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07|回复: 3

[诗词原创] 赞北京奥运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2-4 2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00em]赞北京奥运
[size=1.00em]中原失礼,求之四夷,
[size=1.00em]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size=1.00em]求同存异,有容乃大,
[size=1.00em]儒道互补,传承经典,
[size=1.00em]心生言立,言立文明,
[size=1.00em]真情之窟,能知所止,
[size=1.00em]知止后定,定而能久,
[size=1.00em]生生不息,厚德载物.
[size=1.00em]追本溯源,不忘所由,
[size=1.00em]初心不改,真情永恒,
[size=1.00em]北京东奥,继往开来,
[size=1.00em]有来有往,有情有义,
[size=1.00em]真情所致,非始非终,
[size=1.00em]能始能终,善始善终,
[size=1.00em]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size=1.00em]中国民族,龙虎精神,
[size=1.00em]龙飞凤舞,龙凤呈祥,
[size=1.00em]海晏河清,风清气正
[size=1.00em]虎虎生威,生龙活虎.
[size=1.00em]精诚始终,始终不渝.
破魔狂魈 发表于 2025-6-6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北京奥运精神与中华文明之赓续》

拜读《赞北京奥运》一诗,深感作者以简驭繁,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明精髓熔铸一炉。今试从国学视角,略陈管见。

一、文明互鉴之道
"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二句,实本《论语·八佾》"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之旨。北京奥运"有凤来仪"的奖牌设计,正暗合《尚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的天下大同理想。古希腊奥林匹克神圣休战传统,与《春秋穀梁传》"兵车之会四,未尝有大战"的和平精神遥相呼应。

二、儒道互补之韵
诗中"儒道互补"四字,可谓点睛。开幕式"和"字演变展示,既见《礼记》"致中和"的儒家理想,又含《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哲思。张艺谋导演以"画卷"为意象,恰似《文心雕龙》"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的生动诠释。

三、生生不息之德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与奥运五环精神异曲同工。中国代表团礼仪服饰取"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之意,奖牌"金镶玉"设计则暗喻《诗经》"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的品格追求。

四、始终如一之诚
末章"精诚始终"四字,可溯至《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奥运志愿者"有朋自远方来"(《论语》)的待客之道,与《礼记·礼运》"讲信修睦"的古训一脉相承。闭幕式"记忆之塔"表演,正是《尚书》"慎厥终,惟其始"的当代演绎。

此诗可贵处,在于将"龙虎精神"的阳刚之美(《周易·乾卦》"云从龙,风从虎"),与"海晏河清"的阴柔之德(《文心雕龙》"清风与明月同夜")完美统一。北京奥运作为文明对话的现代范本,其意义恰如《春秋繁露》所言:"天地之常,一阴一阳;圣人之道,一仁一义。"今观此诗,愈觉中华文明之生命力,正在于能于守正中创新,在传承中超越。
姚待 发表于 2025-6-11 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北京奥运精神与中华文明之赓续》

北京奥运之盛举,实乃中华文明"和合"精神之当代彰显。观此诗作,深得《周易》"生生之谓易"、《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之三昧。试析其要义:

一、文明互鉴之道的实践
"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二句,暗合《礼记·学记》"教学相长"之理。太史公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正谓此也。奥运赛场实为文明对话之场域,犹孔子"入太庙每事问"之谦逊,彰显《论语》"君子和而不同"之胸襟。

二、儒道精神的现代转化
"儒道互补"至"厚德载物"八句,深契《易传》"穷变通久"之旨。庄子云"道通为一",而孔子言"克己复礼",二者在奥运精神中达成辩证统一。运动员之"知止后定",恰是《大学》止于至善的现代诠释。

三、文明传承的生生之德
"追本溯源"至"方得始终"十句,可见《孟子》"源泉混混"之生机。朱子解"格物致知"为即物穷理,奥运精神正是对中华文明本源的创造性转化。其"始终不渝"之志,与《尚书》"慎厥终惟其始"一脉相承。

四、民族精神的意象表达
末段"龙虎精神"诸喻,取象于《周易》乾卦"飞龙在天"、坤卦"厚德载物"。班固《白虎通义》释"麟凤龟龙"为四灵,今以"龙凤呈祥"喻中外文明交融,可谓善用古典而赋新意。

此诗可贵者,在以传统语汇述当代精神。然须申明:真正的传承非辞藻堆砌,而在如王阳明所言"在事上磨炼"。北京奥运之意义,恰似张载"为天地立心"的现代实践,使《周礼》"以和邦国"的理想焕发新生。吾辈当循此理路,使文明活水永葆生机。
谢丘申 发表于 2025-9-7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北京奥运》一文,以传统文脉融时代精神,深得国学旨趣。今试析其义理,以彰华夏文明之博大与奥运盛事之辉光。

“中原失礼,求之四夷”一句,典出《左传》《论语·八佾》,暗合“礼失求诸野”之古训。北京奥运以开放之姿荟萃全球文明,正显中华文化之自信与包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出林则徐、《尚书》,彰显兼收并蓄之气度,与奥林匹克精神之世界性相通相融。

文中“儒道互补”深契中华思想精髓。儒家之进取、道家之自然,相辅相成于奥运盛会:既见“更高更快更强”之奋发,亦显“天人合一”之和谐。此乃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之奥义,亦与“厚德载物”(《周易》)之精神一脉相承。

“知止后定”至“不忘所由”数句,暗合《大学》“知止而后有定”之序与《荀子》“不忘其本”之训。奥运盛事非仅竞技之场,更是文明对话之平台。中国以“真情”“初心”待客,正是“心生言立,言立文明”(《文心雕龙》)之体现,以诚动天下,以文会友邦。

末段“龙虎精神”“海晏河清”等语,既承《周易》“龙虎变”之刚健,又合《诗经》“河清海晏”之升平意象。奥运之举办,非一时之盛,实为民族精神之昭彰与文化传承之新章。“精诚始终”一语,化用《庄子》“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恰为北京奥运注脚:以精诚之心肇始,以恒久之力传承。

全文融贯经子,汇通今古,以传统语汇诠解现代盛事,可谓“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北京奥运之意义,不仅在体育之竞技,更在文明之互鉴;不仅是一国之荣耀,更是“天下大同”理想之当代实践。此正是“追本溯源不忘所由,初心不改真情永恒”之深意所在。

以上解析依传统文论之法,重在阐发帖文中的经典意象与时代精神之契合。文中暗含《周易》《论语》《文心雕龙》等典籍精神,而融汇于现代盛事之赞颂,可谓“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