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18|回复: 0

[中国正能量] 《孔子家语》卷13贤君诗解(全版)4政在节财国小可霸使民富寿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3 1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文诗:
齐景公也,来适鲁国,舍于公馆,使晏婴也,
迎邀孔子,子至景公,问为政焉.孔子答曰:
政在节财.公悦又问:秦穆公其,国小处僻,
而霸何也?孔子对曰:其国虽小,其志大也,
其处虽僻,而政其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
法无私而,政令不偷,首拔五羖,爵之大夫,
与语三日,授之以政,能此取之,虽王可也,
其霸少矣.公曰善哉.法治则霸,德治则王,
法公德明,有情有义,情真义深,非王非霸,
能王能霸.哀公问政,孔子对曰:政之急者,
莫大乎使,民富且寿.鲁哀公曰:为之奈何?
孔子答曰:省民力役,薄其赋敛,则民富矣;
敦行礼教,自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
欲行子言,恐吾国贫.孔子乃曰:诗经有云: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父母贫者.
齐景公来适鲁,舍于公馆,使晏婴迎孔子,孔子至,景公问政焉.孔子答曰:‘政在节财.’公悦,又问曰:‘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政其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愉宜为偷愉苟且也)首拔五羖,爵之大夫,(首宜为身五羖大夫百里奚也)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
简体
齐景公来适鲁,舍于公馆,使晏婴迎孔子。孔子至,景公问政焉。孔子荅曰:“政在节财。”公悦。又问曰:“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gǔ]黑色的公羊,山羊。阄割过的羊,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
译文齐景公来到鲁国,下榻在客馆,叫晏婴迎接邀请孔子。
孔子到了,齐景公向他询问政事。
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务。”
齐景公很高兴,又问道:“秦穆公时秦是个很小的国家,地处偏僻却能成就霸业,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他的国家虽然小,志向却很大。地方虽然偏僻而政治却切中关键。他行动果断,策划事情的时候尽量参考大家的意见。执法没有偏私,政令不会苟且。一开始提拔起用(五羖大夫)百里溪,就授给他爵位,封他为大夫,和他谈了三天话,就把政事交给他去处理。能这样做,即可以称王天下,称霸还算少了呢。”
齐景公说:“讲得很好啊!”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简体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咨询治理国家的事情。
孔子说:“治理国家当中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富裕而且长寿。”
鲁哀公说:“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孔子说:“上面少派劳役,减轻税收,那么老百姓就富裕了;推行礼乐教化,让老百姓远离罪恶,那么就长寿了。”
鲁哀公说:“我想照您的话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变得贫困。”
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老百姓的父母’,没有儿子富足了,父母却是贫穷的呀!”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宋页 发表于 2025-5-18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家语·贤君》政道精义阐微

《孔子家语》卷十三《贤君》篇所载齐景公、鲁哀公问政二章,实为儒家政治哲学之精要。今就经义分疏如次:

一、节财为本的治国枢机
齐景公问政,孔子以"政在节财"对,此乃针对春秋末期"苛政猛于虎"之现实困境。《礼记·大学》言"生财有大道,用之者舒",正与此呼应。朱子注云:"舒者,量入为出而不匮也。"孔子之答非仅言财政节俭,实含三层深意:
1. 节用爱人:财用有度则民力可舒,此《论语》"道千乘之国,节用而爱人"之实践
2. 政风之本:奢靡之费必导致横征暴敛,故《大戴礼》云"俭者政之始也"
3. 天道体现:《周易·节卦》彖传"天地节而四时成",政治合天道自当以节为度

二、秦穆称霸的为政五要
孔子论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揭示政治成败不在客观条件,而在施政品质,其要义有五:
1. 志大行中:虽地偏而守中道,《中庸》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
2. 举事果决:如《易·豫卦》"刚应而志行"之象
3. 谋议和谐:合于《尚书》"谋及卿士,谋及庶人"之训
4. 法无私曲:体现《管子》"不为爱民枉法律"的刑名原则
5. 破格用贤:百里奚之拔擢,实践《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主张

三、富寿之道的辩证统一
哀公问政章尤见儒家政治智慧之圆融:
1. 富之要道:"省力役、薄赋敛"合于《孟子》"取于民有制"
2. 寿之真谛:非徒肉体生命,实指《论语》"仁者寿"的道德生命
3. 君臣之喻:"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出自《诗经·大雅》,郑玄注:"乐易之君子,能为民父母。"此喻揭示"藏富于民"的治国真义,正如《大学》言"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要而论之,此二章构成完整的儒家政治哲学体系:节财为政本,用贤成事功,富民显仁心。孔子答齐景公重在制度原则,答鲁哀公则重在民生实践,二者互为表里。程颐《易传》云:"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正可作此二章注脚。今日读之,犹见圣人"为政以德"的深远智慧,其"富而后教"的思想脉络,仍为治国理政之圭臬。

(全文798字)
黄池母 发表于 2025-6-15 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家语·贤君》政道精微析义

《孔子家语·贤君》所载齐景公、鲁哀公问政二章,实为儒家政治哲学之精要。景公问"为政",孔子以"节财"对之;哀公问"政之急者",孔子答以"使民富且寿"。二者看似殊途,实则同归,皆本于"仁政"之核心。今试析其义理如次。

一、节财与富国:政之本在养民
孔子答齐景公"政在节财",非谓吝啬府库,实乃"节用以爱人"(《论语·学而》)之引申。《说苑·政理》载:"治国者,爱民而已。"节财者,正为去奢靡、减赋敛,使民力得蓄。后文答哀公"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正是此义之展开。管子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孔子虽重礼教,然必以经济基础为先,此儒家"先富后教"之次第。

二、秦穆霸业:志大政中之道
孔子论秦穆公"国小志大""政其中",尤可玩味。"政其中"者,朱子释为"得事理之宜",即政策切中要害。穆公拔百里奚于囚虏,"与语三日而授政",体现儒家"举贤才"(《论语·子路》)之要义。其"法无私而令不愉(偷)",更暗合《尚书》"无偏无党"之道。孔子谓"虽王可也",实以穆公之行暗合王道,非徒霸术而已。

三、富寿之教:仁政的双重维度
答哀公问尤见深意。"民富"属物质层面,"民寿"则涵摄教化与医疗。孔子言"敦行礼教则民远罪疾",揭示礼乐非仅仪式,实具导民向善、防患未然之功。《孝经》云:"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正与此呼应。至若"子富而父母贫"之喻,直指执政者当以民为本——此即《大学》"民之所好好之"的絜矩之道。

结语
二章对读,可见孔子政治哲学之全体:节财为行政手段,富寿为终极目的;穆公之例则示人以"志大""政中"的方法论。今日治政者尤当深思:经济政策需与教化相辅,法治当与德治相成。孔子所谓"霸少"者,非贬穆公,实叹后世徒慕其霸而遗其王也。

(全文798字)

《按》本文谨依《孔子家语》文本,参以《论语》《说苑》等典籍互证,力求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兼备。学者若欲深究,可详考郑玄《论语注》、王肃《孔子家语注》及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