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7|回覆: 1

[道學研究] 【莊子】外篇卷4在宥詩解4至道窈冥昏默清靜無視無聽守一處和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2-16 17: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莊子】篇卷4在宥詩解4至道窈冥昏默清靜無視無聽守一處和
題文詩:
往空同山,見廣成子,黃帝:聞子達於,
至道敢問,至道之精;欲取,天地之精,
以佐五穀,以養民人;欲官陰陽,以遂群生,
爲之奈何?廣成子曰:所欲問者,物之質也;
所欲官者,物之殘也;治天下,雲氣不待,
族而雨也;草木不待,黃而落也;日月之光,
益以荒矣;佞人之,心翦翦者,奚足語道.
退捐天下,帝築特室,白茅,間居三月,
復往邀之.再拜稽問:聞吾子也,達於至道,
敢問治身,奈何長久?廣成子也,蹶然起曰:
善哉問乎;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
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行將至正;
必靜必清,無勞,無搖,乃可長生;
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神將守形,
形乃長生;慎內閉外,爲敗;遂於,
大明上矣,至陽原;入於,窈冥門矣,
至陰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慎守,
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我修身,
千二百歲,形未常衰.帝拜稽曰:廣成子也,
之謂天矣.廣成子曰:來余語汝;彼物無窮,
而人,以爲有終;彼物無測,而人,
以爲有極;道者,爲皇,而下爲王;
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爲也;今夫百昌,
皆生於土,於土故,余將去汝,入無窮門,
游無極野;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爲常.
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
    【原文】

  黃帝立爲天子十九年①,令行天下,聞廣成子在於空同之山②,故往見之。曰:『我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穀③,以養民人。吾又欲官陰陽④,以遂群生⑤,爲之奈何?』廣成子曰:『而所欲問者,物之質也⑥;而所欲官者,物之殘也⑦。自而治天下,雲氣不待族而雨⑧,草木不待黃而落,日月之光益以荒矣⑨。而佞人之心翦翦者⑩,又奚足以語至道!』黃帝退,捐天下(11),築特室(12),席白茅(13),間居三月(14),復往邀之(15)。  廣成子南首而臥(16),黃帝順下風(17),膝行而進(18),再拜稽首而問曰(19):『聞吾子達於至道,敢問,治身奈何而可以長久?』廣成子蹶然而起(20),曰:『善哉問乎!來!吾語女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21);至道之極,昏昏默默(22)。無視無聽,抱神以靜(23),行將至正。必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目無所見,耳無所聞,心無所知,女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慎女內(24),閉女外(25),多知爲敗。我爲女遂於大明之上矣(26),至彼至陽之原也(27)。爲女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天地有官,陰陽有藏(28);慎守女身,物將自壯。我守其一以處其和(29),故我修身千二百歲矣,吾形未常衰(30)。』黃帝再拜稽首,曰:『廣成子之謂天矣!』  廣成子曰:『來,余語女。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爲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爲有極。得無道者,上爲皇而下爲王;失吾道者,上見光而下爲。今夫百昌皆生於土而反於土(31),故余將去女,入無窮之門,以游無極之野。吾與日月參光(32),吾與天地爲常。當我(33),緡乎(34)!遠我(35),昏乎(36)!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譯文】
黃帝做了十九年天子,詔令通行天下,聽說廣成子居住在空同山上,特意前往拜見他,說:『我聽說先生已經通曉至道,冒昧地請教至道的精華。我一心想獲取天地的靈氣,用來幫助五穀生長,用來養育百姓。我又希望能主宰陰陽,從而使眾多生靈遂心地成長,對此我將怎麼辦?』廣成子回答說:『你所想問的,是萬事萬物的根本;你所想主宰的,是萬事萬物的殘留。自從你治理天下,天上的雲氣不等到聚集就下起雨來,地上的草木不等到枯黃就飄落凋零,太陽和月亮的光亮也漸漸地晦暗下來。然而讒諂的小人(你這佞人的)心地是那麼偏狹和惡劣,又怎麼能夠談論大道!』黃帝聽了這一席話便退了回來,棄置朝政,築起清心寂智的靜室,鋪著潔白的茅草,謝絕交往獨居三月,再次前往求教。
    廣成子頭朝南地躺著,黃帝則順著下方,雙膝著地匍匐向前,叩頭著地行了大禮後問道:『聽說先生已經通曉至道,冒昧地請教,修養自身怎麼樣才能活得長久?』廣成子急速地挺身而起,說:『問得好啊!來,我告訴給你至道。至道的精髓,幽深渺遠;至道的至極,晦暗沉寂。什麼也不看什麼也不聽,持守精神保持寧靜,形體自然順應正道。一定要保持寧寂和清靜,不要使身形疲累勞苦,不要使精神動盪恍惚,這樣就可以長生。眼睛什麼也沒看見,耳朵什麼也沒聽到,內心什麼也不知曉,這樣你的精神定能持守你的形體,形體也就長生。小心謹慎地摒除一切思慮,封閉起對外的一切感官,智巧太盛定然招致敗亡。我幫助你達到最光明的境地,直達那陽氣的本原。我幫助你進入到幽深渺遠的大門,直達那陰氣的本原。天和地都各有主宰,陰和陽都各有府藏,謹慎地守護你的身形,萬物將會自然地成長。我持守著渾一的大道而又處於陰陽二氣調諧的境界,所以我修身至今已經一千二百年,而我的身形還從不曾有過衰老。』黃帝再次行了大禮叩頭至地說:『先生真可說是跟自然混而爲一了!』
廣成子又說:『來,我告訴你。宇宙間的事物是沒有窮盡的,然而人們卻認爲有個盡頭;宇宙間的事物是不可能探測的,然而人們卻認爲有個極限。掌握了我所說的道的人,在上可以成爲皇帝,在下可以成爲王侯;不能掌握我所說的道的人,在上只能見到日月的光亮,在下只能化爲土塊。如今萬物昌盛可都生於土地又返歸土地,所以我將離你而去,進入那沒有窮盡的大門,從而遨遊於沒有極限的原野。我將與日月同光,我將與天地共存。向著我而來,我無所覺察!背著我而去,我無所在意!人們恐怕都要死去,而我還獨自留下來嗎?』
【注釋】

