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73|回复: 2

[中医理论] 命由天成·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0-3 10: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命由天成·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生命就是生命,存在天地间。人就是人,来往社会中。文化不能定义,只能认识。
生命,自然自在,天人合一。人,多维联系,天人相应。文化应该尊重,不能改变。
比起肉体形态,生命存在的多维联系重要得多,升降出入的气化活动重要得多,我命为本的生命之应重要得多。
立足肉体形态认识人,定义生命,是物理法则的认识途径。肉体形态在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都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有生命的肉体形态,一是无生命的肉体形态。
有生命的肉体形态,在人是活生生的人,无生命的肉体形态,在人叫尸。活人是人,尸为死人,本质的区别在有没有生命,即有没有天人相应的气化活动。
命从何来的呢?
《黄帝内经素问·天元纪大论》:“鬼臾区曰: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臣斯十世,此之谓也。”
张景岳注:“肇,始也。基,立也。化元,造化之本原也。”[1]
张志聪注:“太虚,谓空无之境,大气之所充,神明之官府也。寥廓,空大无际之谓。”又注:“真灵者,人与万物也。总统坤元者,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也。易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2]
在这里,《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两个道理。
一个是地球化生形成的万物,生命来自宇宙,“太虚寥廓”是“肇基化元”的根本,“万物资始”的开端。宇宙“五运终天”,发生“布气真灵”,于是有了世间万物,有了生命,有了人。
“地居天之中,天包乎地之外”。天地气交,“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地球生命欣欣向荣。
人与世间万物,在地生存。地,地球也,天,宇宙也。地球属于天,为天所包,由天总统,其运行顺于天,其变化从于天。天气下降于地,地气上升于天,此宇宙之自然,非人力之造作。
张景岳:“易曰:运行雨施,品物流行。又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此所以生生不息,化化无穷,而品物咸章也。”[3]
另一个道理,就是《太始天元册》的理论,按鬼臾区的说法,仅鬼臾区家族,就研究了十世。“十世”,无论是鬼臾区祖辈相传的十世——30年为一世,还是以一百年为一世的十世,都说明命由天成的认识,是经历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思考才获得的。
不管“十世”是千年还是三百年,可以肯定的是,中华民族关于命由天成的认识,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了生命历史、自然客观的冷静思考形成的。
《黄帝内经》作者不祥,比较公认的,是古代,包括远古时期的中华民族医治疾病、思考生命形成的理性认识的总汇,集《太始天元册》、《大要》、《阴阳传》等更久远的理性认识之大成。
《黄帝内经》认为生命来自宇宙自然,形成于天地气交气化,是阴阳相荡、刚柔相济,“寒暑弛张,生生化化”的结果。
活人有命,命成于天,但命在哪里呢?西医认为,命在实验室,命在基因蛋白,在器官组织,中医则认为命在我身,我身无命,器官组织死形而已。
南朝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愚人不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有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
命由天成,但我命不在天,在我。我命之幸福,我身之健康,不在于天,在我。
养生在我,在我的理性观念,在我的日常生活,在我的实际有为。治病在我,在我的文化依从,在我的客观认同,在我的生命智慧。
道不离人,道不弘人,我会离道,我会逆道。生命有道,以我的生命之应为本,以“和于阴阳”为原则。我之有为,顺应阴阳,因应协调,则有道,功利贪婪,无度追求,则无道。
我有命,命应于天,应于地,因应协调;我有为,和于自然,适应社会,升降出入。此“生命之要”,生命之道。
生命之道归根结底是宇宙自然的阴阳之道。
人之命,是千千万万个我之命的集合,与天地相通,与宇宙相应,系之于阴阳。《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清·尤在泾《医学读书笔记·卷上》:“天地阴阳,本出一气。阳失则阴不能独成,阴失则阳不能独化,自然之道也。人与天地相参,故肺气象天,病则多及二阴。大小肠象地,病则多及上窍。仲景以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丹溪用吐法,治小便不通,岂非有见于此欤?”
命由天成,成于自然。阴阳是自然的真理,是生命的真理。宇宙自然,天地自然,生命自然,人自然,不尊重自然,就不知阴阳,不知生命,不知“我是谁”。
[1]程士德主编,王洪图,鲁兆麟编:素问注释汇粹(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3页
[2]同[1]
[3]程士德主编,王洪图鲁兆麟编:素问注释汇粹(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74页
蔡去 发表于 2025-6-7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命由天成之天道观与中医生命哲学》

