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58|回復: 0

[道学研究]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6戒备居安思危习练知劝军蠹必锄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5-6 17: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诸葛亮【将苑卷1诗解6戒备居安思危习练知劝军蠹必锄
题文诗:
国大务莫,戒备.失之毫厘,差若千里,
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故有患难,
君臣齐心,旰食而谋,择贤任之.若乃居安,
而不思危,寇至,知惧此谓,燕巢于幕,
鱼游于鼎,亡不俟夕!曰:不备不虞,
不可以师;豫备无虞,古之善政.又曰蜂虿,
尚有毒,而况国乎?无备虽众,不可恃也.
是而曰,有备无患.三军之行,不可无备.
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
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
教民七年,亦可即戎.然即戎之,不可不教,
教以礼义,诲之忠信,诫以典刑,威以赏罚,
故人知劝.然后习之,或分之,坐而起之,
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
一人者也,可教十人,可教百人,可教千人,
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
三军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
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
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
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
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
​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军蠹必锄.
【原文】        
戒备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1]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覆军杀将,势不逾息,可不惧哉![2]故有患难,君臣旰食而谋之,择贤而任之。[3]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惧,此谓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亡不俟夕矣![4]【传】曰:『不备不虞,不可以师。』[5]又曰:『豫备无虞,古之善政。』[6]又曰:『蜂虿尚有毒,而况国乎?』[7]无备,虽众不可恃也。[8]故曰,有备无患。[9]故三军之行,不可无备也。[10](【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大务:最重要的而且也必须做到的工作。莫先于戒备,【诸葛孔明全集】作『莫大于戎事备』。
[2]失之毫厘:开头时错了一点点,结果就会造成很大错误。毫,旧计量单位。1.重量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2.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厘。3.面积单位。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亩。势不逾息:当时的形势很紧急,连喘气的工夫都容不得。逾,越过。【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引申为超过;胜过。【吕氏春秋·乐成】:『大智之用,固难逾也。』高诱注:『逾,迈也。』息,气息;呼吸。【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将军毋失时,时间不容息。』若夫失之毫厘,则差若千里,【诸葛孔明全集】作『若乃失之毫厘,差之万里』。覆军杀将,【诸葛孔明全集】作『杀军获将』。
[3]旰食而谋之:为了谋划军事很晚才吃饭。旰食,因心忧事繁而延迟到晚上才吃饭。【左传·昭公二十年】:『楚君、大夫其旰食乎?』后指勤于政事。故有患难,【诸葛孔明全集】作『故国有难』。择贤而任之,【诸葛孔明全集】作『简贤料能而任之』。
[4]燕巢于幕:燕子在帐篷中筑巢。形容不牢固。鱼游于鼎:鱼在鼎中游动。形容危亡。鼎,古代炊器。多用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代仍流行。东周和汉代常有用陶鼎作为随葬的明器。古代亦作烹人的刑具。亡不俟夕:等不到晚上就灭亡了。俟,等待。寇不知惧,【诸葛孔明全集】作『寇至而不知惧』。亡不俟夕矣,【诸葛孔明全集】作『亡不待夕矣』。
[5]【传】:阐述经义的文字。不备不虞:不防备料想。虞,臆度;料想。【诗经·大雅·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孔颖达疏:『用此以戒备将来不亿(臆)度之事。』不备不虞,不可以师,【诸葛孔明全集】作『不备不可以师』。后加『又曰,国无小,有备故也』。
[6]豫备:事先准备。豫,通『预』。事先有所准备。【荀子·大略】:『先患虑患谓之豫,豫则祸不生。』善政:良好的政务。古之善政,【诸葛孔明全集】作『善政之道』。
[7]蜂虿:各类毒虫。【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蜂虿有毒。』
[8]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防备,即使人数众多也难以依靠。
[9]有备无患:事先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灾祸。故曰,【诸葛孔明全集】作『书曰』。后加『惟事事乃其有备』七字。
[10]三军:有两种解释。1.春秋时,大国多设三军,如晋设中军、上军、下军,以中军之将为三军统帅。楚设中军、左军、右军。以中军为主力。2.【商君书·兵守】言守城之法:『三军:壮男为一军,壮女为一军,男女之老弱者为一军,此之谓三军也。』壮男作战,壮女治守备,老弱收集供应食物,以悉力御敌。不可无备也,【诸葛孔明全集】作『不可不备也』。
【译文】
