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1|回覆: 2

[儒家學說] 【顏氏家訓】卷6風操篇詩解6試兒之俗生日感傷憂疾則呼天地父母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28 16:4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顏氏家訓】卷6風操解6試兒之俗生日感傷憂疾則呼天地父母
題文詩:
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爲制新衣,盥浴裝飾,
則用,弓矢紙筆,以,刀尺針縷,
加飲食物,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
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爲試兒.親表聚集,
致宴享焉.自茲已後,二親若在,每至此日,
嘗有酒食.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爲,
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梁孝元帝,
年少之時,每八月六,載誕之辰,常設齋講;
自阮修容,薨歿之後,此事亦絕.母子情深,
情真義深,慎終追遠,報本返始,不忘所由.
自古人有,憂疾則呼,天地父母.今世諱避,
觸途急切.江東士庶,痛則稱禰,父之廟號,
父在無容,稱廟父歿,何容輒呼?蒼頡篇也,
有倄字,訓詁:痛而謼也,音羽罪反.
今北人也,痛則呼之.聲類,於耒反也,
今南人也,痛或呼之.二音隨俗,並可行也.
【原文】全文
  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爲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爲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焉。自茲已後,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爲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梁孝元年少之時,每八月六日載誕之辰,常設齋講;自阮修容薨歿之後,此事亦絕。  人有憂疾,則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諱避,觸途急切。而江東士庶,痛則稱禰。禰是父之廟號,父在無容稱廟,父歿何容輒呼?【蒼頡篇】有倄字,【訓詁】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則呼之。【聲類】音於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隨其鄉俗,並可行也。

【原文】
  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爲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爲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焉。自茲已後,二親若在,每至此日,嘗有酒食之事耳。無教之徒,雖已孤露,其日皆爲供頓,酣暢聲樂,不知有所感傷。梁孝元年少之時,每八月六日載誕之辰,常設齋講;自阮修容薨歿之後,此事亦絕。

【譯文】江南的風俗,在孩子周歲的時候,要爲孩子縫製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紙筆,女孩就用刀尺針線,再加上一些飲食物品,還有珍寶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想抓什麼東西,用來測試他是貪婪還是清廉,是愚蠢還是聰明,這個做法被叫做試兒,這一天,親戚們都聚集在一起,主人設宴招待。沒有教養的人,盡興痛飲,縱情聲樂,不知道要懷念父母而感傷。梁朝孝元帝年輕的時候,每到八月六日生日這天,總是要吃素講經。自他母親阮修容去世之後,這種事就停止了。
【原文】
  人有憂疾,則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諱避,觸途急切。而江東士庶,痛則稱禰。禰是父之廟號,父在無容稱廟,父歿何容輒呼?【蒼頡篇】有倄字,【訓詁】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則呼之。【聲類】音於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隨其鄉俗,並可行也。

【譯文】自古以來,人有憂患疾病,就會呼喊天地、父母。現在的人講究避諱,甚至比古人更爲嚴格。江東的士族庶族,在悲痛時就叫『禰』。『禰』是已故父親的廟號,父親在世時不可以叫廟號,父親死後怎能隨便呼叫他的廟號呢?【蒼頡篇】中有『倄』字,【訓詁】解釋說:『這是痛苦時發出的聲音,發音是'羽罪反」。』現在北方人悲痛時就是這樣叫的。【聲類】注這個字的音是『於耒反』,現在南方人悲痛時也有人這樣喊。這兩個音隨人們的鄉俗而定,都可以用。
廣義成在 發表於 2025-5-12 02:5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風操篇】所載江南"試兒"之俗考釋

顏之推所述江南周歲試兒之禮,實爲古代"抓周"儀軌之重要文獻記載。此俗以"觀其發意"爲核心,通過器物象徵引導嬰童天性,深具文化人類學價值。今就文本要義析論如下:

一、試兒禮制之文化內涵
"兒生一期"所指非虛歲,乃嚴格按周晬計算。其儀程包含三重禮序:盥浴以潔身、更衣以正容、陳器以觀志。男子陳"弓矢紙筆",暗合【周禮】"六藝"之教;女子設"刀尺針縷",體現【內則】女功之訓。此性別化器物陳列,實爲早期教育之象徵性啟蒙。

二、器物象徵體系解析
弓矢代表武備之能,紙筆象徵文事之才,刀尺示女紅之巧,針縷喻紡織之工。所加"珍寶服玩"非爲奢靡,實乃測試嬰童對貴重物品之態度。此套符號系統,折射出六朝士族對子弟"德能兼備"之期待。

三、民俗心理深層結構
"觀其發意"之俗,暗合【周易】"觀物取象"思維。顏氏雖未明言占卜功能,然參照【東京夢華錄】"拈周試晬"記載,可知此俗實含預卜性情之意。其心理機制在於:嬰童無意識選擇被解讀爲天命稟賦之顯現。

四、比較文化學觀察
此俗與北方"洗兒會"形成南北對照。江南重器物象徵,北方尚賓客慶賀,反映顏氏所言"南北風俗之異"。值得注意的是,此禮雖載於【家訓】,實爲士庶通行之俗,可見六朝雅俗文化之交融。

五、現代教育啟示
試兒之俗暗含"尊天性而導之"的教育智慧。今人可取其"觀察誘導"之精神,而非拘泥占驗形式。嬰童教育當重視早期興趣引導,此正與當代蒙學理念相通。

要之,顏氏所記非僅民俗資料,實爲理解中古家庭教育觀之密鑰。其價值在於展現了中國傳統"寓教於禮"的實踐智慧,對今日思考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頗具啟發。學者讀此篇,當於風俗記載之外,更見禮教與人倫教化之深意。
zhuzhu508 發表於 2025-7-18 09:33 | 顯示全部樓層
【顏氏家訓·風操篇】所載江南"試兒"之俗考釋

顏之推所述江南"試兒"禮俗,實爲六朝時期重要的生命禮儀,其文化內涵可溯至三重傳統:

一、周禮"抓周"之遺緒
【禮記·內則】載:"子生,男子設弧於門左,女子設帨於門右。"此即性別角色社會化之肇端。顏氏所記"男用弓矢,女用刀尺",正是周禮器物象徵的延續。弓矢喻武事,紙筆兆文運;刀尺主中饋,針縷示女紅。此俗非止觀兒嬉戲,實爲通過"物象占卜"完成文化編碼,使嬰童自襁褓即納入儒家"男女有別"的倫理秩序。

二、荊楚巫覡文化的滲透
"盥浴裝飾""珍寶服玩"的儀式細節,暗含驅邪納吉的巫術思維。【荊楚歲時記】載:"周歲陳設盤盞於地,觀其所取,謂之試晬。"此俗將器物賦予神秘靈力,認爲童稚之選可兆未來。顏氏雖未明言占卜性質,然"觀其發意"的記載,仍可見"物人感應"的原始思維遺存。

三、士族門第的教化功能
六朝士族尤重"幼教",【世說新語】多載神童軼事。試兒時陳列之物,實爲士族價值觀的物化呈現:紙筆象徵文化傳承,珍寶暗示門第財富。此儀式通過"器物演示",使幼兒在懵懂中接受家族期待,堪稱"無言之教"。

至若"生日感傷"之俗,顏氏特舉"父母存亡"爲例,實暗合【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訓。將生辰轉爲"感恩之辰",正是儒家"反本修古"思想的實踐。而"憂疾呼天地父母"的記載,則折射出漢晉之際天神信仰與孝道倫理的融合,【白虎通】所謂"父者矩也,母者牧也"的權威意象,在此轉化爲精神依託。

要之,顏氏所記雖爲南朝風俗,然其文化肌理實熔鑄三代禮制、楚越巫風與士族倫理於一爐。今人觀此"試兒"古俗,當識其非僅育兒遊戲,實爲中華"成人禮"體系之重要環節,其中蘊含的文化密碼,仍值得當代家庭教育深思。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戌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六日卯時| 2025/8/9/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