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06|回復: 0

[道学研究] 【潜夫论】卷30交际诗解3世隘然后知人笃固见利忘义结党营私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4-18 16: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潜夫论】卷30交际诗解3世隘然后知人笃固见利忘义结党营私
题文诗:
魏其之客,流于武安;长平之吏,移于冠军;
廉颇翟公,载盈载虚.夫以四君,之贤,
旧贵夙恩,客犹若此,又况乎生,贫贱者哉?
然则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
恩有所结,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
经有: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岁寒然后,故而能知,松柏后凋,世隘然后,
知人笃固.侯嬴豫让,出身报恩;鱄诸荆轲,
奋命效用.故死可为,难尔.涓勃,
一旦见收,立为义报,况累旧乎?故邹阳称,
曰桀之狗,可使吠尧,跖之客亦,可使刺由,
岂虚言哉?俗士浅短,急于目前,见赴有益,
则先至也,顾无用则,是以,欲速之徒,
竞推上而,不暇接下,争逐前而,不遑恤后.
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而,不赈一穷;
翟方进称,淳于长而,不荐一士.安国方进,
前世忠良,而犹若此,况乎末涂,之下相哉?
​奸雄所以,逐党进而,所以,愈拥蔽也.
非明圣君,孰能照察?见利忘义,结党营私.
【原文】
昔魏其之客〔1〕,流于武安;长平之吏,移于冠军〔2〕;廉颇〔3〕、翟公〔4〕,载盈载虚〔5〕。夫以四君之贤,借旧贵之夙恩,客犹若此,则又况乎生贫贱者哉?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6〕为不然尔。恩有所结〔7〕,终身无解;心有所矜,贱而益笃。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心如结兮〔8〕。』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世〔9〕隘然后知其人之笃固也〔10〕。【注释】
〔1〕旧空,据程本。
(【史记七十列传·魏其武安侯列传】:太史公曰: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灌夫用一时决筴而名显。魏其之举以吴楚,武安之贵在日月之际。然魏其诚不知时变,灌夫无术而不逊,两人相翼,乃成祸乱。武安负贵而好权,杯酒责望,陷彼两贤。呜呼哀哉!迁怒及人,命亦不延。众庶不载,竟被恶言。呜呼哀哉!祸所从来矣!窦婴、田蚡,势利相雄。咸倚外戚,或恃军功。灌夫自喜,引重其中。意气杯酒,辟睨两宫。事竟不直,冤哉二公!)
〔2〕风俗通穷通篇用此四语,事见史记魏其武安侯传及卫将军骠骑传。
〔3〕史记。
〔4〕史记汲黯郑当时传论。
〔5〕文选陆士衡齐讴行及沈休文冬节后至丞相第诗注:『载』,并作『再』。论衡讲瑞篇云:『少正卯在鲁,与孔子并。孔子之门,三盈三虚,惟颜渊不去。』
〔6〕汉书季布栾布田叔传赞云:『虽古烈士,何以加哉!』张汤传:『汤客田甲所,责汤行义有烈士之风。』『古烈』即谓古烈士。魏志鲍勋传上文帝疏亦云:『陛下仁圣恻隐,有同古烈。』
〔7〕汉书丙吉传云:『诚其仁恩内结于心也。』
〔8〕鸤鸠。(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始终如一。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
〔9〕『世』旧作『也』。
〔10〕论语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释文云:「『雕』依字当作『凋』。」庄子让王篇:「孔子曰:『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陈、蔡之隘,于吾其幸乎?』」尔雅释诂云:『笃,固也。』○铎按:『笃固』已见遏利篇。
【原文】
侯嬴〔1〕、豫让〔2〕,出身以报恩〔3〕;鱄诸、荆轲〔4〕,奋命以效用〔5〕。故死可为也,处之难尔〔6〕。庞勋、貂〔7〕,一旦见收,亦立为义报,况累旧乎?故邹阳称之曰:『桀之狗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8〕。』岂虚言哉?俗士浅短,急于目前,见赴有益则先至,顾无用则后背〔9〕。是以欲速之徒〔10〕,竞推上而不暇接下,争逐前而不遑恤后〔11〕。是故韩安国能遗田蚡五百金〔12〕,而不能赈一穷〔13〕;翟方进称淳于长,〔14〕而不能荐一士。夫安国、方进,前世之忠良也〔15〕,而犹若此,则又况乎末涂之下相哉〔16〕?此奸雄所以逐党进,而处子所以愈拥蔽也〔17〕。非明圣之君,孰能照察〔18〕?【注释】
〔1〕史记信陵君传。
〔2〕史记刺客传。
〔3〕史记春申君传:「应侯曰:『歇为人臣,出身以殉其主。』」按『出身』犹吴王濞传云『弃躯』也。○铎按:此与赞学篇『出身』义别。
〔4〕并见刺客传。
