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18|回復: 1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6复恩诗解9晏子见疑北郭白之择人而树已树毋择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6-8 13: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北郭骚踵,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
所以养母.晏子使人,分仓粟之,府金遗之,
辞金受粟.有间晏子,见疑景公,出奔郭子,
召友告曰:吾悦晏子,之义尝乞,所以养母.
吾闻之曰:养其亲者,身伉其难;晏子见疑,
吾身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
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方必见国,
之侵不若,先死绝颈,以白晏子.逡巡而退,
因自杀也.公闻大骇,亲乘驰而,自追晏子,
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之,
闻北郭子,以死白己,太息叹曰:婴之不肖,
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呜呼哀哉!
得罪于卫,阳虎北见,赵简子曰:自今以来,
不复树人.简子问故,阳虎对曰:堂上之人,
臣所树者,已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
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
今堂上人,郄臣于君;朝廷之吏,危臣于众;
边境之士,劫臣于兵.简子叹曰:唯贤人者,
为能报恩,不肖不能.树桃李者,夏得休息,
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秋得其刺.
今子所树,皆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
​而毋已树,而择之哉.知恩图报,人品为本.
北郭骚踵见晏子曰:『窃悦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其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晏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驰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之,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注解源自【齐有北郭骚者】,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季冬纪·士节】
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罔,捆蒲草,织履,以养其母,犹不足,踵门见晏子曰:『窃说先生之义,愿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受粟。
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北郭骚沐浴而见晏子,曰:『夫子将焉适?』晏子曰:『见疑于齐君,将出奔。』北郭骚曰:『夫子勉之矣!』晏子上车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不知士甚矣。』
晏子行,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焉。吾闻之,养及亲者,身伉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着衣冠,令其友操剑、奉笥而从,造于君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必侵矣。方见国之必侵,不若死,请以头托白晏子也。』因谓友曰:『盛吾头于笥中,奉以托。』退而自刎。其友因奉托而谓复者曰:『此北郭子为国故死,吾将为北郭子死。』又退而自刎。
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之以死白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之亡,岂不宜哉!亦愈不知士甚矣。』
译文齐国有个叫北郭骚的,靠结兽网、编蒲苇、织麻鞋来奉养他的母亲,但仍不足以维持生活,于是他到晏子门上求见晏子说:『我私下里非常悦服您的道义。希望能得到粮食以奉养母亲。』晏子派人把仓中的粮食、府库中的金钱拿出来分给他,他谢绝了金钱而收下了粮食。
过了不久,晏子被齐君猜忌,逃往国外,经过北郭骚的门前向他告别。北郭骚洗发洗身,恭敬地迎出来,见到晏子说:『您将要到哪儿去?』晏子说:『我被齐君怀疑,将要逃往国外。』北郭骚说:『您好自为之吧。』晏子上了车,长叹一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我也太不了解君子了。』
于是晏子走了,北郭骚召来他的朋友,告诉他说:『我悦服晏子的道义,曾向他求得粮食奉养母亲。我听说:「奉养过自己父母的人,自己要承担他的危难。」如今晏子受到猜忌,我将用自己的死为他洗清冤诬。』北郭子穿戴好衣冠,让他的朋友拿着宝剑捧着竹匣跟随在后。走到国君朝廷门前,找到负责通禀的官吏说:『晏子是名闻天下的贤人,他若出亡,齐国必定遭受侵犯。与其看到国家必定遭受侵犯,不如先死。我愿把头托付给您来为晏子洗清冤诬。』于是对他的朋友说:『把我的头盛在竹匣中,捧去托付给那个官吏。』说罢,退下几步自刎而死。他的朋友于是棒着盛了头的竹匣托付给了那个官吏,然后对旁观的人说:『北郭子为国难而死,我将为北郭子而死。』说罢,又退下几步自刎而死。
齐君听说这件事,大为震惊,乘着驿车亲自去追赶晏子,在离国都不到百里的地方赶上了晏子,请求晏子回去。晏子不得已而返,听说北郭骚用死来替自己洗清冤诬,他感慨地说:『我逃亡国外难道不正应该吗?北郭骚之死说明我越发地不了解君子了。』
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注释『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的启示
【说苑·复恩】篇有一段关于阳虎『树人』的记载:阳虎得罪于卫,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阳虎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郄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众;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
阳虎在卫国犯了罪,投奔到北边的晋国。见到赵简子,就对赵简子发牢骚说:『今后我再也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他为什么。阳虎说:厅堂上的人一半以上是我培养起来的,朝廷中官吏,一半以上也是我培养起来的,边境将士经我培养的也在一半以上。可现在,堂上之人叫国君拒绝我,朝中之吏叫大伙儿仇视我,边境将士叫军队逮捕我。
赵简子听了,对阳虎说了一段挺有哲理的话:『唯贤者为能报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者,蒺藜也,自今以来,择人而树,毋已树而择之。』
意思是只有品性好的人才懂得感恩,品性不好的人是不懂得恩惠的。他举例说,你种了桃李,夏天可在树荫下休憩,秋天可收获果子吃。你种了蒺藜,夏天没有可以乘凉的绿荫,秋天则生有许多的刺。你所培植的,看来都是『蒺藜』。意思是以后要多看对象,择人而树,凡事留有余地。他对阳虎不看品性的所谓『树人』,提出了批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4-23 0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复恩》北郭骚义殉考析