  ①黃帝:軒轅氏,相傳爲中原部族的祖先。

  ②廣成子:傳說即老子,實爲虛構的人物。空同:亦作崆峒,神話中的山名。

  ③佐:輔助。『佐五穀』即幫助五穀生長。

  ④官:用如動詞,管、主宰的意思。

  ⑤遂:順應,順著。

  ⑥質:正,本質。

  ⑦殘:余剩,殘損。

  ⑧族:聚集。雨:用如動詞,指下雨。

  ⑨益:漸漸。荒:迷亂,晦暗。

  ⑩佞人:讒諂的小人。翦翦:心地狹劣。

  (11)捐:棄置。

  (12)築特室:指爲了避喧囂而另闢靜室。

  (13) 席:鋪。白茅:古代祭祀時用於縮酒,這裡取其潔白的特點,用以表示潔身自好。

  (14)間居:猶言獨處;清心養性,因而杜絕與他人來往。

  (15)遨:請,求教。

  (16)南首:頭朝南。

  (17)下風:下方。

  (18)膝行:意思是用膝蓋著地而行。

  (19) 稽首:叩頭至地。

  (20)蹶(guì)然:急遽的樣子。

  (21)窈窈(yǎo)冥冥:深遠昏暗的樣子。

  (22)昏昏默默:晦暗沉寂的樣子。

  (23)抱神:持守精神。

  (24)內:內心,精神世界。『慎女內』即持守心思,摒棄思慮的意思。

  (25)外:人體外在的感受器官,如眼和耳。『閉女外』就是封閉住你的感受器官,即『無視無聽』的意思。

  (26)遂:順,引申爲達到。

  (27)前一『至』字是動詞,去到的意思;後一『至』字是形容詞,極的意思。

  (28)藏:府,居所。

  (29)一:渾一,這裡實指『道』。和:指陰、陽調諧。

  (30)未常:疑是『未嘗』之誤。

  (31)『百』,言其多;『百昌』就是說萬物昌盛。

  (32)參:同。

  (33)當我:向著我而來。

  (34)緡(mín):泯合。一說不在意,不放在心上的意思。

  (35)遠我:背著我而去。與上句之『當我』對文。

  (36)昏(mín):昏暗。一說同『緡』,也是不在意的意思。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 · 【莊子|主題: 23, 訂閱: 3
無音之境 發表於 2025-4-14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莊子·在宥】第四章解義:至道窈冥與修身守一

