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09|回復: 2

[中医理论] 葛洪【抱朴子·外篇】卷27良规2臣正忠让非赏非威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4 20:2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葛洪【抱朴子·篇】卷27良规2臣正忠让非赏非威
题文诗:
若有奸佞,翼成骄乱,桀之,干辛推哆,
纣崇恶来,厉之党也,改置忠良,不亦易乎?
除君侧之,人,放流凶族,于四裔,
拥兵持疆,直道守法,严操柯斧,正色拱绳,
明赏必罚,有犯无赦,官贤任能,唯忠是与,
事无专擅,请而後行;君有违谬,据理正谏.
战战竞竞,不忘恭敬,使社稷,永安于上,
正其己身,无患于下.功成不处,乞骸告退,
高选忠能,进以自代,至精至诚,不亦绰绰,
有余裕乎?何必,至尊玺绂,危所奉主.
夫君也者,天也父也.君而可废,天亦可改,
父亦可易.功盖世者,可以;威震主,
.战胜攻取,勋劳无二,此徒且犹,
鸟尽弓弃,兔讫犬烹.况乎废退,其君而欲,
後主爱己,是奚异夫,为人子而,举其所生,
捐之山谷,取他人养,反而曰,能为伯瑜,
曾叁之孝,但吾,不中奉事,故弃去之.
日享三牲,昏定晨省,而其岂能,见怜信邪?
【原文】若有奸佞翼成骄乱,若桀之干辛推哆,纣之崇恶来,厉之党也,改置忠良,不亦易乎?除君侧之众恶,流凶族于四裔,拥兵持疆,直道守法,严操柯斧,正色拱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後行;君有违谬,据理正谏。战战竞竞,不忘恭敬,使社稷永安于上,己身无患于下。功成不处,乞骸告退,高选忠能,进以自代,不亦绰有余裕乎?何必夺至尊之玺绂,危所奉之见主哉!
【译文】如果有邪恶巧言的人助成难于收拾的动乱,像夏桀时的干辛和推哆,商纣时的崇侯虎和恶来,是一些凶恶的家伙,改换为忠诚贤良的人,不也很容易吗?除掉国君周围的众多邪恶的人,把凶恶的人放逐到四方边远的地方去;掌握军队守卫疆界,以恰当的办法保守法度,严格地运用法规,严肃地把握准则;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有犯法者决不饶恕;任用贤者能人,只授官给忠者;事情没有自作主张的,都在请示之后才实施;国君有了违道荒谬的行为,就据理直言劝谏。小心谨慎,不忘记谦恭有礼貌,使得江山社稷在上永远安定,自身在下也就没有祸患。功成业就但不自居,自己请求退职,选择杰出的忠诚能干的人,推荐上去代替自己,不是也宽宽绰绰很有回旋余地吗?何必要去夺天子的玺印,危及所奉事的君主呢?
【原文】夫君,天也,父也。君而可废,则天亦可改,父亦可易也。功盖世者不赏,威震主身危。此徒战胜攻取,勋劳无二者,且犹鸟尽而弓弃,兔讫而犬烹。况乎废退其君,而欲後主之爱己,是奚异夫为人子而举其所生捐之山谷,而取他人养之,而云我能为伯瑜曾叁之孝,但吾亲不中奉事,故弃去之。虽日享三牲,昏定晨省,岂能见怜信邪?
【译文】国君,就是天,就是父亲。国君可以黜废,那么天也就可以改,父亲也可以换了。功劳盖世的人不被奖赏,声威使君主惊恐的自身就有危险。这些人就是打了胜仗攻占了地盘,功勋无人可比的人,尚且像鸟打光了弓就被扔掉,兔子没了狗就被煮食了一样。更何况废退他的国君,想让后来的主人宠爱自己,这和作为别人的儿子,却把生他的父母举起扔进山谷,请来别的人奉养他们,而说「我能做到像韩伯瑜、曾参那样孝顺,但我的双亲不适合侍奉,所以抛弃了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这些人即使每日供奉牛、羊、豕三牲,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怎么能够被人同情信任呢?
付卧丈 發表於 2025-6-1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外篇·良规》卷二七臣正忠让非赏非威析义