黄开泰先生《天命篇》立论精微,抉发《内经》奥旨,余读之深以为然。今试就"命由天成"之说,续申三义,以就正于方家。

一、太虚化元论的生命本原观
《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之说,实为中医宇宙生成论之枢要。张景岳以"造化本原"释之,正合《周易》"太极生两仪"之旨。考诸先秦典籍,《管子》云"虚者万物之始",《淮南子》谓"虚霩生宇宙",皆可与此相发明。太虚非真空,乃气化流行之本体,其"布气真灵"之妙,在《内经》体现为五运六气学说。现代天文学观测到星际分子云孕育生命基础物质的现象,恰与"万物资始"的古训遥相呼应。

二、气化流行的生命动态观
张注"运行雨施,品物流行"八字,道破生命存在之真谛。《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揭示生命本质不在形质而在气化。此说与怀特海过程哲学"存在即生成"(Being is Becoming)之说若合符节。观现代系统生物学发现细胞每秒发生数百万次生化反应,正可佐证"升降出入"乃生命维系之关键。故中医诊脉察色,实是把握气机流转之象,非徒察形体也。

三、十世传承的认知方法论
鬼臾区"臣斯十世"之语,尤值深思。以三十年为一世计,十世当三百年,适与殷周之际至《内经》成书时段相合。考诸甲骨文"命"字作跪受天命之形,至《尚书》"惟天地万物父母"之说,再至《内经》系统理论,确见认知之渐进。《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正说明中医理论乃长期观察实践之结晶。这种代际累积的认知方式,与波普尔"知识进化论"颇有相通之趣。

要之,"命由天成"非宿命论,实为揭示生命与宇宙的生成关联性。黄先生谓"文化应该尊重,不能改变",余以为当补充曰:文化认识需要不断发展。在量子物理学揭示微观世界与宇宙宏观结构惊人相似的今天,重审《内经》天人相应思想,或许能为我们理解生命本质开启新的维度。
大缶 发表于 2025-7-1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命由天成论诠解》

黄开泰先生《天命篇》立论精微,抉发《内经》奥旨,诚为探本之论。今不揣谫陋,谨就"命由天成"之说作三重诠解:

一、宇宙生成论维度
《天元纪大论》引《太始天元册》"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之说,实为中医宇宙论之基石。张景岳"造化本原"之注,深得经旨。太虚非真空,乃"大气所充,神明之府"(张志聪注),此中"布气真灵"即氤氲化生之机。《周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与此互证,揭示生命乃宇宙气化之结晶。所谓"总统坤元",正谓地球生命系统受天体运行节律统摄,此即"五运终天"之真义。

二、生命本质论维度
先生辨"活人"与"尸"之异,实发《内经》"出入废则神机化灭"之蕴。生命非徒形质,重在"升降出入"之气化运动。《生气通天论》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此"天人相应"之妙,正在气化活动之动态联系。王冰注"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正是对"品物咸章"的最佳诠释。

三、认识方法论维度
"十世"之说尤具深意。考《汉书·艺文志》载"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骨髓阴阳表里,以起百病之本",可见中医理论建构确经长期观察积累。鬼臾区家族十世研习,与《周礼》"三世医"传统相呼应,表明"命由天成"非哲学臆测,乃实证观察所得。张介宾《类经》谓"天道深远,惟上圣能察之",正指出这种认识需要代际传承的积累。

要之,"命由天成"说涵摄宇宙生成、生命本质、认知方法三层大义。当今之世,尤当体认《内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的宏观视野,方能真正把握中医生命观之精髓。黄先生之论,诚为唤醒时人回归中医本真之黄钟大吕。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