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5|回覆: 2

[兵家] 【孫子兵法】卷10地形篇詩解1地道通掛支隘險遠兵敗走弛陷崩亂北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1-17 17:4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孫子兵法】卷10地形篇詩解1地道通掛支隘險遠兵走弛陷崩亂北
題文詩:
孫子:地形:通者掛者,支者隘者,
險者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名之曰通.
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可以往而,難以返者,名之曰掛.形者,
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
難返不利.我出不利,彼出不利,名之曰支.
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
令敵半出,擊之而利.形者,我先居之,
盈以待敵;若敵先居,盈而勿從,不盈從之.
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也;
若敵先居,引而去之,勿從.形者,
勢均力敵,難以挑戰,戰而不利.凡此六者,
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因地制宜.
故兵,走者弛者,陷者崩者,亂者北者.
凡此六者,非天地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也,
以一擊十,名之曰走;卒強吏弱,名之曰弛;
吏強卒弱,名之曰陷;大吏小將,怒而不服,
遇敵懟而,自戰,不知其能,名之曰崩;
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
名之曰亂;帥者也,不能料敵,以少合眾,
以弱擊強,兵無選鋒,名之曰北.凡此六者,
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防患未然.
第十篇 地形【原文】

孫子曰:地形(1)有通者,有掛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險者,有遠者。我可以往,彼可以來,曰通。通形(2)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可以往,難以返,曰掛。掛形(3)者,敵無備,出而勝之;敵若有備,出而不勝,難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敵雖利我,我無出也;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4)。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5);若敵先居之,盈而勿從,不盈而從之。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6);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7)。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亂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災,將之過也。夫勢均,以一擊十,曰走;卒強吏弱,曰弛;吏強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敵懟而自戰,將不知其能,曰崩;將弱不嚴,教道不明,吏卒無常,陳兵縱橫,曰亂;將不能料敵,以少合眾,以弱擊強,兵無選鋒,曰北。凡此六者,敗之道也;將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譯文】
孫子說:地形有『通』『掛』『支』『隘』『險』『遠』六種。我軍可以去,敵軍也可以來的地形,稱作『通』。在『通』類地形上,應搶先佔據開闊向陽的高地,並保持糧道暢通,這樣作戰就有利。那些可以前往,但難以返回的地形,稱作『掛』。在掛形地域,假如敵人沒有提前防備,我軍就能突擊取勝;假如敵人有所防備,出擊不能取勝,加上難以回師,這種地形就會不利。我軍出擊不利,敵軍也出擊不利的地域,稱作『支』。在『支』型地域,即使敵人以利相誘,我軍也千萬不要出擊,而應該率軍假裝退卻,誘使敵人出擊到一半時再回師反擊,這樣才會比較有利。在『隘』型地域,我軍應該搶先佔領,並用重兵封鎖隘口,等待敵軍的到來;如果敵軍搶先佔領了隘口,並有重兵把守,我軍就不能進攻;如果敵軍沒有用重兵據守隘口,那我軍還可以進攻。在『險』型地域,如果我軍搶先佔領,就必須控制開闊向陽的高地,等待敵軍來犯;如果敵軍已搶先佔據了有利地形,我軍就應該主動撤退,千萬不要進攻。在『遠』型地域,敵我雙方實力相當時,這個時候就不宜挑戰,如果勉強出戰,就會不利。以上這六點,都是利用了地形的原則,也是將帥的重大責任所在,不能不認真考察研究。
    軍隊作戰失利有『走』『弛』『陷』『崩』『亂』『北』六種情況。這六種情況的發生,不是由於天時地理等自然條件造成的,而是由將帥的過失所造成的。雙方實力相當,卻要以一擊十而導致失敗的,叫作『走』。士卒強悍,軍官卻懦弱,指揮不當而導致失敗的,叫作『弛』。軍官強悍而士卒怯懦,戰鬥力差而導致失敗的,叫作『陷』。副將有怨仇而不服從指揮,遇到敵人擅自出戰,主將又不了解他們能力,因而失敗的,叫作『崩』。由於將帥懦弱缺乏威嚴,治軍沒有章法,官兵關係緊張,列兵佈陣雜亂無章,因而致敗的,叫作『亂』。將帥不能正確判斷敵情,以少擊眾,以弱擊強,作戰又沒有精銳先鋒部隊,因而落敗的,叫作『北』。以上六種情況,都是必然導致作戰失利的原因。這是將帥的重大責任之所在,是不能不認真考察研究。
【注釋】

