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7|回覆: 0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6詩解1三王之治

[複製連結]
+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8-28 19:4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春秋貴元,至元至始,至始至本,至本至正;
至道至初,至初至母,至母有情,情生王道,
王道情真,王者人始.王者氣正,元氣和順,
風雨適時;王者不正,則上變天,賊氣幷見.
五帝三王,正治天下,君民之心,什一而稅,
不敢而有;教民以愛,使民以忠,敬其長老,
親親尊尊,不奪民時,使民有度,歲不過三,
家給民足,無怨無忿,無災無難,無讒無妒,
德修美好,不慕富貴,恥惡不犯,父不哭子,
兄不哭弟,毒蟲不螫,猛獸不搏,抵蟲不觸,
天下甘露,朱草萌生,醴泉湧出,鳳凰麒麟,
游之於郊,囹圄空虛,四夷來朝,民情至朴,
郊天祀地,時至封禪,立其明堂,宗祀先帝,
以祖配天,諸侯來祭,貢其所有,先入宗廟,
端冕盛服,而後見先,德恩之報,奉先之應.
【春秋】何貴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原作『道』,當是『正』字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時、景星星宿名。【史記·天官書】:『天精而見景星。』【正義】中說:『景星見,則人君有德。明聖之慶也。』見、黃龍下。王不正則上變天,賊氣指四季錯亂。【管子·四時篇】:『是故春凋秋榮,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氣之賊也。』並見。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什一而稅,教以愛,使以忠,敬長老,親親而尊尊,不奪民時,使民不過歲三日。民家給人,足無怨望忿怒之患,強弱之難,無讒賊妒疾之人。民修德而美好,被發銜哺而游,不慕富貴,恥惡不犯。父不哭子,兄不哭弟。毒蟲不螫毒蟲施放毒物侵害人類,猛獸不搏,抵蟲兇猛的鳥。抵,其義同『鷙』不觸。故天為之下甘露,朱草生,醴泉出,風雨時,嘉禾興,鳳凰麒麟遊於。郊囹圄空虛,畫衣裳而民不犯。四夷傳譯而朝。民情至朴而不文,郊天祀地,秩山川,以時至,封於泰山,禪與上文『封』同義,特指在泰山、梁父築壇祭天。在泰山祭天稱封,在梁父祭天叫禪於梁父山名,是泰山附近的山。立明堂,宗祀先帝,以祖配天,天下諸侯各以其職來祭。貢土地所有,先以入宗廟,端冕盛服而後見先。德恩之報,奉先之應也。
譯文【春秋】為什麼重視元並談論它呢,元,是開始的意思,談論元就是從根本上談論事物的正。正,是天王遵循的規。則天王是人類規則的開始。天王如果正,元氣就和諧調順,颳風下雨都按季而行、景星出現、黃龍下凡人間。天王如不,正就陰陽失調,四季錯亂。五帝三王治理天下時,不敢存有統治百姓的思想。那時只抽十分之一的稅。用博愛的思想進行教化,用忠誠的思想使用人,尊敬年長的人,親近親人,尊敬尊貴的人,不影響百姓農耕的時間,使役百姓每年不超過三天。百姓家家豐衣足食,沒有憤恨責怨的憂患,和以強凌弱的災難,沒有專門講別人壞話,傷害別人和疾妒人的人。百姓都修養德行,因而行為美好,披散頭髮口中銜着食物與人交遊,人們不羨慕富貴,羞恥、罪惡之事不會去犯。父親不因孩子夭亡而哭泣,兄長沒有弟喪的哀哭。毒蟲不向人侵害,猛獸不向人撕打,兇猛的鳥類不傷害人。所以普天之下都為之而美好,紅色的草生出,醴泉湧出佳水,颳風下雨應時,莊稼生長茂盛,鳳凰麒麟在郊外遊走,監獄裏空無一,人只要在衣服上畫上羞辱的記號,百姓就不再觸犯刑律。四周各部落都互相傳遞信息前來朝拜。社會上民情樸實而不事雕飾。祭祀上天大地,使山川河流太平無事,按時前往泰山、梁父祭祀。建立太廟,一代代祭祀先代帝王,用祖先匹配上天,天下的各諸侯依據自己的封爵身份前來祭祀。貢奉自己領地內的出產,首先要進入宗廟,戴好禮帽穿好衣服然後拜見祖先,報答祖先的恩德,尊奉祖先的回應暗示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思斌 發表於 2025-4-29 18:42 | 顯示全部樓層
【春秋繁露·王道】闡微:論三王之治的本元與情真

【春秋】以元為貴,元者,萬物之始也。始者,本也;本者,正也。正道即王道,王道之興,肇端於人君之正心。王者,乃萬民之始,其心正則元氣和順,風雨應時,景星垂象,黃龍降瑞;其心不正則天象乖戾,賊氣並作,四時失序。董子此論,實承【易傳】『乾元資始』之旨,而深植於儒家『正心誠意』之根本。

五帝三王之治,其要在於『不敢有君民之心』。此非謂君王棄其位,乃言其以『天下為公』為本,行什一之稅以示節制,施教化以彰仁愛,馭萬民而持忠信。敬長老、親親尊尊,皆由情發;不奪農時、使民有度(歲役不過三日),皆本於仁。故能家給人足,怨忿不生,讒妒不作。民風淳樸,德修美好,不慕富貴而恥於為惡,乃至『父不哭子,兄不哭弟』,此非虛言,實乃王道至情之驗。

至德之世,天人交感:毒蟲匿毒,猛獸斂爪,鷙鳥不擊,此【禮記·禮運】『麟鳳龜龍,謂之四靈』之應也。天降甘露,地涌醴泉,朱草萌生,嘉禾繁茂,鳳凰翔於郊,麒麟遊於野,囹圄空虛而民不犯禁——此非祥瑞之堆砌,實為『王者配天』之徵。【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正與此契。

其禮制之盛,尤見深意:郊天祀地,封禪泰山,立明堂以宗祀先帝,配祖於天。諸侯執贄而朝,貢其方物,必先薦於宗廟,端冕盛服而後見先。此非徒崇儀文,實為『德恩之報,奉先之應』。董子特揭『先入宗廟』之儀,蓋因宗廟者,情之所系也。【孝經】言『春秋祭祀,以時思之』,王者以孝治天下,故其情真而禮備,禮備而天道彰。

要之,【王道】篇以『元』統攝天人之際,以『情』貫通王治之實。元者天道之始,情者人道之貞。三王之治,外顯為風調雨順、四夷來朝之盛,內蘊於君民同心、德化流行之誠。後世論治者,當於此悟『正始慎元』之旨,更不可輕忽『情為道本』之奧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