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1|回覆: 2

[中醫理論] 命由天成·黃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3 10:3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命由天成·開泰講中醫天命篇
生命就是生命,存在天地間。人就是人,來往社會中。文化不能定義,只能認識。
生命,自然自在,天人合一。人,多維聯繫,天人相應。文化應該尊重,不能改變。
比起肉體形態,生命存在的多維聯繫重要得多,升降出入的氣化活動重要得多,我命為本的生命之應重要得多。
立足肉體形態認識人,定義生命,是物理法則的認識途徑。肉體形態在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物都有兩種基本形式:一是有生命的肉體形態,一是無生命的肉體形態。
有生命的肉體形態,在人是活生生的人,無生命的肉體形態,在人叫屍。活人是人,屍為死人,本質的區別在有沒有生命,即有沒有天人相應的氣化活動。
命從何來的呢?
【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鬼臾區曰:臣積考【太始天元冊】文曰:太虛寥廓,肇基化元,萬物資始,五運終天,布氣真靈,揔統坤元,九星懸朗,七曜周旋,曰陰曰陽,曰柔曰剛,幽顯既位,寒暑弛張,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謂也。』
張景岳註:『肇,始也。基,立也。化元,造化之本原也。』[1]
張志聰註:『太虛,謂空無之境,大氣之所充,神明之官府也。寥廓,空大無際之謂。』又註:『真靈者,人與萬物也。總統坤元者,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也。易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2]
在這裡,【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兩個道理。
一個是地球化生形成的萬物,生命來自宇宙,『太虛寥廓』是『肇基化元』的根本,『萬物資始』的開端。宇宙『五運終天』,發生『布氣真靈』,於是有了世間萬物,有了生命,有了人。
『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天地氣交,『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地球生命欣欣向榮。
人與世間萬物,在地生存。地,地球也,天,宇宙也。地球屬於天,為天所包,由天總統,其運行順於天,其變化從於天。天氣下降於地,地氣上升於天,此宇宙之自然,非人力之造作。
張景岳:『易曰:運行雨施,品物流行。又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無窮,而品物咸章也。』[3]
另一個道理,就是【太始天元冊】的理論,按鬼臾區的說法,僅鬼臾區家族,就研究了十世。『十世』,無論是鬼臾區祖輩相傳的十世——30年為一世,還是以一百年為一世的十世,都說明命由天成的認識,是經歷了數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思考才獲得的。
不管『十世』是千年還是三百年,可以肯定的是,中華民族關於命由天成的認識,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經過了生命歷史、自然客觀的冷靜思考形成的。
【黃帝內經】作者不祥,比較公認的,是古代,包括遠古時期的中華民族醫治疾病、思考生命形成的理性認識的總匯,集【太始天元冊】、【大要】、【陰陽傳】等更久遠的理性認識之大成。
【黃帝內經】認為生命來自宇宙自然,形成於天地氣交氣化,是陰陽相盪、剛柔相濟,『寒暑弛張,生生化化』的結果。
活人有命,命成於天,但命在哪裡呢?西醫認為,命在實驗室,命在基因蛋白,在器官組織,中醫則認為命在我身,我身無命,器官組織死形而已。
南朝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我命在我,不在於天,愚人不知此道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風邪者,皆有恣意極情,不知自惜,故虛損生也。』
命由天成,但我命不在天,在我。我命之幸福,我身之健康,不在於天,在我。
養生在我,在我的理性觀念,在我的日常生活,在我的實際有為。治病在我,在我的文化依從,在我的客觀認同,在我的生命智慧。
道不離人,道不弘人,我會離道,我會逆道。生命有道,以我的生命之應為本,以『和於陰陽』為原則。我之有為,順應陰陽,因應協調,則有道,功利貪婪,無度追求,則無道。
我有命,命應於天,應於地,因應協調;我有為,和於自然,適應社會,升降出入。此『生命之要』,生命之道。
生命之道歸根結底是宇宙自然的陰陽之道。
人之命,是千千萬萬個我之命的集合,與天地相通,與宇宙相應,系之於陰陽。【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清·尤在涇【醫學讀書筆記·卷上】:『天地陰陽,本出一氣。陽失則陰不能獨成,陰失則陽不能獨化,自然之道也。人與天地相參,故肺氣象天,病則多及二陰。大小腸象地,病則多及上竅。仲景以大黃甘草湯,治食已即吐;丹溪用吐法,治小便不通,豈非有見於此歟?』
命由天成,成於自然。陰陽是自然的真理,是生命的真理。宇宙自然,天地自然,生命自然,人自然,不尊重自然,就不知陰陽,不知生命,不知『我是誰』。
[1]程士德主編,王洪圖,魯兆麟編:素問注釋匯粹(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73頁
[2]同[1]
[3]程士德主編,王洪圖魯兆麟編:素問注釋匯粹(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174頁
蔡去 發表於 2025-6-7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命由天成之天道觀與中醫生命哲學】

