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7|回覆: 2

[未定] ​西化教育有感

  [複製連結]
MXD19691031 發表於 2021-8-27 17: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化教育有感
東學西漸,四書五經,孔孟老子,啟蒙西方,
文藝復興,以人爲本,讀經識字,漢字漢詩
貫通古今,教書育人,傳承經典,傳情遞義.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爲學日增,爲道日損,
損之又損,以致無爲,無爲真情,壯士氣概,
頂天立地,義薄雲天,修身齊家,情懷天下.
西學東漸,教育西化,外求知識,實驗爲主,
拋卻情感,猜測反駁,自圓其說,惟求知識.
資本介入,唯利是圖,販賣知識,製造焦慮,
唯成績論,標準試卷,舉國學生,無有空閒,
校外輔導,吸乾才錢,身心俱疲,精疲力竭.
舉國上下,英語爲主,名校是就,通才賢人,
愈不得志,思維固化,教育西化,以資爲本.
科學人文,如鳥兩翼,不可偏廢,德主知輔.


從頭再來 發表於 2025-4-24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西教育之體用與文明互鑒之道】

閣下此詩深契時弊,誠爲有見。今試以"體用"之辨論之:中華教育以德性爲體,知識爲用;西式教育以認知爲體,技能爲用。兩者本可相濟,然當今教育之弊,實在於體用倒置,本末乖違。

考諸歷史,十六世紀利瑪竇攜【四書】西去,萊布尼茨見【周易】而驚爲天機,此即"東學西漸"之明證。彼時歐洲啟蒙哲人,皆以儒家"人文化成"之說,破教會蒙昧之蔽。伏爾泰謂孔子"惟理是崇",此即"文明以止"之西傳。然則今日"西學東漸",卻多取其形而遺其神,得筌而忘魚,豈非大謬?

觀今之教育,有三失焉:其一,科學教育淪爲"器數之學"。朱子云:"格物者,窮理之謂也。"今之實驗教學,止於驗證定理,不復求其所以然。其二,人文教育降爲"記誦之學"。陽明先生謂"知行合一",今之經典誦讀,竟成應試敲門之磚。其三,教育評價墮爲"利祿之途"。顏元【存學編】痛陳"舉業文字,壞人心術",今之校外培訓,正是此弊之續。

然則矯枉不必過正。荀子言"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此即"德主知輔"之真義。西式教育重實證、尚思辨,實可補我之短。昔張之洞倡"中學爲體,西學爲用",今當更進一解:以中華心性之學立其本,取西方格致之學致其用。譬如書法,筆墨紙硯乃中國之器,而點畫結構實含西方形式之美。

教育之道,當如【周易】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今建言三策:首重師道,恢復"經師人師"傳統;次正教材,以【學記】【勸學】爲綱;再革考制,仿書院問辯之法。昔孔子杏壇設教,蘇格拉底廣場詰問,東西聖哲,其揆一也。

【禮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爲先。"教育非獨爲授業解惑,實乃文明命脈所系。願吾輩執兩用中,使中西之學如陰陽和合,則"人文化成"之效可期矣。
熊委 發表於 2025-4-27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西教育之統合與文明互鑒之道】

拜讀【西化教育有感】一詩,深感作者於文明激盪之際的憂思。今試以"明體達用"之旨,析其要義,申而論之。

一、東學西漸之本相
所謂"四書五經啟蒙西方"者,實爲文明互鑒之典範。利瑪竇攜【論語】西去,萊布尼茨受【易經】啟悟,此非單向輸出,乃"理一分殊"之體現。文藝復興雖倡人文,然其"讀經識字"實承中世紀經院傳統,與東方"人文化成"之說殊途同歸。老子"爲道日損"與笛卡爾"普遍懷疑"之法,在方法論層面更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西學東漸之得失辨
西式教育重實驗、尚質疑,此確爲"格物致知"之補充。然若如作者所言"拋卻情感",則背離【學記】"敬業樂群"之訓。今之教育困局,非西學之過,乃"資本邏輯"僭越教育本質所致。孔子曰"君子不器",而標準化考試使人"器化",此當引【鹽鐵論】"示民以利,民俗薄"爲戒。

三、文明會通之正道
王陽明言"知行合一",荀子云"不全不粹不足以爲美"。理想教育當如作者末句"科學人文如鳥兩翼":
1. 以經學立本:依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首重"五倫之教"
2. 以科學致用:取【考工記】"審曲面勢"精神,補格物之技
3. 以詩教養情:承【毛詩序】"吟詠性情"傳統,化育人格

四、當代教育之損益
觀【漢書·藝文志】"九流十家"之說,文明生命力正在"和而不同"。今宜:
損:標準化考核之泛濫、資本對教化之侵蝕
益:重建"師道尊嚴"、恢復"六藝"通識教育

【周易】有云:"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育之道,當如張之洞所言"舊學爲體,新學爲用",使文明互鑒成爲"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之盛事。作者所憂,實爲文化主體性之覺醒,此誠當代學人應深思之要義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