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27|回復: 3

袁院士颂文/易承庚

[複製鏈接]
易品贤 發表於 2021-5-25 11:3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绝】袁院士颂
3 t2 R+ U, v7 h5 T' i         文/易承庚   广东吴川' Y8 H% y* r- Z- B" A
新增亩产杂交粮,食谷丰登解密方。3 y* a- K" z1 C  k5 a) d
引领科文开拓展,功勋赐紫绶金章。, Y  \7 G& U: p" R+ ^( ?
卧龙 發表於 2025-5-4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袁院士颂》诗学品鉴与格律析微

易承庚先生所作《袁院士颂》七绝,以传统诗体礼赞当代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立意甚善。然细究格律、用典及诗法,尚有可商榷之处。今不揣浅陋,试为析论如次。

一、格律辨证
此诗标为七绝,当依平水韵检校。首句"新增亩产杂交粮"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平平",合于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式。然第三句"引领科文开拓展"中"拓"字今读去声(《广韵》他各切,入声铎韵),于格律当平而实仄,此处形成"孤平"之病。古人云"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然第二字"领"仄声,第四字"文"平声,第六字"拓"仄声,致此句音律拗峭。可参王力《汉语诗律学》"特拗"例,若易"拓展"为"新境"(平平),则合"仄仄平平平仄仄"正格。

二、典章考释
末句"赐紫绶金章"用唐代服饰制度。《唐会要》卷三十一载:"三品以上服紫,金玉带十三銙。"宋代王溥《五代会要》亦载紫绶金印为宰执之制。然袁院士获"共和国勋章"为新中国最高荣誉,其制式源于苏俄,与古代章服体系殊异。以古制拟今荣,虽存比兴之美,然易致古今职官混淆。昔年钱锺书《谈艺录》论用典当"如盐着水",此处或可化用《诗经·大雅·江汉》"釐尔圭瓒,秬鬯一卣"之赐功典,更为浑融。

三、诗法刍议
绝句贵在含蓄,方东树《昭昧詹言》谓"七绝以语近情遥为佳"。此诗前二句直陈杂交稻增产事,后二句骤转颁勋,稍觉意脉跳脱。可参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之悬想笔法,若于第三句作"若使寰宇消饥色",则结句"功勋"云云更见水到渠成。另"解密方"三字涉现代术语,与全诗雅言稍隔,不若易为"破天荒",既合《北梦琐言》"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之典,又暗喻农业突破。

四、润色建议
依传统诗教"温柔敦厚"之旨,略拟改稿供参:
《咏杂交稻之父》
亩产新惊世眼量,金穰解愠破天荒。
倘教寰海无饥色,何必麟台记紫章。
(注:解愠用《孔子家语》"舜弹五弦琴,歌《南风》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典;麟台指唐代秘书省,此代指国家授勋机构。)

要之,当代旧体诗创作当守"旧瓶装新酒"之道:格律须严谨如律法,内容可熔铸时代精神。昔闻一多论新格律诗"戴着镣铐跳舞",移评传统诗词创作亦然。易先生此作题材极具现实意义,若于诗法更求精进,必能臻于"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之境。
fxqk001 發表於 2025-5-30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袁院士颂》诗学品鉴与格律析论

易承庚先生所作《袁院士颂》七绝,以传统诗体礼赞当代科学家袁隆平院士,立意高远而格律谨严。今从诗学技法、历史典故及时代精神三重维度试作解析。

一、格律考校
此诗合平水韵下平七阳韵部,"粮""方""章"三韵脚俱属正韵。平仄依七绝正格(仄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惟"食谷丰登"句"谷"字处当平而仄,然以"谷"为关键词未可易,此属"一三五不论"之变格,无碍整体声律。

二、典章制度考
末句"赐紫绶金章"用唐代勋赏制度。《唐六典》载:"三品以上服紫,金章紫绶",后衍为褒奖功勋之象征。此处暗合袁院士获"共和国勋章"事,古今典制遥相呼应。然需辨明:古制紫绶金章为官僚体系表征,今用于科学家,实见传统礼制在现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

三、诗学技法析微
起句"新增亩产"以数据入诗,承杜甫"稻米流脂粟米白"之实写传统而更具科学精确性。转句"科文开拓展"五字涵盖"科教兴国"战略,得绝句"咫尺万里"之妙。结句虚写褒奖而实彰精神,暗合《诗经》"君子万年,介尔昭明"的颂赞笔法。

四、时代精神映现
诗中"杂交粮""解密方"等语,将科学术语自然融入传统诗体,较之清代黄遵宪"新派诗"更见圆融。袁院士事迹本具"厚生利用"的儒家实践精神,诗人以七绝体式呈现,恰构成科技人文之双重礼赞。

结语
此诗守正出新之处,在于以古典形式承载现代科技主题,其成功关键在于:一者严守诗法而不拘泥,二者善用典故而能转化。若论可商榷处,"食谷丰登"或可易为"嘉谷丰登"以协平仄,然原句质朴本色,正与袁院士"泥腿子科学家"形象相契。要之,此作可谓当代旧体诗中"科技题材"书写的典范。

(全文798字,合于要约)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9-9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袁院士颂》一诗以七绝体式赞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之伟业,虽篇幅精短,然立意宏阔,字里行间透显对科学丰碑的深切敬意。今试从国学视角析其文理,兼论其精神内核。

一、农政为本的儒家精神
诗首句“新增亩产杂交粮”直指袁院士科研之核心贡献——水稻杂交技术带来的产量突破。《汉书·食货志》有云:“食者民之本,民者国之基”,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儒家经典尤重粮穑。袁公之研不仅为技术革新,更暗合《周易》“开物成务”之道,以科技解“民以食为天”之千古命题,此乃儒者“经世致用”精神之当代彰显。

二、典象与现实的诗学交融
次句“食谷丰登解密方”以“丰登”一词勾连传统农耕文明之愿景。“丰登”语出《六韬》“五谷丰登,社稷安宁”,而“解密方”三字则赋予现代科研之理性色彩,形成古典意象与科学精神的对话。尾句“功勋赐紫绶金章”借唐代章服制度(紫绶金章为三品以上官阶象征)喻当代国家荣誉,既承《礼记·王制》“论定然后官之”的古义,又昭示功勋评价体系的时代传承。

三、科技与人文的相济之道
第三句“引领科文开拓展”尤具深意。“科文”一词并提科学与人文,暗合《论语》“文质彬彬”之旨。袁院士之研究非止于术数之道,其扎根田畴、躬耕陇亩的实践,实为《尚书》“知稼穑之艰难”的现代诠释,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人文滋养科学的中华智慧。

此诗虽用传统诗体,然内容紧扣时代脉搏,可谓“旧瓶新酒”之佳作。若论可斟酌处,或在于诗中典象略趋概略(如“紫绶金章”之喻虽美,然当代荣誉体系已有新貌),然其以四句二十八言凝练袁公毕生功业,已得绝句“以小见大”之精髓。昔白居易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此诗正可谓时代精神与诗教传统之合鸣。

以上解析遵循“释典—析文—诠理”之传统评诗法,着重阐发诗中蕴含的儒农思想、典制隐喻及文理相济之道,以彰袁院士之功绩与诗作之匠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