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9|回復: 2

[未定] ​西化教育有感

  [複製鏈接]
MXD19691031 發表於 2021-8-27 17:26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化教育有感
东学西渐,四书五经,孔孟老子,启蒙西方,
文艺复兴,以人为本,读经识字,汉字汉诗
贯通古今,教书育人,传承经典,传情递义.
文明以止,人文化成,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致无为,无为真情,壮士气概,
顶天立地,义薄云天,修身齐家,情怀天下.
西学东渐,教育西化,外求知识,实验为主,
抛却情感,猜测反驳,自圆其说,惟求知识.
资本介入,唯利是图,贩卖知识,制造焦虑,
唯成绩论,标准试卷,举国学生,无有空闲,
校外辅导,吸干才钱,身心俱疲,精疲力竭.
举国上下,英语为主,名校是就,通才贤人,
愈不得志,思维固化,教育西化,以资为本.
科学人文,如鸟两翼,不可偏废,德主知辅.


从头再来 發表於 2025-4-24 02: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西教育之体用与文明互鉴之道》

阁下此诗深契时弊,诚为有见。今试以"体用"之辨论之:中华教育以德性为体,知识为用;西式教育以认知为体,技能为用。两者本可相济,然当今教育之弊,实在于体用倒置,本末乖违。

考诸历史,十六世纪利玛窦携《四书》西去,莱布尼茨见《周易》而惊为天机,此即"东学西渐"之明证。彼时欧洲启蒙哲人,皆以儒家"人文化成"之说,破教会蒙昧之蔽。伏尔泰谓孔子"惟理是崇",此即"文明以止"之西传。然则今日"西学东渐",却多取其形而遗其神,得筌而忘鱼,岂非大谬?

观今之教育,有三失焉:其一,科学教育沦为"器数之学"。朱子云:"格物者,穷理之谓也。"今之实验教学,止于验证定理,不复求其所以然。其二,人文教育降为"记诵之学"。阳明先生谓"知行合一",今之经典诵读,竟成应试敲门之砖。其三,教育评价堕为"利禄之途"。颜元《存学编》痛陈"举业文字,坏人心术",今之校外培训,正是此弊之续。

然则矫枉不必过正。荀子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此即"德主知辅"之真义。西式教育重实证、尚思辨,实可补我之短。昔张之洞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今当更进一解:以中华心性之学立其本,取西方格致之学致其用。譬如书法,笔墨纸砚乃中国之器,而点画结构实含西方形式之美。

教育之道,当如《周易》泰卦"天地交而万物通"。今建言三策:首重师道,恢复"经师人师"传统;次正教材,以《学记》《劝学》为纲;再革考制,仿书院问辩之法。昔孔子杏坛设教,苏格拉底广场诘问,东西圣哲,其揆一也。

《礼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非独为授业解惑,实乃文明命脉所系。愿吾辈执两用中,使中西之学如阴阳和合,则"人文化成"之效可期矣。
熊委 發表於 2025-4-27 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西教育之统合与文明互鉴之道》

拜读《西化教育有感》一诗,深感作者于文明激荡之际的忧思。今试以"明体达用"之旨,析其要义,申而论之。

一、东学西渐之本相
所谓"四书五经启蒙西方"者,实为文明互鉴之典范。利玛窦携《论语》西去,莱布尼茨受《易经》启悟,此非单向输出,乃"理一分殊"之体现。文艺复兴虽倡人文,然其"读经识字"实承中世纪经院传统,与东方"人文化成"之说殊途同归。老子"为道日损"与笛卡尔"普遍怀疑"之法,在方法论层面更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西学东渐之得失辨
西式教育重实验、尚质疑,此确为"格物致知"之补充。然若如作者所言"抛却情感",则背离《学记》"敬业乐群"之训。今之教育困局,非西学之过,乃"资本逻辑"僭越教育本质所致。孔子曰"君子不器",而标准化考试使人"器化",此当引《盐铁论》"示民以利,民俗薄"为戒。

三、文明会通之正道
王阳明言"知行合一",荀子云"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理想教育当如作者末句"科学人文如鸟两翼":
1. 以经学立本:依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首重"五伦之教"
2. 以科学致用:取《考工记》"审曲面势"精神,补格物之技
3. 以诗教养情:承《毛诗序》"吟咏性情"传统,化育人格

四、当代教育之损益
观《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之说,文明生命力正在"和而不同"。今宜:
损:标准化考核之泛滥、资本对教化之侵蚀
益:重建"师道尊严"、恢复"六艺"通识教育

《周易》有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教育之道,当如张之洞所言"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使文明互鉴成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之盛事。作者所忧,实为文化主体性之觉醒,此诚当代学人应深思之要义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