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22|回覆: 1

[其他]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6臣節2讓勛誠虔至忠篤義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24 20:4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納謀貢士,不宣於口;非義之利,不棲乎心.
立朝則以,砥矢為操;居己則以,羔羊為節.
當危值難,則忘,而不顧命.擥衡執銓,
則平,而無彼此.蕭曹,之指揮;
張陳,之奇畫策;周勃,之盡;
准二鮑之,直視不阿;嬰弘,之節儉也;
執恬毅之,身;甘此離紀,炙身之分;
戒彼韓英,失忠之禍.出不辭勞,入不數功,
歸勛引過,讓以先下,專誠祗栗,恆若天威,
之在顏也;宵夙虔竦,有如湯鑊,之在側也.
負荷寄託,伊周師表;宣力四方,則以吉召,
為軌儀也;送往視居,則竭忠貞,而不回也;
搏噬干紀,則若鷹鸇,之鷙鳥雀;蕃捍疆場,
則慕魏絳,李牧高蹤;蒞眾撫民,則希文翁,
信臣德化.夫忠至者,為國,況懷智者,
以迷上乎?篤厚,無憚滅祀,況黜辱,
之敢辭乎?故保勞貴,以顯,輿歌.
昆吾彝器,能者鐫勛.皋陶后稷,亦何人哉.
【原文】納謀貢士,不宣之於口;非義之利,不棲之乎心。立朝則以砥矢為操,居己則以羔羊為節。當危值難,則忘家而不顧命。擥衡執銓,則平懷而無彼此。儀蕭曹之指揮,羨張陳之奇畫,追周勃之盡忠,准二鮑之直視,蹈嬰弘之節儉,執恬毅之守終,甘此離紀炙身之分,戒彼韓英失忠之禍。出不辭勞,入不數功,歸勛引過,讓以先下,專誠祗栗,恆若天威之在顏也;宵夙虔竦,有如湯鑊之在側也。
【譯文】進獻了謀略舉薦了賢士,不掛在口頭上;不該取的利益,不放在心裡。站在朝廷上就要以磨石和箭矢為操守的象徵,要求自己就要以羔羊為志節的榜樣。面臨危難時,就忘掉家庭不顧生命;掌握銓選人才的權利,就公平待人不分彼此。學習蕭何、曹參的安排調遺,敬張良、陳平的神奇策略,追隨周勃的盡忠報效,效法鮑永鮑恢剛直不阿,步隨晏嬰、公孫弘的節約儉省,執着蒙恬蒙毅的終身守志,甘心於要離、紀信被燒而死的本分,警戒韓信、英布失去忠貞的災禍。出外不辭勞苦,回返不數功勞,功勳讓給別人,過錯歸於自己,謙讓為先,真誠專一併敬慎戒懼,總像上天的威嚴就在面前;自天黑夜地虔誠敬肅,似乎沸騰的刑鑊在旁邊一樣。
【原文】負荷寄託,則以伊周為師表;宣力四方,則以吉召為軌儀;送往視居,則竭忠貞而不回;搏噬干紀,則若鷹鸇之鷙鳥雀;蕃捍疆場,則慕魏絳李牧之高蹤;蒞眾撫民,則希文翁信臣之德化。夫忠至者無以為國,況懷智以迷上乎?義督者滅祀而無憚,況黜辱之敢辭乎?故能保勞貴以顯親,良哉於輿歌。昆吾彝器,能者鐫勛。皋陶后稷,亦何人哉!
【譯文】身負先君的臨終囑託,就以伊尹、周公為師表;到四方去顯示武力,就以尹吉甫、召虎為儀範;吊送死者,奉事生者,就竭盡忠心而不迴避;搏擊消滅違犯法紀的現象,就像是梟鷹追捕鳥雀;保衛邊疆,就追慕魏絳、李牧的高尚行跡;治理安撫百姓,就希求文翁、召信臣那樣的道德教化。最為忠誠的人為國家沒有私心,更何況胸含智慧卻使主上迷惑呢?正義篤厚的人被殺光了後代也不怕,更何況會逃避貶斥受辱呢?因此能保住名譽地位並顯榮親人,獲得眾人股肱良哉的歌頌。在昆吾精銅鑄造的銅器上,多能者會鐫刻上功勳。皋陶后稷又算什麼呢?
羅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4-3 02:23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外篇】臣節章義疏:論忠貞之極則與事君之體要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二十六【臣節】篇,以"讓勛誠虔至忠篤義"為綱,系統闡釋人臣事君之極則。此段文字駢散相間,義理層遞,既承兩漢經學"忠孝一體"之傳統,復開魏晉名教"貞固幹事"之新聲,實為六朝政治倫理之重要文獻。今從訓詁義理兩端析之。

一、修身立節:砥矢羔羊之象
"納謀貢士,不宣於口"者,乃【周易·繫辭】"默而成之"之引申,暗合孔子"先行其言"之教。葛洪特標"非義之利不棲乎心",實取【孟子·告子上】"仁義充塞"之意,將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化為具體操守。"砥矢"取【詩·小雅】"周道如砥,其直如矢"意象,喻剛直不阿;"羔羊"用【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典故,示廉潔自持。此二者構成人臣"立朝-居己"的雙重維度,與【禮記·儒行】"砥厲廉隅"之說遙相呼應。

二、臨事應變:忠節智勇之辨
文中"忘家不顧命"非匹夫之勇,乃【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死生以之"的升華。葛洪列舉蕭曹之治術、張陳之謀略、周勃之定亂、二鮑之剛直、晏弘之儉德、蒙氏之守志六組典範,暗合【文心雕龍·銘箴】"樹德建言"之旨。尤值注意的是"要離紀信炙身"與"韓信英布失忠"的強烈對比:前者雖肢體毀傷而名垂丹青,後者雖裂土封王終族滅身戮,此正【春秋】"義利之辨"的極端呈現。

三、事君之道:祗栗虔竦之儀
"歸勛引過"四字可謂全篇樞要。【韓非子·主道】云"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而葛洪反其道,主張"讓以先下",此乃化用【周易·謙卦】"裒多益寡"之理。"天威在顏""湯鑊在側"之喻,非徒威懾之辭,實本【尚書·皋陶謨】"兢兢業業"之遺訓,將外在禮法內化為道德敬畏,與王弼"聖人有情"說形成有趣對話。

四、經世致用:伊周吉召之范
末段"伊周師表""吉召軌儀"之論,揭示葛洪政治思想的核心——"忠貞"須落實於"宣力四方"。魏絳和戎、李牧守邊、文翁化蜀、信臣治民,皆【周禮】"六官分職"的具體實踐。特別"搏噬干紀若鷹鸇"之喻,暗含法家"刑德二柄"思想,顯示葛洪融合儒法的理論傾向。"皋陶后稷亦何人哉"的反詰,直指【孟子】"人皆可以為堯舜"的命題,賦予"忠義"普遍實踐意義。

要之,此篇以"讓勛"為表,以"忠篤"為里,構建起"修身-處危-事君-治民"的完整倫理體系。其價值不僅在於總結漢晉名臣風範,更在於為亂世士人提供立身準則。觀葛洪生當兩晉之交,目睹王敦、蘇峻之亂,此篇實為針對時弊而發,其中"戒彼韓英失忠之禍"的警示,至今猶有振聾發聵之力。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