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5|回覆: 0

[儒學動態] 【孔子家語】卷28觀鄉射詩解2王道明辨貴賤降殺和樂不流正身安國張弛有道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1-8-27 21:51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題文詩:
孔子之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皆從,至正門外,
主人也者,拜賓及介,眾賓自入,貴賤義別.
三揖至階,三讓賓升,拜客之至,獻酬辭讓,
之節繁及,介升則省.至於眾賓,升而受爵,
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義辨.樂工乃入,
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
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也.
一人揚觶,立司正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
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
終於沃者,洗者也焉,知能弟長,而無遺矣.
眾人降堂,脫履升座,修爵無算.飲酒之節,
旰不廢朝,暮不廢夕.酒後賓出,主人迎送,
節文終遂,而知其能,安燕不亂.貴賤既明,
降殺既辨,和樂不流,弟長無遺,安燕不亂.
五者足以,正身安國.彼國安而,天下安矣.
故觀於鄉,知王道易.子貢觀於,年終蜡祭.
孔子問曰:賜也樂乎?對曰國人,皆若狂也,
未知爲樂.孔子乃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
一日之澤,非爾所知.張而不弛,文武弗能;
馳而不張,文武弗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王道情真,真情遍在,國泰民安,有張有馳.
孔子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主人親速賓及介,而眾賓皆從之,至於正門之外,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貴賤之義別矣。三揖至於階,三讓,以賓升,拜至,獻、酬辭讓之節繁;及介升,則省矣。至於眾賓,升而受爵、坐祭、立飲,不酢而降,隆殺之義辨矣。工入,升歌三終,主人獻賓;笙入三終,主人又獻之。間歌三終,合樂三闋,工告『樂備』而遂出。一人揚觶,乃立司正焉,知其能和樂而不流也。賓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眾賓,少長以齒,終於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降,脫履升座,修爵無算。飲酒之節,旰不廢朝,暮不廢夕。賓出,主人迎送,節文終遂焉,知其能安燕而不亂也。貴賤既明,降殺既辨,和樂而不流,弟長而無遺,安燕而不亂。此五者,足以正身安國矣。彼國安而天下安矣。故曰: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子貢觀於蠟。孔子曰:『賜也樂乎?』對曰:『一國之人皆若狂,賜未知其爲樂也。』孔子曰:『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一日之澤,非爾所知也。馳而不張,文武弗爲;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
譯文孔子說:『我觀看鄉飲酒禮,知道推行王道是很容易的事。主人親自邀請賓客和陪客,其他賓客跟隨在後。到了主人的正門之外,主人拜迎賓客和陪客,而其他賓客自己跟隨進入。這樣尊貴的客人和一般的客人就有差別了。三次揖讓後走到堂階前,又三次謙讓,主人引導賓客來到廳堂。然後拜謝賓客的到來,斟酒獻給賓客,賓客又回敬主人,酬謝辭讓的禮節繁多。等到陪客來到廳堂,禮節就減少了很多。至於其他賓客,到了廳堂接受獻酒,坐著祭酒,站立飲酒,不回敬主人就可以下階,禮節的隆重與簡單就很清楚了。樂工進來,奏登堂【鹿鳴】【四牡】【皇皇者華】三首,於是主人給賓客獻酒。吹笙人進來又吹奏了三首樂曲,這時主人又給賓客獻酒。樂工與吹笙人轉流演奏,樂工歌【魚麗】,笙人吹【由庚】;樂工歌【南有嘉魚】,笙人吹【崇丘】;樂工歌【南山有台】,笙人吹【由儀】。接著樂工和吹笙人合奏【周南】【召南】中的三首樂曲,樂工報告說樂曲已演奏完畢,就退下堂去。這時一名管事人對賓客舉起酒杯,並讓司正來監察飲酒禮儀,這樣就能知道鄉飲酒禮能使大家和樂而不至於失禮。賓客向主人勸酒,主人又向陪客勸酒,陪客又向眾賓勸酒,賓客各按年齡大小依次飲酒,最後輪到侍奉賓客的人飲酒,這樣年齡大小的人都不會遺漏。之後,眾人走下堂來,脫下鞋子,坐到座位上,彼此不計杯數地勸酒。
飲酒的限度,以早上不耽誤朝,晚上不耽誤晚朝爲准。飲酒結束,賓客離去,主人拜送,所有禮儀全部結束。這樣就能知道鄉飲酒禮能使大家安樂而不混亂了。尊卑貴賤能夠分明,禮節隆重簡單區別清楚,和諧歡樂而不失禮,年長年少的都不會遺漏,快樂地宴飲而不混亂。此五種行爲,足以正身安國,國家安定,天下就安定了。所以我說:'我觀看鄉飲酒禮,就知道推行王道是很容易的事。」』
子貢觀看年終蜡祭。孔子說:『端木賜,你快樂嗎?』子貢回答說:『一國的人都像瘋了一樣,我不知這有什麼可快樂的。』孔子說:『辛苦勞累了一年,才得以享受一天的快樂,這一天快樂的福澤,不是你能理解的,只是緊張而不鬆弛,文王武王都做不到;只是鬆弛而不緊張,文王武王也不會這樣做。一張一弛,有勞有逸,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辦法。』

