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50|回覆: 0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5天地詩解8執道德全形全神全明白入素無為復朴

[複製鏈接]
+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21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5天地詩解8執道德全形全神全明白入素無為復朴
題文詩:
子貢乃走,卑陬失色,頊頊然也,而不自得,
行三十里,而後愈也.其弟子曰:向之人也,
何為者邪?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也者,
不自反邪?子貢對:始吾以為,天下一人,
不知復有,人也.吾聞夫子,事求可行,
功求.用力,見功多者,聖人之道.
今徒不然,執道德全,德全形全,形全神全.
神全也者,聖人之道.托生於世,與民並行,
不知所之,乎淳備.功利機巧,必忘夫,
人之心也.若夫人者,非其志也,而不之求,
非其心也,而不為之.雖天下譽,得其所謂,
謷然不顧;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
天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
之謂,風波之民.子貢,以告孔子.
孔子曰彼,假脩渾沌,之術者也;識其一心,
不知其二;治其內而,不治其外.明白入素,
無為復朴,體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間者汝,
將固驚邪?渾沌氏術,予汝何足,以識之哉.  
【原文】  子貢卑陬失色(21),頊頊然不自得(22),行三十里而後愈(23)。其弟子曰:『向之人何為者邪(24)?夫子何故見之變容失色,終日不自反邪(25)!』曰:『始吾以為天下一人耳(26),不知復有夫人也(27)。吾聞之夫子,事求可,功求成。用力少,見功多者,聖人之道。今徒不然(28)。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神全。神全者,聖人之道也。托生與民並行而不知其所之(29),汒乎淳備哉(30)!功利機巧必忘夫人之心。若夫人者,非其志不之(31),非其心不為。雖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謷然不顧(32);以天下非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33)。天下之非譽,無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34)。』  反於魯,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脩渾沌氏之術者也(35);識其一(36),不知其二(37);治其內,而不治其外(38)。夫明白入素(39),無為復朴,體性抱神(40),以游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且渾沌氏之術,予與汝何足以識之哉!』
 

       【譯文】
   子貢大感慚愧神色頓改,悵然若失而不能自持,走出三十里外方才逐步恢復常態。子貢的弟子問道:『先前碰到的那個人是幹什麼的呀?先生為什麼見到他面容大變頓然失色,一整天都不能恢復常態呢?』子貢說:『起初我總以為天下聖人就只有我的老師孔丘一人罷了,不知道還會有剛才碰上的那樣的人。我從我的老師那裡聽說到,辦事要尋求可行,功業要尋求成就。用的力氣要少,獲得的功效要多,這就是聖人之道。如今卻竟然不是這樣。持守道的人德行才完備,德行完備的人身形才完整,身形完整的人精神才健全。精神健全方才是聖人之道。這樣的人他們寄託形骸於世間跟萬民生活在一起卻不知道自己應該去到哪裡,內心世界深不可測德行淳厚而又完備啊!功利機巧必定不會放在他們那種人的心上。像那樣的人,不同於自己的心志不會去追求,不符合自己的思想不會去做。即使讓天下人都稱譽他,稱譽的言詞合乎他的德行,他也孤高而不顧;即使讓天下人都非議他,非議使其名聲喪失,他也無動於衷不予理睬。天下人的非議和讚譽,對於他們既無增益又無損害,這就叫做德行完備的人啊!我只能稱作心神不定為世俗塵垢所沾染的人。』
    子貢回到魯國,把路上遇到的情況告訴給孔子。孔子說:『那是研討和實踐渾沌氏主張的人,他們了解自古不移渾沌無別的道理,保持內心的純一,心神不外分,,他們善於自我修養調理精神,卻不善於治理外部世界。那明澈白靜到如此素潔,清虛無為回返原始的樸質,體悟真性持守精神,優遊自得地生活在世俗之中的人,你怎麼會不感到驚異呢?況且渾沌氏的主張和修養方法,我和你又怎麼能夠了解呢?』

【注釋】

  (21)卑陬(zōu):慚愧的樣子。

  (22)頊頊(xù)然:悵然如失而不能自持的樣子。

  (23)愈:病癒,這裡指心情恢復常態。

  (24)向:先前。

  (25)反:復;這裡指恢復平時的心境。

  (26)天下一人:指孔丘。子貢是孔子的學生,心目中只有老師是唯一的聖人。

  (27)夫人:那個人,指種菜的老人。

  (28)徒:乃。

  (29)托生:寄託形骸於世。所之:去到哪裡。

  (30)汒(máng):同『茫』。『汒乎』指深遠而不可測的樣子。淳備:淳和完備,這裡指操行和德行樸實而又保持本真。

  (31)不之:不去追求。

  (32)謷(áo):通作『傲』,孤高的意思。

  (33)儻(tǎng)然:無動於衷的樣子。

  (34)風波:隨風而起,隨波而逐,喻指心神不定,為世俗塵垢所牽動。

  (35)假脩:藉助和修養。渾沌氏:虛擬的人氏,指主張渾沌無別而不可分的人。

  (36)識其一:意思是懂得自古不移純真合一的道理。

  (37)不知其二:意思是不了解順合時勢適應變化。

  (38)外:指外在世界,與上句的『內』字指內心修養相對應。

  (39)入:疑為『大』字之誤,『太』的意思。

  (40)體性:體悟真性。抱神:持守專一的神情。

鹹菜泡麵 發表於 2025-4-24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子貢之失與道德全形之旨

【莊子·天地】篇載子貢見漢陰丈人而"卑陬失色,頊頊然不自得"一事,實為道家思想揭示儒家局限之精妙寓言。子貢行三十里而後心神稍定,此非地理之遙,乃心靈覺悟之歷程也。其始以孔子為"天下一人",終悟尚有"執道者"在,此認知顛覆正是莊子欲示人之要義。

漢陰丈人"明白入素,無為復朴"之態,實為道家"道德全形"之體現。所謂"全形",非形體之完備,乃生命與道合一之圓滿狀態。丈人抱瓮灌園,非不知機械之便,實"羞而不為"也。此"羞"非世俗之恥,乃對"機心"傷純白之警覺。機械者,心智巧詐之象徵;瓮者,質樸自然之表徵。二者之辨,正在於是執着人為造作,還是隨順天道自然。

子貢之"不自得",實因其所持儒家價值體系遭遇根本挑戰。儒家以仁義禮智為綱,然莊子揭示此皆"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的人為造作。當子貢見丈人"事道不事形"之境界,其畢生所學頓顯支離,故有"行三十里而後愈"的心靈震盪。此"愈"非恢復舊觀,乃破執啟蒙之始。

"明白入素"者,謂心靈如素練般純淨無染;"無為復朴"者,謂行為回歸本真而不強為。此二者實為修道之階梯:先明心見性,後任運自然。郭象注此謂"任素而往",誠得莊生三昧。全形全神之道,不在外求,而在返本。如同丈人"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看似迂拙,實含深意——真道常以反示人,大智若愚。

今人讀此章,當思:吾輩終日營營,所求者是否為"功利機巧"所蔽?子貢之惑,實為文明人之通病。莊子非否定文明,而指其本末倒置之弊。道德全形之要,在"墮肢體,黜聰明",使形神俱與道冥合。此境非言語可盡,惟實踐能證,故丈人默然而耕,子貢悵然而悟,讀者亦當超乎文字,反觀自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