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17|回覆: 0

[儒家學說] 【孔子家語】6問禮詩解3昔王祭禮

[複製鏈接]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9-10 16:3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昔之王者,未有宮室,冬居營窟,夏居櫓巢;
未有火化,食草木實,鳥獸之肉,茹毛飲血,
未有絲麻,衣其羽皮.後聖真情,情真有作,
法天擇地,修火之利,冶金為器,合土燒瓦,
以造宮室,以為戶牖;以炮以燔,以烹以炙,
以為醴酪;治其絲麻,以為布帛;養生送死,
以祀祖先,以事鬼神.以水當酒,玄酒在室,
不忘初古,醴盞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
以降天神,與其先祖,敬天法祖,祭祀不斷,
報本返始,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
以齊上下,夫婦有所,天地有情,人間有義,
真情所至,通天達地,獲天之祐,承祖先情.
美作祝號,玄酒以祭,獻其血毛,腥腥其俎,
半熟其肴,熟有所腥,本不忘古.蒲蓆以坐,
疏布以覆,衣其浣帛,醴盞以獻,薦其燔炙,
君與夫人,交替敬獻,以嘉魂魄,以慰祖先,
導民復始,不忘所由,古今情通,情真意切.
退而合烹,體解牲體,實其簠簋,籩豆鉶羹,
祝以孝告,嘏以慈告,人神情通,禮之大成.
版本1
昔之王者,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櫓巢;(掘地而居謂之營窟有柴謂櫓在樹曰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絲麻,衣其羽皮.後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冶金為器用刑范也)合土,(合和以作瓦物)以為宮室戶牖;以炮以燔,(毛曰炮加火曰燔也)以烹以炙,(煮之曰烹炮之曰炙)以為醴酪;(醴醴酒酪漿酢)治其絲麻,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故玄酒在室,(玄酒水也言尚古在略近)醴盞在戶,(醴盎齊也五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粢醍在堂,(深醍澄齊)澄酒在下,(澄清漏其酒也)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以降上神,(上神天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祐.(17哀公問政3至孝至教)
譯文在上古先王之時,沒有宮室一類的建築,冬天就住在洞穴里,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樹巢上;那時候還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實和鳥獸之肉,喝鳥獸的血,連肉帶毛的生吞;那時候還不知道麻絲可以織布作衣,就披上鳥羽獸皮當衣服。後來有聖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種種作用,於是用模型鑄造金屬器皿,和合泥土燒制磚瓦,用來建造台榭宮室門窗;又用火來焙、來燒、來煮、來烤,釀造甜酒和醋漿。又利用絲麻,織成布帛,用來供養活人,料理死者,用來祭祀鬼神和上帝。因為重視上古老祖宗的習見習聞,所以在祭祀的時候,玄酒擺在室內,醴盞(甜酒和白酒)擺在門旁,粢醍擺在堂上,澄酒擺在堂下,同時要陳列犧牲,備齊鼎俎,安排各種樂器,(精心擬制饗神之辭和神佑之辭)用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臨。通過祭祀中的種種禮儀,或表示規範君臣的關係,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的惠顧,或表示夫婦各有自己應處的地位。這樣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賜福。