(1)地形:這裏指地理形勢。

(2)通形:指地形平坦,四通八達,我可以去,敵人也可以來的地形。

(3)掛形:指地形複雜,易進難退的地形。

(4)引而去之,令敵半出而擊之,利:引,引導、率領。是說我引軍離開,讓敵人出到一半的時候我再回擊,這樣打有利。

(5)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敵:隘,道路狹隘隊伍展不開的地區;盈,充滿。盈之,指在像瓶瓮的隘形地域,配備充足的兵力。這裏指到隘路必須先佔領隘路口,先佔之以待敵。

(6)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險形,即地形險要。遇到這種險要地形,我則應首先到達,佔領制高點等待敵人的到來。

(7)遠形者,勢均,難以挑戰,戰而不利:遠形,即敵我相距較遠。在這種距離較遠的情況下,敵我雙方的形勢均等,就不宜挑戰。如果求戰,對我不利。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自由 發表於 2025-4-1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孫子兵法·地形篇】疏解

地形者,兵家之綱紀也。孫子析六形、六敗,誠為將者廟算之要。通形貴先據高陽,糧道為命脈;掛形慎出入,無備則奇襲,有備則陷危;支形宜誘敵半出,所謂"以迂為直"也。隘形重盈虛之勢,先據者得隘之利,後至者察敵虛實;險形爭高陽之便,不得則避;遠形戒力均而戰,此"先為不可勝"之道。六者參合,乃知九地之變。

至若六敗之戒,尤發深省。"走"在誤判眾寡,"弛""陷"系官兵乖離,"崩"起將佐不和,"亂"由治軍無方,"北"緣料敵不明。非天時地利之咎,實人謀不臧之過。昔趙括輕出而潰,馬謖違制而敗,皆暗合此理。故良將察地形必先審己:卒伍是否習戰?部曲可堪節制?鋒銳是否得選?此"知彼知己"之微義也。

【吳子】云"因地以權,因敵而變",正與此篇相發明。地形雖具,存乎一心;敗形雖列,警在平日。為將者當於此悟慎戰之道、全勝之機。
李文義 發表於 2025-4-9 2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地形篇】精義闡微

【孫子兵法】地形篇乃兵家地理之學樞要,其論六形六敗,實為將帥統兵之圭臬。今就經文要義,分疏如次:

一、六形辨證
通形者,乃四達之地。"先居高陽"之策,非徒取日照之利,實得【易】"居高明之位"的哲學精義。秦趙長平之戰,趙括失此要訣,終致糧道斷絕,可為殷鑑。掛形之"難以返",暗合【老子】"大軍之後,必有凶年"之誡,吳王夫差黃池之會即陷此厄。支形"敵雖利我"之戒,恰如【周易】艮卦"時止則止"之智,司馬懿拒戰諸葛亮,深得此中三昧。

隘形"盈而勿從"之法,與【吳子】"以半擊倍"互為表裏。險形"必居高陽"之要,實本【黃帝內經】"生氣通天"之理。遠形"勢均難戰"之論,尤見【管子】"計必先定"之重。六形之說,非徒地理標識,實乃天人相應之兵道顯現。

二、六敗鑑戒
走者"以一擊十",恰如宋襄公泓水之敗,違【司馬法】"攻則不足,守則有餘"之訓。弛者"卒強吏弱",可比唐玄宗時府兵之弊,應【三略】"將帥者,必與士卒同滋味"之戒。陷者"吏強卒弱",猶似袁紹河北之師,背【尉繚子】"兵之勝在於篡卒"之道。

崩者"大吏自戰",類同東漢七國之亂,反【六韜】"將不仁,則三軍不親"之經。亂者"陳兵縱橫",正如淝水之戰前秦之陣,違【李衛公問對】"分合為變"之法。北者"無選鋒",恰似金兵野狐嶺之潰,失【吳子】"簡募良材"之要。

三、為將之道
孫子言"將之至任",實承【尚書】"克詰戎兵"之統。六形乃"知地"之綱,六敗為"治軍"之鑑。昔韓信背水列陣,先據井陘之險;李靖夜襲陰山,預斷突厥退路。良將用兵,必如【鬼谷子】所言"察同異之理",方能"因地制流"。

今觀現代商戰,亞馬遜先佔電商通衢,蘋果據技術險要,皆暗合六形之道。至若柯達之崩、諾基亞之亂,豈非六敗再現?故知孫子地形之論,實超越時空之兵家至理。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