀君知亂』的政治智慧與『仁厚—武政』的治理選擇。季子見微知著,彰顯儒家『格物致知』的實踐理性;而『牛首馬肉』之戒,更警示後人:治國非徒飾名號,必如【中庸】所言『誠者物之終始』,以實心行實政。今之讀史者,當以此為鏡,明乎『王道本乎人情,霸術乖於天道』的千古至理。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恪守學術規範,以經解子,融貫【論語】【孟子】【管子】諸典,既釋文本字義,亦申發劉向『明王道、戒苛政』的編纂深意。行文力求簡淨,避駢儷而重義理,庶幾近於漢儒說經之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