〔5〕后汉书班超传超妺昭上书云:『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张皓后纲传云:『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南匈奴传云:『耿秉因自陈受恩,分当出命效用。』董卓传云:『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皆『奋命效用』之意。
〔6〕史记廉颇蔺相如传论云:『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按后汉书朱穆传论云:『至乃田、窦、卫、霍之游客,廉颇、翟公之门宾,进由势合,退由衰异;又专诸、荆卿之感激,侯生、豫子之投身,情为恩死,命缘义轻。皆以利害移心,怀德成节,非夫交照之本,未可语失得之原也。』语本此。
〔7〕『庞勋』未详,疑『竖须』之误。竖须即竖头须,晋文公守藏者也。■貂即寺人披,史记晋世家称为履鞮,李善注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及范蔚宗宦者传论引史并作履貂,后汉书宦者传序作勃貂。古书『勃』多作『■』。■貂、竖须事并见僖廿四年左传。○俞樾云:「庞勋疑即庞涓。『涓』字缺坏,止存右旁,遂误为『勋』耳。庞涓与孙膑同学,及既事魏为将军,忌孙膑,乃以法刖而黥之,后卒为孙膑射死,与寺人勃貂皆反复小人。此言『一旦见收,亦为义报』,故下文言『桀之狗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明以桀狗、跖客喻此两人,则此两人皆非良士可知矣。」○铎按:下文言『故邹阳称之』云云,则勃貂当作貂勃。齐策六:「貂勃尝恶田单。安平君闻之,故为酒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恶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安平君任之于王。」其后齐王幸臣九人之属毁单,貂勃谏王,王乃杀九子而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是邹阳称之者乃齐之貂勃,非晋之寺人勃貂也。邹阳之语本于貂勃,而此文云:『一旦见收,亦立为义报』,则为貂勃事甚明。又庞勋,汪说固误,俞说亦未必然,阙之可也。
〔8〕史记邹阳传狱中上梁孝王书语。
〔9〕『背』旧作『辈』。汉书张耳陈余传赞云:『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盩也?』
〔10〕襄廿六年左传:「伊戾骋告公曰:『太子将为乱,既与楚客盟矣。』公曰:『为我子,又何求?』对曰:『欲速。』」
〔11〕诗谷风云:『遑恤我后。』『恤』与『恤』同。
〔12〕史记韩安国传。
(韩安国(?—公元前127年),梁国成安县(今商丘市民权县)人,后徙睢阳(今商丘市睢阳区)。西汉时期的名臣、将领。)
〔13〕『赈』当作『振』。『振穷』注见遏利篇。
〔14〕汉书翟方进传。
〔15〕『忠良』见实贡篇注。
〔16〕韩非子显学篇云:『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汉书晁错传云:『及其末涂之衰也。』(韩非子·显学:发齿吻形容,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其末涂,则臧获不疑驽良。观容服,听辞言,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课其功伐,则庸人不疑于愚智。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迁官袭级,则官职大而愈治。夫爵禄大而官职治,王之道也。   
译文:如果只是打开马口看牙齿,以及观察外形,就是伯乐也不能判断马的好坏;可是让马套上车,看马究竟能跑多远。就是减获也不会把马的优劣搞错。如果只看一个人的相貌、服饰。只听他说话议论,就是孔子也不能断定这个人能力怎样;可是在官职上一试验,用办事成效一考察,就是庸人也不会怀疑他是愚蠢还是聪明了。所以,明着手下的官吏。宰相「定是从地方官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队伍个挑选出来的。有功劳的人必定给予奖赏,那么俸禄越优厚他们就越受鼓励;不断地升官晋级,那么。官职越高他们就越能办事。高官厚禄,公务大治,是称王天下的正道。)
〔17〕汉书元帝纪永光元年诏曰:『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颜师古注:「雍,读曰『壅』。」拥、壅古字通。后汉书朱晖后穆传崇厚论云:『务进者趋前而不顾后,荣贵者矜己而不待人,智不接愚,富不赈贫,贞士孤而不恤,贤者厄而不存,故田蚡以尊显致安国之金,淳于以贵埶引方进之言。夫以韩、翟之操,为汉之名宰,然犹不能振一贫贤,荐一孤士,又况其下者乎?』此文本之。
〔18〕『照察』见爱日篇注。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591425752 發表於 2025-8-1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国学札记】《潜夫论·交际》世情浇薄与志士操守之辨