国家最重要的事务是国防,在国防的问题上稍有偏差,就会导致国家的灭亡,使全国覆没,无可挽回,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啊!所以,一旦国家出现了危难,君臣应齐心一致,废寝忘食,共同谋策,挑选有本领的人担任将帅,指挥三军应敌。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就是敌人已打到了家里也不能警觉,如同燕子的窝巢搭筑在门帘上,鱼儿游戏在旱锅里,灭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左传】说:对事物没有计划,不准备到毫无差错的地步,不能出兵!』居安思危,妥善安排,防止可能出现的灾难,这是古代推崇的善政』。『蜜蜂和蝎子一类的小昆虫都以毒刺作为防御的工具,更何况是一个庞大的国家呢?』如果一个国家忽视了国防建设,即使有百万之众也不可怕,所以说有备无患,就是这个意思。可见,三军将士在出征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
【原文】      
习练[1] 夫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用之,一可当百。[2]故仲尼曰:『不教而战,是谓弃之。』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3]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诲之以忠信,诫之以典刑,威之以赏罚,故人知劝。[4]然后习之,或陈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却之,别而合之,散而聚之。[5]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万人,可教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矣。[6]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习练:即练习。习,练习飞翔。【说文·习部】:『习,数飞也。』【礼记·月令】:『(季夏之月)鹰乃学习。』
[2]这几句的意思是说,如果军队没有经过训练、演习,百人不如一个人的力量大,如果先经过训练、演习,就可拿一个当百人使用。夫军无习练,【诸葛孔明全集】作『夫卒不习练』。一可当百,【诸葛孔明全集】作『一以当百』。
[3]即戎:投入战斗。即,就;往就。【诗经·卫风·氓】:『来即我谋。』戎,征伐,战争。【书·泰誓中】:『戎商必克。』【左传·僖公十五年】:『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
[4]典刑:常刑。【书·舜典】:『象以典刑。』故人知劝:因此将领对士兵们的鼓励能够得到理解。然则即戎之不可不教,【诸葛孔明全集】作『然则士不可不教』。教之以礼义,【诸葛孔明全集】作『先训之以礼义』。故人知劝,【诸葛孔明全集】作『人知其劝矣』。
[5]陈,通『阵』。交战时的战斗队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亦谓列阵。走而却之:驰骋练兵场上击退对手。却,退;退避;退却。【战国策·秦策五】:『秦受地而却兵。』【汉书·郊祀志下】:『(楚怀王)欲以获福,助却秦师。』走而却之,【诸葛孔明全集】作『前而却之』。
[6]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通过训练,整个军队都会提高作战水平,对敌作战时就能取得胜利。可教三军,【诸葛孔明全集】作『以成三军』。然后教练而敌可胜也,【诸葛孔明全集】作『如此练习之,敌必败矣』。
【译文】
如果军队士兵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百名士兵也抵不上敌人的一个士兵;如果军队士兵受到了应有的教育和训练,那么一名士兵就可抵挡百名敌人的进攻。所以孔子说:百姓没有受到教育和训练就去参加战斗,这是让他们去送死。』『让贤德的人用七年的时间来教育和训练百姓,他们马上可以投入战斗,并且个个都勇猛善战!』这就是说想让百姓投入战斗,在出征之前不能不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训练,训练时,要使百姓明白什么是礼,什么是义,要训练、教诲他们有忠信的思想,要讲明赏罚的界限,用赏罚来制约督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自觉上进。然后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列队与解散,坐下起立,行进立定,前进后退,解散与集合,使他们能整齐划一、井然有序。象这样一教十,十教百,百教千,千教万,就可以使整个三军受到训练,最后再让将士接受战术训练就可以在战场上打败敌人了。
  【原文】      
军蠹[1]夫三军之行,有探候不审,烽火失度;后期犯令,不应时机,阻乱师徒;乍前乍后,不合金鼓,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营私徇己,不恤饥寒;非言妖辞,妄陈祸福;无事喧杂,惊惑将吏;勇不受制,专而陵上;侵竭府库,擅给其财。[2]此九者,三军之蠹,有之必败也。[3]        (【诸葛亮集】、【诸葛孔明全集】)
  【注释】
[1]蠹:蛀虫。【吕氏春秋·达郁】:『树郁则为蠹。』引申以喻侵蚀或消耗国家财富的人或事。【韩非子·五蠹】:『此五者,邦之蠹也。』
[2]有探候不审:有侦察伺望时不详尽细密的。削敛无度:没有限度地削减士兵的粮饷以达到敛财的目的。专而陵上:专制而且欺侮上级。侵竭府库:侵占国家仓库中的公物。有探候不审,【诸葛孔明全集】作『有探候不谨』。削减无度,【诸葛孔明全集】作『削刻无厌』。非言妖辞,【诸葛孔明全集】作『非言妖词』。无事喧杂,【诸葛孔明全集】作『喧杂惊乱』。惊惑将吏,【诸葛孔明全集】作『眩惑将吏』。专而陵上,【诸葛孔明全集】作『专邪凌上』。侵竭府库,【诸葛孔明全集】作『虚竭军库』。擅给其财,【诸葛孔明全集】作『以给其身』。
[3]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这九种情况,是军队的蛀虫,一旦有这些人军队必然面临失败的结局。有之必败也,【诸葛孔明全集】作『有之必败矣』。
【译文】
军队行动时,有几种情况可以直接导致全军崩溃:一是对敌情的侦察不仔细、不准确,在消息的反馈上不按规定进行,与实情不相符合;二是不遵守命令,耽误了集合的时间,使整个军事行动受阻,丧失了战机;三是不服从指挥,不听候调度,忽前忽后,七零八乱;四是将官不体贴下级,只知一味地聚敛搜刮;五是营私舞弊,不关心下级将士的生活;六是迷信诽谤之辞、神鬼怪兆,胡乱猜测吉凶祸福;扰乱了军心;七是士兵不守秩序,喧哗吵闹,扰乱了将帅的决策和执行;八是不遵守命令,擅作主张;九是贪污现象严重,侵占国家财物,无所不为。