黃帝問廣成子以『至道之精』,欲取天地陰陽以養萬民,此乃世俗治術之求,未契大道本真。廣成子斥其『問物之質,官物之殘』,蓋因黃帝所執,猶滯於形器之末,而『佞人之心翦翦』,何足語至道?此段揭示世俗功利之治與至道虛無之境的根本對立。

一、至道之體:窈冥昏默
廣成子示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此八字直指道體玄奧。『窈冥』言其深遠不可測,『昏默』謂其寂寥不可名。道非感官可及,亦非思慮能達,故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老子云『道之爲物,惟恍惟惚』(【道德經】第二十一章),與此同旨。修道者須離形去智,返歸清靜,方能近道。

二、修身之法:守一處和
廣成子授黃帝長生之要,首在『無勞汝形,無搖汝精』。形勞則氣散,精搖則神虧,故須『慎內閉外』,使神形相守。【內經】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素問·上古天真論】),正與此呼應。進而『守其一以處其和』,一者道之本,和者氣之均。守一則神凝,處和則氣調,此乃長生久視之基。

三、得道之境:與天地參
廣成子自云『千二百歲而形未衰』,非夸壽數,實喻得道者超脫生死對待。『入無窮門,游無極野』,即與道同游,泯合天地。末句『人其盡死,而我獨存』,非謂肉身不朽,乃指精神契道,永恆不滅。此即莊子『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天下】)之境界。

結語
此章由治國之問轉向治身之奧,揭示至道不在外求,而在內修。黃帝始執有爲,終悟無爲,正是道家『爲道日損』之實踐。讀者當知:大道至簡,唯在息心守靜;萬化紛紜,終歸窈冥一氣。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依【莊子】原文脈絡,融會黃老思想,以『道體—修法—境界』爲綱,兼考【內經】相證,力求學術性與可讀性兼具。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4-25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莊子·在宥】至道窈冥義疏

【在宥】篇載黃帝問道於廣成子一節,實爲莊子闡發『至道』精微之樞要。其文辭簡奧而義理深遠,今試析之。

黃帝所問者,乃『至道之精』,欲取天地陰陽之用以養民遂生。此問看似求道,實則未脫功利之囿。廣成子直斥其非,謂『所欲問者,物之質也;所欲官者,物之殘也』,蓋言黃帝所執乃形下之器用,非形上之大道。莊子以『質』『殘』對舉,揭示『道』與『物』之根本分野:道者渾全,物者支離;逐物則失道,守道則物自化。

廣成子進而示以『至道』真諦:『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此『窈冥』『昏默』之狀,非虛無斷滅,乃形容道體超絕言象、寂然無爲之境。【老子】言『道之爲物,惟恍惟惚』,與此互彰。莊子更以『無視無聽,抱神以靜』爲工夫,強調『守一處和』之要:外遣耳目之馳逐,內凝精神於虛靜,使身心復歸『大順』之本然。此即【大宗師】『坐忘』之先聲,亦與儒家『喜怒哀樂未發謂之中』異曲同工。

至若『我守其一以處其和,故千歲未衰』之語,尤見莊子養生思想。所謂『一』者,非固執一念,乃與道冥合之絕對境界;『和』者,陰陽沖氣之諧調。郭象注云『物物而不物於物』,正是此義。廣成子千歲猶存,非徒形壽之長,實喻得道者超然時空之永恆性。

此段對話,實爲莊子對治世者之深刻針砭。黃帝以『養民人』『遂群生』爲志,然其『官陰陽』『取天地之精』之手段,恰是『攖人心』之妄爲。莊子借廣成子之口,申明『無爲而萬物化』之理:唯有統治者『墮爾形體,黜爾聰明』,方能令百姓『安其性命之情』。此與【應帝王】『順物自然而無容私』之治道,一脈相承。

要之,莊子之『至道』,非認知對象,乃生命境界。其『窈冥昏默』之體、『守一處和』之用,皆指向對人爲造作之消解。後世道教徒或執『千歲』爲長生術,已落第二義矣。學者當於文字外,會其『喪我』『無待』之真旨,方不負莊生垂訓之深心。

(全文約780字)

按:本文以義理疏解爲主,兼顧文本分析。首段點明對話主旨,次段析黃帝之失,三段闡『至道』體用,四段關聯政治哲學,末段總括學術流變。引郭象注、【老子】【應帝王】爲佐證,力求既守學術規範,又顯莊學玄遠之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