葛洪此章所论,实为治国之枢机,臣道之纲维。其文以史为鉴,直指"奸佞翼成骄乱"之弊,诚乃魏晋之际政治生态之深刻写照。今试析其要义三端:

一、去佞用贤之易理
文中举夏桀之干辛、商纣之恶来为例,揭示"君侧众恶"乃乱政之源。葛洪谓"改置忠良,不亦易乎",此"易"字殊堪玩味。盖指朝纲败坏之际,若能决断去奸,则拨乱反正实非难事。此论与《尚书·泰誓》"除恶务本"之旨暗合,然更强调人事更替之实效性。考其思想渊源,实承荀子"法后王"之说,而扬弃道家"无为"之论。

二、流放凶族之法度
"放流凶族之于四裔"之策,乃上古"五流有宅"遗制之变通。葛洪于此特重程序正义,强调"拥兵持疆,直道守法"。此与《周礼·秋官》"三宥三赦"制度相呼应,而尤重执法者当"严操柯斧,正色拱绳"。其法理思想实熔铸儒法二家,既主刑罚明威,又倡中庸之道。

三、臣道实践之辩证
篇题"臣正忠让非赏非威"八字,实为全篇文眼。葛洪所倡之臣道,既非邀赏之伪忠,亦非畏威之苟且,而是"正色拱绳"的独立人格。此种政治伦理,既不同于汉代董仲舒"屈民伸君"之说,亦有别于后来程朱"格君心之非"之论,体现出魏晋士人特有的风骨。

要之,此篇虽仅百余言,然治乱之道、君臣之义尽在其中。葛洪身处晋室南渡之际,其说实有匡正时弊之深意。今日读之,犹见其以史为鉴的智慧与守正不阿的士人精神。学者若能参透文中"直道守法"四字,则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之精微,思过半矣。
钱佟 發表於 2025-6-27 08:16 | 顯示全部樓層
《抱朴子外篇·良规》臣正忠让之道发微
葛洪此章以"干辛推哆""恶来党也"为鉴,直指庙堂治乱之枢机。其言"改置忠良,不亦易乎",非谓人事更迭之易,实彰君臣道义之难。考其要旨,可得三昧:

一曰 邪正之辨在器识
夏桀之干辛、商纣之恶来,皆"翼成骄乱"之典型。葛洪举此非为史鉴陈列,乃揭示"君侧众恶"之形成机制——当"拥兵持疆"者不以直道自守,反"严操柯斧"以营私,则"拱绳"之器竟为乱阶。此与《荀子·臣道》"从道不从君"说相发明,皆言人臣当以器识正邪,非以权势判忠奸。

二曰 更张之法在纲纪
"放流凶族"之说,表面承袭《尚书·舜典》"流宥五刑"之制,实则暗含制度性纠偏思想。葛洪身处晋室式微之际,目睹门阀持柄而纲纪颓弛,故特标"直道守法"为更化之本。其"四裔"之议,非徒地理迁徙,实喻政治系统之净化机制,与董仲舒"更化"说遥相呼应。

三曰 忠让之极在守经
篇题"非赏非威"四字最堪玩味。葛洪破除"赏以劝善,威以惩恶"的庸常之见,指出真正的臣道在于"正色"守经。此即《论语》"以道事君"之升华,将忠君纳入更高的道统维度。所谓"让",非退避之谓,乃《周易》"谦以制礼"的积极守位智慧。

今观葛洪之论,其价值不在具体措置,而在确立"臣道"的哲学基础。当"柯斧"(权柄)与"拱绳"(法度)的象征意义被解构重组,方显魏晋士人对理想政治秩序的深刻思考。这种超越赏罚机制的忠让观,实为传统政治哲学中极富现代启示性的思想资源。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