《说苑》所载北郭骚事,实为春秋士节精神之典范。其事虽微,然于"士为知己者死"之伦理命题,颇具深意。今试析其要义:

一、报恩伦理的层级递进
北郭骚初受晏子"分仓粟"之惠,已显"辞金受粟"之节。此中深意,当循《礼记·檀弓》"君子不饮盗泉"之义,受粟为活命之需,辞金明不苟取之志。及至晏子见疑,其报恩行为呈三重升华:先有"养其亲者身伉其难"的理论自觉,次行"造公庭"的谏争之举,终以"绝颈以白"的极端方式完成道德实践。此正合《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之旨。

二、政治伦理的双向反思
晏子"婴之不肖"的慨叹,揭示出春秋士大夫的自我省察传统。此语非徒谦辞,实暗合《论语·颜渊》"内省不疚"的君子之道。而景公闻讯驰追的戏剧性转折,恰印证《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的警示。北郭骚以布衣之死谏,终使君主醒悟,此中"士-君"互动模式,较之阳虎"树蒺藜"之喻,更显道德感召之力。

三、择人而树的现代启示
阳虎"不复树人"之叹,与北郭骚事形成强烈反照。《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树橘柚者,食之则甘;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此即简子"桃李蒺藜"之喻的本源。然观北郭骚之义,可知真正"择人"之道,不在功利计较,而在《大学》"明明德"的德性辨识。晏子能得死士,正因其"分仓粟"时已存"仁者爱人"之本心。

要之,此篇虽仅二百余言,然涵摄"恩义-死生-君臣-择友"多重命题。北郭骚之死非匹夫之勇,实为儒家"义利之辨"的极端呈现;而晏子之悔,亦彰显"以德报德"的伦理困境。读此篇者,当于"树桃李"与"树蒺藜"间慎思明辨,方不负先贤垂训之深意。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5-16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北郭骚死谏与晏子之反思——兼析阳虎"树人"之诫》
《说苑》所载北郭骚事,实为春秋士节精神之典范,其内核直指"恩义相生"的伦理命题。北郭骚初乞粟养母,晏子分仓廪以济,此乃"施恩不图报"之仁;及晏子遭谗出奔,北郭骚以死明志,则是"受恩必偿"之义。二者构成先秦士人交往的完整道德闭环,尤见《礼记·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之深意。

北郭骚之死谏,非匹夫之勇,实具三重深意:其一,以极端方式完成对施恩者的价值确认,暗合《孟子·告子上》"舍生而取义"之旨;其二,通过"绝颈以白"的仪式性行为,将个人恩义升华为公共政治警示,迫使景公反思;其三,其"逡巡而退"的自裁姿态,恰是春秋士人"从容就义"风骨的体现,与后世豫让"斩衣三跃"异曲同工。

晏子闻讯后的叹息,暴露出贤者对"施受关系"的深刻反思。"婴之不肖"的自责,非仅谦辞,实乃意识到施恩者亦需承担"择人而施"的责任。此与同卷阳虎"树人"之诫形成互文——阳虎所树皆"蒺藜",终遭反噬;晏子仓促施恩,未察北郭骚刚烈之性,反致其殒命。二者共同印证《荀子·荣辱》"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的哲理:真正的恩义需建立在人格认知基础上。

赵简子"择人而树"的训诫,尤具现实警醒。春秋末世,"私恩"与"公义"的界限日益模糊,阳虎门客"过半而叛"的困境,正是权力网络中功利性人际关系的缩影。反观北郭骚之死,其价值正在于超越功利,以生命完成对"纯粹恩义"的诠释。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云:"树橘柚者,食之则甘;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此乃对施恩者最深刻的规训。

今人读此,当悟三重境界:受恩者当如北郭骚知所进退,施恩者须似晏子常怀敬畏,而旁观者尤需明察赵简子"树人如树木"之智。恩义之道,终归《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唯有精神共鸣,方成不朽佳话。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