注釋茹----rú,(形聲。從艸,如聲。本義:吃)茹,食也。吳越之間,凡貪飲食者謂之茹。——【方言】。註:『今俗呼能粗食者為茹。』范-----范fàn,是形聲字,艹(艸)為形,氾(fán)為聲。範本指一種草(見【說文】),現多用作姓氏。車為形,笵(fàn)省氵為聲,本指一種出行時的祭祀,古代文獻中多用來表示模子、法則。醴盞----lǐzhǎn醴盞甜酒和白酒。粢醍----[zītí]淺紅色的清酒。俎---[zǔ]1.古代祭祀時放祭品的器物:~豆(a.『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b.祭祀,崇奉)。2.切肉或切菜時墊在下面的砧板:刀~(刀和砧板)。
拓展注釋:(17哀公問政3至孝至教)
郁鬯【yùchàng】:郁是鬱金香草,鬯是用黑黍釀成、味道香醇的酒。鬱金香合以鬯酒,叫做郁鬯。
(古代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祭祀和飲用酒有很多種,如郁鬯、五齊、三酒,以及與其相配的明水和玄酒:‧
郁鬯:郁是鬱金香草,鬯是用黑黍釀成、味道香醇的酒。鬱金香合以鬯酒,叫做郁鬯。‧五齊:是五種酒的統稱,即泛齊、醴齊、盎齊、醍齊、沈齊。稱「齊」,是因祭祀有大小,使用酒的種類和數量也有不同,需要節量。
五者之中,泛齊最濁,沈齊酒色較清。
三酒:是事酒、昔酒和清酒三種酒的統稱,皆可用於祭祀及飲用。‧
玄酒:是水,因在不透明的陶器和銅器中呈黑色,故稱為玄。太古無酒,以水當酒。謂之玄酒,取其不忘古之意。‧
明水:指潔淨的清水。酒有尊卑高低之分,郁鬯最尊,五齊次之,三酒最下。重大祭祀時,準備郁鬯、五齊與三酒,加上分別調配的明水與玄酒。
一般祭祀,除用郁鬯、三酒外,五齊只用醴齊或盎齊。祭祀或迎賓活動中,獻郁鬯被視為非常重要的事。各種酒製成後,是原始的酒,都較混濁,其中以清酒最清而味濃。各酒在正式飲用前,再摻入其他較清的酒或水,並加以濾清,然後注入酒尊或酒壺。
摻入何種酒或水也有規定,不可任意為之。如郁鬯摻入盎齊,泛齊、醴齊摻入事酒,盎齊、醍齊、沈齊摻入清酒。三酒摻水。
故入尊或壺的盎齊,酒味變濃;三酒則酒味變淡。對照中山國王墓內盛有液體的銅壺,不僅成對,而且有的盛酒,有的盛水,並未發現一對壺,同時都盛水或都盛酒,恰好可以證明此用酒制度)
版本1
作其祝號,(犧牲玉帛祝辭皆異為之號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熟其殽,(言雖有所熟猶有所腥腥本不忘古也)越席以坐.(翦蒲蓆也)疏布以羃,(羃覆酒巾也質故用疏也)衣其浣帛,(練染以為祭服)醴盞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嘉善樂也)然後退而合烹,(合其烹熟之禮無復醒也)體其犬豕牛羊,(體解其牲體而薦之)實其簠簋,(受黍稷之器也)籩豆鉶羹,(竹曰籩木曰豆鉶所以盛羹也)祝以孝告,(祝通孝子語於先祖)嘏以慈告,(嘏傳先祖語於孝子)是為大祥,(祥善)此禮之大成也.」
譯文擬定祝辭中的種種美稱,設置玄酒以祭神,先將牲的血毛進獻,再將生肉盛於俎上進獻,再將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獻上。主人主婦親踐蒲蓆,用粗布蒙上酒樽,身穿祭服,獻過甜酒,又獻白酒,獻過烤肉,又獻烤肝。國君與夫人向神交替進獻,使祖先的靈魂感到快慰,這就叫子孫的精神和祖先的靈魂在冥冥之中相會。祭祀進行到向今人獻食時,就把方才獻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鑊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後區別犬豬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該放的容器里,以招待來賓和自家兄弟。祝的祝辭要表達主人對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辭也充溢着對子孫的愛護之心,這就叫大吉大利。這就是禮的大致情況。』
注釋薦--薦jiàn進獻,祭獻:
殽---xiáo◎同『淆』。其它字義●殽yáoㄧ◎古同『肴』。其它字義●殽xiào◎古同『效』,效法。
羃---mì1.古代遮蔽臉部的巾,古同『冪』,覆蓋:
簠簋---fǔguǐ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
籩biān古代祭祀和宴會時盛果品等的竹器。
鉶---xíng古代盛羹的小鼎,兩耳三足,有蓋。
嘏---gǔ福:祝~(祝壽)古代祭祀時,執事人(祝)為受祭者(屍)致福於主人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陳宦丞 發表於 2025-7-20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語·問禮】篇所述上古禮制之演進,誠為華夏文明本源之重要見證。今就文本要義,析而論之:

