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72|回復: 0

[中國正能量] 【孔子家语】卷13贤君诗解(全版)4政在節財国小可霸使民富壽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1-9-3 16:3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齊景公也,來適魯国,舍于公館,使晏嬰也,
迎邀孔子,子至景公,問为政焉.孔子答曰:
政在節財.公悅又問:秦穆公其,國小處僻,
而霸何也?孔子对曰:其國雖小,其志大也,
其處雖僻,而政其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
法無私而,政令不偷,首拔五羖,爵之大夫,
與語三日,授之以政,能此取之,雖王可也,
其霸少矣.公曰善哉.法治则霸,德治则王,
法公德明,有情有义,情真义深,非王非霸,
能王能霸.哀公問政,孔子對曰:政之急者,
莫大乎使,民富且壽.鲁哀公曰:為之奈何?
孔子答曰:省民力役,薄其賦斂,則民富矣;
敦行禮教,自遠罪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
欲行子言,恐吾國貧.孔子乃曰:詩经有云:
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父母貧者.
齊景公來適魯,舍于公館,使晏嬰迎孔子,孔子至,景公問政焉.孔子答曰:「政在節財.」公悅,又問曰:「秦穆公國小處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國雖小其志大,處雖僻而政其中,其舉也果,其謀也和,法無私而令不愉,(愉宜為偷愉苟且也)首拔五羖,爵之大夫,(首宜為身五羖大夫百里奚也)與語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雖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
简体
齐景公来适鲁,舍于公馆,使晏婴迎孔子。孔子至,景公问政焉。孔子荅曰:『政在节财。』公悦。又问曰:『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孔子曰:『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gǔ]黑色的公羊,山羊。阄割过的羊,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景公曰:『善哉!』
译文齐景公来到鲁国,下榻在客馆,叫晏婴迎接邀请孔子。
孔子到了,齐景公向他询问政事。
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务。』
齐景公很高兴,又问道:『秦穆公时秦是个很小的国家,地处偏僻却能成就霸业,什么原因呢?』
孔子说:『他的国家虽然小,志向却很大。地方虽然偏僻而政治却切中关键。他行动果断,策划事情的时候尽量参考大家的意见。执法没有偏私,政令不会苟且。一开始提拔起用(五羖大夫)百里溪,就授给他爵位,封他为大夫,和他谈了三天话,就把政事交给他去处理。能这样做,即可以称王天下,称霸还算少了呢。』
齐景公说:『讲得很好啊!』
哀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壽也.」公曰:「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賦斂,則民富矣;敦禮教,遠罪疾,則民壽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國貧矣.」孔子曰:「詩云:『愷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貧者也.」
简体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咨询治理国家的事情。
孔子说:『治理国家当中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让老百姓富裕而且长寿。』
鲁哀公说:『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孔子说:『上面少派劳役,减轻税收,那么老百姓就富裕了;推行礼乐教化,让老百姓远离罪恶,那么就长寿了。』
鲁哀公说:『我想照您的话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变得贫困。』
孔子说:『【诗经】上说:'和乐平易的君子,是老百姓的父母」,没有儿子富足了,父母却是贫穷的呀!』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宋页 發表於 2025-5-18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孔子家语·贤君》政道精义阐微

《孔子家语》卷十三《贤君》篇所载齐景公、鲁哀公问政二章,实为儒家政治哲学之精要。今就经义分疏如次:

一、节财为本的治国枢机
齐景公问政,孔子以"政在节财"对,此乃针对春秋末期"苛政猛于虎"之现实困境。《礼记·大学》言"生财有大道,用之者舒",正与此呼应。朱子注云:"舒者,量入为出而不匮也。"孔子之答非仅言财政节俭,实含三层深意:
1. 节用爱人:财用有度则民力可舒,此《论语》"道千乘之国,节用而爱人"之实践
2. 政风之本:奢靡之费必导致横征暴敛,故《大戴礼》云"俭者政之始也"
3. 天道体现:《周易·节卦》彖传"天地节而四时成",政治合天道自当以节为度

二、秦穆称霸的为政五要
孔子论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揭示政治成败不在客观条件,而在施政品质,其要义有五:
1. 志大行中:虽地偏而守中道,《中庸》所谓"君子素其位而行"
2. 举事果决:如《易·豫卦》"刚应而志行"之象
3. 谋议和谐:合于《尚书》"谋及卿士,谋及庶人"之训
4. 法无私曲:体现《管子》"不为爱民枉法律"的刑名原则
5. 破格用贤:百里奚之拔擢,实践《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主张

三、富寿之道的辩证统一
哀公问政章尤见儒家政治智慧之圆融:
1. 富之要道:"省力役、薄赋敛"合于《孟子》"取于民有制"
2. 寿之真谛:非徒肉体生命,实指《论语》"仁者寿"的道德生命
3. 君臣之喻:"恺悌君子,民之父母"出自《诗经·大雅》,郑玄注:"乐易之君子,能为民父母。"此喻揭示"藏富于民"的治国真义,正如《大学》言"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要而论之,此二章构成完整的儒家政治哲学体系:节财为政本,用贤成事功,富民显仁心。孔子答齐景公重在制度原则,答鲁哀公则重在民生实践,二者互为表里。程颐《易传》云:"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正可作此二章注脚。今日读之,犹见圣人"为政以德"的深远智慧,其"富而后教"的思想脉络,仍为治国理政之圭臬。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