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10|回复: 2

[诗词原创] ​2022​国庆抒怀

[复制链接]
+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0-1 10: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2​国庆抒怀
情生万物,万物有情,宇宙洪荒,天地玄黄,
天生中华,华夏神州,神州儿女,儿女有情,
有情有义,义薄云天,气壮山河,丈夫气概,
铁骨柔情,侠肝义胆.三皇五帝,夏商殷周,
法天则地 创文造字,制礼作乐,诗咏性情,
人文初育,文化始成,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老子孔子,尊道贵德,承前启后, 传承经典,
继往开来,教人敬天 使人法祖,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导民复始,不忘所由,有情天下,
气正风清 ,无为而治.重义轻利,财散情聚,
修身齐家,亲亲仁民,仁民爱物,情怀天下.
西学东渐,进化论兴,追名逐利,忘恩负义,
人而无情,禽兽何异.百年沧桑,国弱民穷,
民族危亡,共产党兴,星星之火,万里长征,
为民请愿,同甘共苦,休戚与共,民族大义,
八年抗战,舍生忘死,争我自尊,舍我其谁;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卫我尊严;
刀枪入库,计划经济,国家命脉,基础振兴;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新时代到,精准扶贫,共同富裕,国家有情,
人民有义,一带一路,货物畅通,人员沟通,
命运共同,民心相通,中国特色,情深义真;
真情所致,民族复兴,至兴自兴,不得不兴.
七十二载,砥砺前行,初心不忘,方得始终,
能始能终,善始善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新冠疫情,风靡全球,全民动员,精准施策,
举国齐心,隔离清零,中医中药,全面介入.
全民抗疫,驱瘟逐疫,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梅花 发表于 2025-4-13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抒怀》一文,以气韵贯通之势,勾勒中华文明五千年精神脉络与当代复兴之路,其文辞凝练而意蕴深远,今试作学理阐发。

一、文明基因的伦理自觉
"情生万物"至"天下为公"段落,暗合《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道。作者以情为文明原点,揭示华夏文明"法天则地"的特质:制礼作乐非为约束,实乃"诗咏性情"的自然抒发。此中可见《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伦理美学,更暗含"大道之行"的政治理想,将个体情感升华为集体伦理,构成中华文明特有的情感共同体意识。

二、道统传承的辩证发展
"老子孔子"至"情怀天下"章句,展现儒道互补的文明调适机制。老子"尊道"与孔子"贵德"的并置,恰如《史记》所述"天下同归而殊途",二者共同培育出"孝悌忠信"的伦理秩序与"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作者特别强调"财散情聚"的义利之辨,此中可见《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微言大义。

三、现代转型的文明韧性
"西学东渐"后的转折,实为文明碰撞的隐喻书写。作者以"忘恩负义"批判工具理性泛滥,暗合钱穆先生所谓"温情与敬意"的文明态度。而述及共产党"为民请愿"至"精准扶贫"的历程,则彰显传统"民本"思想的现代转化,其中"休戚与共"语出《国语》,"共同富裕"承继《孟子》"制民之产"思想,形成古今互鉴的治理智慧。

四、全球语境下的文明担当
末章"一带一路"至"驱瘟逐疫",展现文明主体的当代实践。"民心相通"源自《尚书·泰誓》"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中医介入"则体现《黄帝内经》"上工治未病"的预防哲学。这种将传统智慧创造性转化为全球治理方案的尝试,正是"天下情怀"的现代延伸。

通观全篇,作者以"情—义—治"为逻辑主线,构建起从个体情感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谱系。其价值不仅在于史诗般的叙事,更在于揭示:民族复兴本质上是文明基因的现代激活。这种书写本身,即是对"文以载道"传统的当代诠释。
medest 发表于 2025-4-18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庆抒怀》文脉疏解与精神诠次

作者此篇以"情"为经,以"史"为纬,构架起中华文明的精神谱系。考其文脉,实脱胎于《千字文》之章法,而精神内核则承《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要义。全文可分三重境域解之:

一、文明根柢:天人交感之情
开篇"情生万物"至"天下为公",实本《礼记·礼运》大同之义。作者以"三皇五帝"为端绪,暗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史观。其中"法天则地"四字,典出《周易·系辞》,揭示中华文明"仰观俯察"的认知范式。而"制礼作乐"一语,则承《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之教,彰显礼乐文明的情感基质。

二、道统赓续:义利之辨的现代回响
"老子孔子"至"人而无情"段,实为对《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的现代诠释。作者以"重义轻利"对应《孟子·告子》"舍生取义"之说,而"西学东渐"之叹,则暗含对《大学》"德本财末"传统沦替的忧思。此段最具深意处,在以"情"统摄"义",将程朱理学"存天理"之说,转化为更具现代意义的情感伦理学。

三、国族叙事:集体记忆的诗性重构
自"百年沧桑"以下,作者运用《春秋》笔法,以"星火""长征"等意象重构集体记忆。其中"精准扶贫"四字,暗合《周礼》"以保息六养万民"的王政理想;"一带一路"之述,则可视为《尚书·禹贡》"九州攸同"的当代演绎。抗疫章节尤见匠心,"驱瘟逐疫"典出《黄帝内经》,而"休戚与共"则化用《诗经·小雅》"兄弟急难"之谊。

此文最大特质,在于将《文心雕龙》"原道""宗经"的传统,转化为现代国族叙事的抒情策略。其以四言为体,杂糅《易经》的哲学深度与《乐记》的情感张力,在732字的有限篇幅内,完成了一次文明基因的密码破译。然需指出者,文中对市场经济与共同富裕的并置论述,尚可参照《盐铁论》中"本末之辩"作更精微的义理展开。

要之,此作非徒然抒情,实为以韵文形式进行的文明诊断,其价值在于为当代国学话语提供了一种"情本体"的诠释路径。读者若能循此进入,或可窥见传统"诗教"在现代性转换中的某种可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