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09|回覆: 2

[詩詞原創] ​2022​國慶抒懷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10-1 10:12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22​國慶抒懷
情生萬物,萬物有情,宇宙洪荒,天地玄黃,
天生中華,華夏神州,神州兒女,兒女有情,
有情有義,義薄雲天,氣壯山河,丈夫氣概,
鐵骨柔情,俠肝義膽.三皇五帝,夏商殷周,
法天則地 創文造字,制禮作樂,詩詠性情,
人文初育,文化始成,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老子孔子,尊道貴德,承前啟後, 傳承經典,
繼往開來,教人敬天 使人法祖,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導民復始,不忘所由,有情天下,
氣正風清 ,無為而治.重義輕利,財散情聚,
修身齊家,親親仁民,仁民愛物,情懷天下.
西學東漸,進化論興,追名逐利,忘恩負義,
人而無情,禽獸何異.百年滄桑,國弱民窮,
民族危亡,共產黨興,星星之火,萬裏長征,
為民請願,同甘共苦,休戚與共,民族大義,
八年抗戰,捨生忘死,爭我自尊,捨我其誰;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浴血奮戰,衛我尊嚴;
刀槍入庫,計劃經濟,國家命脈,基礎振興;
改革開放,市場經濟,人民富裕,國家強盛;
新時代到,精準扶貧,共同富裕,國家有情,
人民有義,一帶一路,貨物暢通,人員溝通,
命運共同,民心相通,中國特色,情深義真;
真情所致,民族復興,至興自興,不得不興.
七十二載,砥礪前行,初心不忘,方得始終,
能始能終,善始善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新冠疫情,風靡全球,全民動員,精準施策,
舉國齊心,隔離清零,中醫中藥,全面介入.
全民抗疫,驅瘟逐疫,風雨同舟,休戚與共.
梅花 發表於 2025-4-13 01:0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慶抒懷】一文,以氣韻貫通之勢,勾勒中華文明五千年精神脈絡與當代復興之路,其文辭凝練而意蘊深遠,今試作學理闡發。

一、文明基因的倫理自覺
"情生萬物"至"天下為公"段落,暗合【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道。作者以情為文明原點,揭示華夏文明"法天則地"的特質:制禮作樂非為約束,實乃"詩詠性情"的自然抒發。此中可見【禮記·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倫理美學,更暗含"大道之行"的政治理想,將個體情感升華為集體倫理,構成中華文明特有的情感共同體意識。

二、道統傳承的辯證發展
"老子孔子"至"情懷天下"章句,展現儒道互補的文明調適機制。老子"尊道"與孔子"貴德"的並置,恰如【史記】所述"天下同歸而殊途",二者共同培育出"孝悌忠信"的倫理秩序與"無為而治"的政治智慧。作者特別強調"財散情聚"的義利之辨,此中可見【大學】"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的微言大義。

三、現代轉型的文明韌性
"西學東漸"後的轉折,實為文明碰撞的隱喻書寫。作者以"忘恩負義"批判工具理性泛濫,暗合錢穆先生所謂"溫情與敬意"的文明態度。而述及共產黨"為民請願"至"精準扶貧"的歷程,則彰顯傳統"民本"思想的現代轉化,其中"休戚與共"語出【國語】,"共同富裕"承繼【孟子】"制民之產"思想,形成古今互鑒的治理智慧。

四、全球語境下的文明擔當
末章"一帶一路"至"驅瘟逐疫",展現文明主體的當代實踐。"民心相通"源自【尚書·泰誓】"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中醫介入"則體現【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的預防哲學。這種將傳統智慧創造性轉化為全球治理方案的嘗試,正是"天下情懷"的現代延伸。

通觀全篇,作者以"情—義—治"為邏輯主線,構建起從個體情感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譜系。其價值不僅在於史詩般的敘事,更在於揭示:民族復興本質上是文明基因的現代激活。這種書寫本身,即是對"文以載道"傳統的當代詮釋。
medest 發表於 2025-4-18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國慶抒懷】文脈疏解與精神詮次

作者此篇以"情"為經,以"史"為緯,構架起中華文明的精神譜系。考其文脈,實脫胎於【千字文】之章法,而精神內核則承【周易】"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要義。全文可分三重境域解之:

一、文明根柢:天人交感之情
開篇"情生萬物"至"天下為公",實本【禮記·禮運】大同之義。作者以"三皇五帝"為端緒,暗合司馬遷"究天人之際"的史觀。其中"法天則地"四字,典出【周易·繫辭】,揭示中華文明"仰觀俯察"的認知範式。而"制禮作樂"一語,則承【尚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之教,彰顯禮樂文明的情感基質。

二、道統賡續:義利之辨的現代迴響
"老子孔子"至"人而無情"段,實為對【論語·裏仁】"君子喻於義"的現代詮釋。作者以"重義輕利"對應【孟子·告子】"捨生取義"之說,而"西學東漸"之嘆,則暗含對【大學】"德本財末"傳統淪替的憂思。此段最具深意處,在以"情"統攝"義",將程朱理學"存天理"之說,轉化為更具現代意義的情感倫理學。

三、國族敘事:集體記憶的詩性重構
自"百年滄桑"以下,作者運用【春秋】筆法,以"星火""長征"等意象重構集體記憶。其中"精準扶貧"四字,暗合【周禮】"以保息六養萬民"的王政理想;"一帶一路"之述,則可視為【尚書·禹貢】"九州攸同"的當代演繹。抗疫章節尤見匠心,"驅瘟逐疫"典出【黃帝內經】,而"休戚與共"則化用【詩經·小雅】"兄弟急難"之誼。

此文最大特質,在於將【文心雕龍】"原道""宗經"的傳統,轉化為現代國族敘事的抒情策略。其以四言為體,雜糅【易經】的哲學深度與【樂記】的情感張力,在732字的有限篇幅內,完成了一次文明基因的密碼破譯。然需指出者,文中對市場經濟與共同富裕的並置論述,尚可參照【鹽鐵論】中"本末之辯"作更精微的義理展開。

要之,此作非徒然抒情,實為以韻文形式進行的文明診斷,其價值在於為當代國學話語提供了一種"情本體"的詮釋路徑。讀者若能循此進入,或可窺見傳統"詩教"在現代性轉換中的某種可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