黎劭 發表於 2025-6-22 01:1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将苑·戒备》篇论治国安邦之道

《将苑》所论“戒备”一节,实为武侯治国统兵之精髓,其言“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直指安危存亡之根本。今试析其要义,以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之理。

一、戒备者,存亡之枢机
“失之毫厘,差若千里”一语,本于《易传》“君子慎始”之训,而武侯以兵事申之。昔吴起有言:“夫安国家之道,先戒为宝。”一国之备,非独甲兵之利,更在君臣之惕厉。若夫平居怠忽,则祸发如崩,如“燕巢于幕,鱼游于鼎”,虽暂安而必危。故《左传》云“不备不虞,不可以师”,正与武侯之论相表里。

二、居安思危,习练为要
戒备之道,首在“习练知劝”。管子曰:“器盖天下,而士不盖天下,不可谓善备。”军无精练,犹持朽刃以御虎狼;国无常备,若敞户而待盗贼。武侯治蜀,以“八阵图”训士卒,以“木牛流马”济粮运,皆示人以“备豫不虞”之实。后世李靖亦云:“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此即“择贤任之”而后能“君臣旰食而谋”之效也。

三、锄军蠹以固根本
“军蠹必锄”之诫,尤见武侯明察。蠹者,非独指奸佞之徒,亦谓懈惰之习、浮华之风。昔孙武斩姬以肃军纪,司马穰苴诛庄贾以立威,皆除蠹之举。故《将苑》他篇有云:“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必去此弊,而后三军可用。

结语
《将苑》此章,虽言兵事,实通治国。昔人谓“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今观武侯之文,更知“戒备”非徒恃武力,而在终日乾乾、慎始慎终。后之览者,当以“覆军杀将,势不逾息”为镜,勿以太平而弛其心焉。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依《将苑》原文脉络,融《孙子》《吴子》等兵家言,兼引史实例证,以彰武侯“戒备”之深意。文风求简净,义理务显豁,庶几不负提问者“专业”之托。
钱底 發表於 2025-7-13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答《将苑·戒备》帖:论武侯警世之智与当代镜鉴

诸葛亮《将苑·戒备》一章,以"居安思危"为纲,阐发兵家至要。其文虽简,义理深远,今试析其三重境界,以明武侯之谋国苦心。

一、戒备之体:慎微知著
"失之毫厘,差若千里"二句,实本《易经·系辞》"君子慎始"之训,亦暗合《孙子兵法》"多算胜少算"之旨。武侯特强调"覆军杀将,势不逾息",非仅言兵祸之速,更揭示祸患常生于所忽。昔项羽垓下之败,正缘鸿门宴一念之仁;符坚淝水之溃,实因骄矜忘战。此即《荀子》所谓"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二、戒备之用:君臣同契
"君臣旰食而谋,择贤任之"八字,道尽治国精髓。《管子》言"备患于未形",必赖上下同心。观春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用范蠡文种,终雪会稽之耻;反观蜀汉后期,黄皓弄权而姜维避祸,终致成都失守。武侯此论,实为《尚书》"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之兵家演绎。

三、戒备之戒:燕幕鱼鼎
"燕巢于幕,鱼游于鼎"之喻,典出《左传》与《后汉书》,其警醒之意较《孟子》"生于忧患"更为悚动。五代李存勖初得天下而溺于伶戏,三月即亡;明末崇祯虽勤政却疏于边备,终陷危局。此皆印证武侯"亡不俟夕"非虚言。

当代镜鉴:
1. 组织治理:企业当以柯达胶卷忽视数码技术为戒,常怀技术危机意识。
2. 个人修养:学者当效王阳明"戒慎恐惧"功夫,防微杜渐于未萌。
3. 文化传承:国学研习尤需警惕"军蠹",如浮躁学风、穿凿解经之弊。

结语:武侯此篇,非独兵书,实为万世处世箴言。其"不备不虞"之诫,与《周易》"安而不忘危"、《中庸》"预则立"一脉相承。今人读之,当如闻暮鼓晨钟,不可徒作古文观也。

(全文798字)

按:本文谨守"以经解子"之法,引《易》《书》《管子》等经典互证,兼采史实例析,既存武侯本义,复申当代价值,庶几不负"专业文风"之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