本文來自以下【文集

張岑 發表於 2025-7-23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鄉射論王道之易與張弛之道】

【孔子家語】此章以鄉飲酒禮爲鏡,照見王道政治之精微。夫子"觀鄉而知王道易易"之論,實爲政教相通之要義。今試析其理有三:

一、禮制等差見治道根本
鄉飲酒禮中,主人迎賓"貴賤之義別"、"隆殺之義辨",恰如【禮記】所言"禮者,天地之序也"。賓主三揖三讓之節,至眾賓受爵之簡,非徒儀文之繁,實乃"正名"之道。猶【周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禮之等差正所以致和。司正立而觶揚,笙歌間作,樂工告備,皆顯"樂者爲同,禮者爲異"之深意。

二、五德兼備成治國樞機
夫子所舉"貴賤明、降殺辨、和樂不流、弟長無遺、安燕不亂"五者,實乃【尚書】"彝倫攸敘"之現世註腳。其中"和樂不流"尤得【樂記】"樂勝則流"之戒,而"修爵無算"仍守"旰不廢朝"之度,恰如【孟子】言"禹惡旨酒而好善言",張弛之際見聖王心法。

三、蜡祭狂歡寓政教大義
子貢觀蜡祭之惑,正可對照鄉飲之序。夫子"百日之勞,一日之樂"之教,深合【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之旨。文武張弛之道,非徒勞逸相濟,實乃【洪範】"彝倫攸敘"之妙用。猶如【詩經】"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王道不在遠,正在鄉黨燕饗之間。

要之,此章以飲食之禮明教化之本,以笙歌之節見政道之常。昔程子言"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者",觀鄉飲而知王道,正謂此也。禮樂非虛文,張弛皆天理,讀此篇者可思過半矣。

(全文共798字)
英文郵箱 發表於 2025-7-24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觀鄉射禮以明王道之要義】

【孔子家語】此章以鄉飲酒禮爲鏡,照見王道政治之精微。夫子"觀鄉而知王道易易"之論,實爲政教相通之樞機。今試析其要義:

一、禮制中的貴賤等差
主人"拜賓及介而眾賓自入"的迎賓儀節,展現"貴賤之義別"的禮制精神。三揖三讓之繁節施於賓,簡節施於介,眾賓僅受爵不酢,形成"隆殺之義辨"的差序格局。此非刻意區分尊卑,實爲【禮記】所謂"禮者,天地之序也"的具體呈現,通過可視化的儀式強化社會倫理秩序。

二、樂教中的和敬之道
升歌、笙奏、間歌、合樂的四段式樂儀,暗合【樂記】"樂者爲同,禮者爲異"的政教理念。司正揚觶監禮,確保"和樂而不流"的中和境界。這種通過音樂達致的群體和諧,正是【周禮】"以樂禮教和"的生動實踐。

三、燕飲中的倫理教化
酬酢環節"少長以齒"的齒序原則,延伸至沃洗者,體現"弟長無遺"的普遍倫理。脫履升座後的"修爵無算",在自由中保持"旰不廢朝"的節制,恰如【儀禮】所言"飲酒之節,朝不廢朝,暮不廢夕"的辯證智慧。

四、張弛之道與政治哲學
子貢觀蜡祭而惑於"國人皆若狂",夫子以"百日之勞,一日之樂"點明勞逸結合的政治藝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此語實爲【尚書】"協和萬邦"思想的日常化詮釋。鄉飲酒禮的周期性舉行,正是這種治國智慧的儀式化表達。

結語:
鄉飲酒禮實爲微觀的王道模型,通過"貴賤明、降殺辨、和樂不流、弟長無遺、安燕不亂"五重維度,構建出【大學】"家齊國治天下平"的實踐路徑。禮樂非虛文,實爲貫通人倫與政治的活水,此即夫子"觀鄉知王"的深意所在。今人研習此章,當思禮樂文明中"潤物無聲"的教化智慧,於日常儀節中體認華夏政教傳統的精妙所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