黃開泰先生【天命篇】立論精微,抉發【內經】奧旨,余讀之深以為然。今試就"命由天成"之說,續申三義,以就正於方家。

一、太虛化元論的生命本原觀
【天元紀大論】引【太始天元冊】"太虛寥廓,肇基化元"之說,實為中醫宇宙生成論之樞要。張景岳以"造化本原"釋之,正合【周易】"太極生兩儀"之旨。考諸先秦典籍,【管子】云"虛者萬物之始",【淮南子】謂"虛霩生宇宙",皆可與此相發明。太虛非真空,乃氣化流行之本體,其"布氣真靈"之妙,在【內經】體現為五運六氣學說。現代天文學觀測到星際分子雲孕育生命基礎物質的現象,恰與"萬物資始"的古訓遙相呼應。

二、氣化流行的生命動態觀
張注"運行雨施,品物流行"八字,道破生命存在之真諦。【素問·六微旨大論】言"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揭示生命本質不在形質而在氣化。此說與懷特海過程哲學"存在即生成"(Being is Becoming)之說若合符節。觀現代系統生物學發現細胞每秒發生數百萬次生化反應,正可佐證"升降出入"乃生命維繫之關鍵。故中醫診脈察色,實是把握氣機流轉之象,非徒察形體也。

三、十世傳承的認知方法論
鬼臾區"臣斯十世"之語,尤值深思。以三十年為一世計,十世當三百年,適與殷周之際至【內經】成書時段相合。考諸甲骨文"命"字作跪受天命之形,至【尚書】"惟天地萬物父母"之說,再至【內經】系統理論,確見認知之漸進。【漢書·藝文志】載"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正說明中醫理論乃長期觀察實踐之結晶。這種代際累積的認知方式,與波普爾"知識進化論"頗有相通之趣。

要之,"命由天成"非宿命論,實為揭示生命與宇宙的生成關聯性。黃先生謂"文化應該尊重,不能改變",余以為當補充曰:文化認識需要不斷發展。在量子物理學揭示微觀世界與宇宙宏觀結構驚人相似的今天,重審【內經】天人相應思想,或許能為我們理解生命本質開啟新的維度。
大缶 發表於 2025-7-13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命由天成論詮解】

黃開泰先生【天命篇】立論精微,抉發【內經】奧旨,誠為探本之論。今不揣譾陋,謹就"命由天成"之說作三重詮解:

一、宇宙生成論維度
【天元紀大論】引【太始天元冊】"太虛寥廓,肇基化元"之說,實為中醫宇宙論之基石。張景岳"造化本原"之注,深得經旨。太虛非真空,乃"大氣所充,神明之府"(張志聰注),此中"布氣真靈"即氤氳化生之機。【周易】"雲行雨施,品物流形"與此互證,揭示生命乃宇宙氣化之結晶。所謂"總統坤元",正謂地球生命系統受天體運行節律統攝,此即"五運終天"之真義。

二、生命本質論維度
先生辨"活人"與"屍"之異,實發【內經】"出入廢則神機化滅"之蘊。生命非徒形質,重在"升降出入"之氣化運動。【生氣通天論】云:"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此"天人相應"之妙,正在氣化活動之動態聯繫。王冰注"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正是對"品物咸章"的最佳詮釋。

三、認識方法論維度
"十世"之說尤具深意。考【漢書·藝文志】載"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里,以起百病之本",可見中醫理論建構確經長期觀察積累。鬼臾區家族十世研習,與【周禮】"三世醫"傳統相呼應,表明"命由天成"非哲學臆測,乃實證觀察所得。張介賓【類經】謂"天道深遠,惟上聖能察之",正指出這種認識需要代際傳承的積累。

要之,"命由天成"說涵攝宇宙生成、生命本質、認知方法三層大義。當今之世,尤當體認【內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宏觀視野,方能真正把握中醫生命觀之精髓。黃先生之論,誠為喚醒時人回歸中醫本真之黃鐘大呂。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