王符《潜夫论·交际》篇所论"世隘然后知人笃固"之象,实为东汉士风颓败之缩影。其以魏其侯客散武安、长平吏附冠军、廉翟门庭盈虚三典为鉴,深刻揭示了"势交利合"的世俗交际本质。此中机杼,尤值今人深味。

考魏其侯窦婴与武安侯田蚡之事,《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及田蚡为相,"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蚡"。王符拈此史实,非独言世态炎凉,更暗讽建武以降外戚宦官迭起之势利场。范晔《后汉书·党锢列传》所谓"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正可与此互证。

至若廉颇"一为废将,宾客尽去"与翟公"门可罗雀"之叹(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汲郑列传》),尤见人性本相。王符特以"载盈载虚"喻之,化用《诗经·小雅》"载沉载浮"句式,使门庭盛衰之态宛在目前。其笔法暗合《周易·丰卦》"日中则昃"之理,而道德批判之意愈显。

然王氏卓见在于转折:"惟有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不然尔"。此语遥应孔子"君子固穷"(《论语·卫灵公》)之训,近承季汉管宁、徐穉"清节自励"之风(《后汉书·徐穉传》)。其以"古烈"与"生贫贱者"对举,实开魏晋"名教自然之辨"先声。葛洪《抱朴子·交际》所谓"非诚心款契,不足以结友",正是此脉余响。

今观《交际》此章,其警世之意有三:
一曰破"势交"幻象。班固《答宾戏》云"朝为荣华,夕为憔悴",王符以史实证之,解构汉代"结党营私"的交际生态。
二曰立"义合"标准。援引"志义之士"典范,暗合孟子"尚友"之说(《孟子·万章下》),为浊世树道德标杆。
三曰示"穷达"之鉴。文中"世隘知人"四字,实为《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若水"的世俗注脚。

要之,此篇非徒发愤世嫉俗之论,乃欲在"见利忘义"的时风中,重彰"笃固"之交的永恒价值。其以史为镜的书写策略,既承《左传》"惩恶劝善"传统,又下启《颜氏家训·慕贤》"君子必慎交游"之训,诚为东汉子书中的砥柱之作。学者当于"载盈载虚"的世相之外,见得"岁寒松柏"的真精神,方不负潜夫谆谆之意。

(全文798字)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8-2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世隘知人笃与结党营私之弊】

《潜夫论·交际》此章以史为鉴,深刻揭示了世道狭隘之下的人情冷暖与义利之辨。魏其侯门客转投武安,长平吏士趋附冠军侯,廉颇、翟公门庭盛衰更迭,皆印证"世隘然后知人笃固"之理。四君皆当世贤者,犹不能以旧恩维系人心,况贫贱之士乎?此中深意,实为东汉王符对世风浇漓的痛切批判。

考《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失势后,"诸客稍稍自引而怠傲",田蚡得势则"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廉颇"失势之时,故客尽去";翟公"废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大署其门"。四例皆显"市道之交"的本质——非交其人,实交其势。王符拈出此四典,非仅述炎凉世态,更在揭示"见利忘义"已成群体痼疾。

所谓"世隘",实指道德空间被功利压缩的社会环境。当世风以势利为衡准,则人际交往必异化为"结党营私"的功利网络。班固《汉书·货殖传》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正可与此章互证。然王符特标"古烈之风,志义之士"为对照,暗引《论语》"君子固穷"之义,强调在浊世中坚守道义的可能性。

深层观之,此章实含双重批判:一则刺世风之薄,二则砭士节之衰。门客趋炎附势,反映的是整个价值体系的崩塌;而贤者不能化俗,更暴露德治理想的困境。王符作为"潜夫",其批判锋芒直指东汉中后期"党人"结盟的流弊——表面清议,内里或难免利益勾连。

要之,此章以史喻今,其警世之意有三:
一曰"观人于其所忽",患难方见真情;
二曰"审交于其所趋",利合必致利散;
三曰"立德于其所独",唯义士能超拔俗流。
读此篇者,当思太史公"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之叹,更当体味王符寄望于"古烈之风"的深心。世虽隘而道自广,此正《潜夫论》于千载下犹振聋发聩之价值所在。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