一、文明演進之本源
經文所述"冬居營窟,夏居橧巢"至"修火之利"的轉變,實為【周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的具體詮釋。此段文字暗合【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章,揭示聖王制禮乃"因人情而為之節文"(【禮記·坊記】)。所謂"範金合土",正與【考工記】"爍金以為刃,凝土以為器"相呼應,體現"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的文明創造精神。

二、禮器制度之深意
"玄酒在室,醴盞在戶"的陳列方式,實為【周禮·天官·酒正】"五齊三酒"制度的雛形。鄭玄注【周禮】云:"玄酒,明水也,不忘古者。"此與經文"不忘初古"相契,體現禮制"反本修古"(【禮記·禮器】)的特質。琴瑟鐘鼓之列,非徒娛神,實為【樂記】"樂者天地之和"的具體實踐,與"鼎俎"共同構成"禮樂相須為用"的祭祀體系。

三、人倫教化之要義
"正君臣、篤父子"等語,實發【孝經】"先王有至德要道"之先聲。值得注意的是,此處將人倫秩序與祭祀制度並論,暗含【中庸】"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的治理智慧。所謂"承天之祐",非謂消極受福,實指【易傳】"聖人以神道設教"的教化之道,通過"養生送死"的禮儀,達成"民德歸厚"(【論語·學而】)的治理效果。

四、古今通變之理
經文末段詳述獻祭儀節,尤當注意"退而合烹"的轉折。此制與【儀禮·特牲饋食禮】"既祭,乃班胙"相合,體現"禮之所尊,尊其義也"(【禮記·郊特牲】)的精神。祝嘏辭令的"孝慈"內涵,正是【孝經】"孝悌之至,通於神明"的生動體現。

要之,此篇完整呈現了從物質文明到制度文明的演進軌跡,其中"玄酒""浣帛"等質樸儀節,恰如孔子所言"禮與其奢也寧儉"(【論語·八佾】),彰顯中華禮樂文明"貴本而親用"(【荀子·禮論】)的本質特徵。讀此篇者,當於器物制度之外,更見先王"緣情制禮"的深意,方得"禮之大成"的真諦。
楊可 發表於 2025-7-31 14:1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語·問禮】章句闡微:禮制本原與聖王作述之義

【孔子家語·問禮】此章所述,實為禮製發生學之要義。其文以"昔之王者"與"後聖有作"對舉,構建起"自然狀態-文明創製"的二元框架,深契【周易】"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的文明演進觀。今就經義分三重析之:

一、文明創製之本源
經文所述先民"冬居營窟,夏居橧巢"的生存狀態,與【禮記·禮運】"昔者先王未有宮室"章相表里。鄭玄注"營窟"為"掘地而居",孔穎達疏"橧巢"為"聚薪為巢",皆示人類原初與自然直接對話之態。所謂"後聖有作",非指特定聖人,實為集體智慧之結晶,此即【周易·繫辭】"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之謂。其"修火之利"以下諸事,暗合【周禮·考工記】"百工之事,皆聖人之作也"的工藝起源論。

二、禮器體系之象徵
"玄酒在室"至"澄酒在下"的祭祀空間布置,構成完整的象徵系統。孔廣森【禮學卮言】指出:"玄酒象太初,醴盞象陰陽始動,粢醍象萬物成形,澄酒象功成事就。"此四等酒醴自室至堂的縱向排列,實為宇宙生成論的儀式化再現。而"陳其犧牲"以下所述禮器,琴瑟屬陽,磬鐘屬陰,鼎俎象鼎卦"亨飪養賢"之義,皆【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的具體實踐。

三、人倫秩序之建構
"以正君臣"至"夫婦有所"的人倫序列,與【尚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的治理邏輯同源。其特殊處在於將祭祀作為人倫建構的樞紐,此即【孝經】"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的深層意涵。所謂"承天之祐",非謂被動受福,實指通過"報本反始"的禮儀實踐達成天人交感,此即董仲舒【春秋繁露】"祭者,察也,以善逮鬼神之謂也"的精義。

要之,此章通過器物創製、禮儀設置、人倫建構三個層面,完整呈現了"緣情制禮"的儒家禮學思想。其所述"玄酒""血毛"等古禮遺存,正是【禮記】"禮之所尊,尊其義也"的具象體現。今日讀之,猶可體會"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教化深意,此中華禮樂文明所以歷久彌新之故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