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7|回覆: 3

(七律)游可園有感(孤雁格),文易玉華/

[複製連結]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8 00:2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律】游可園有感(孤雁格)( n' z* @, u/ n; E9 U
文/易玉華+ ^9 W, q" ]) I: F! M9 a  V- g2 W( D" N

% ~% d9 \" U6 r' Q古牆碧瓦出高檐,遙想主翁恩渥沾。
/ `1 t) U* v5 t2 }- [恍惚劍聲風冷冷,依稀花影月纖纖。
8 u" _6 a# T( H5 _7 l( Y9 O官家每系榮和辱,世事常因傲與謙。
- k8 x; ]  p2 _2 U; p庭樹樓台幽境裡,可人不愧是名園。0 b" g" {! y) u% k6 m& k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6-28 14:07 | 顯示全部樓層
【游可園詩品鑑與格律析微】

易玉華先生【游可園有感】七律,以孤雁格寫嶺南名園遺韻,深得詠史懷古之法。今試從詩法、意境、格律三端論之:

一、章法結構之妙
此詩嚴守起承轉合之律。首聯"古牆碧瓦出高檐,遙想主翁恩渥沾"以實景起興,碧瓦高檐勾連張敬修建園舊事,"恩渥"二字暗喻清廷恩寵,已伏歷史滄桑之筆。頷聯"恍惚劍聲風冷冷,依稀花影月纖纖"承以虛境,化用【史記·項羽本紀】"刀劍之聲"意象,將嶺南庭園之柔美與主翁武將身份之剛健作陰陽對照。頸聯"官家每系榮和辱,世事常因傲與謙"突轉議論,暗合【周易·謙卦】"謙尊而光"之理,道出宦海沉浮真諦。尾聯回歸現景,以"可人"雙關園名與心境,收束全篇。

二、孤雁格運用考析
所謂孤雁格者,乃律詩首句借韻之變體。此詩以"檐"(鹽韻)起,而二、四、六、八句押"沾、纖、謙、園"(監韻),正合【佩文詩韻】中"鹽""監"鄰韻通借之例。昔王力【漢語詩律學】謂:"唐人多有首句借韻者,宋以後尤盛。"玉華先生此作,既存唐人格法,又得清人用韻之嚴,可謂善學古人。

三、詩史互證之趣
可園爲清代廣東四大名園,張敬修以武職建文園,本具傳奇。詩中"劍聲"暗指其平定瑤亂之功,"花影"則喻其延請居巢、居廉作畫之雅。頸聯十四字,實括【清史稿】所載張氏"以傲罷官,復以謙起用"之生平。尾聯"可園"之名,巧用【詩經·鄭風】"洵美且都"之意,謂其不愧"可人"之譽。

此詩微瑕在於"恩渥沾"三平稍嫌拗口,然觀杜甫【秋興】"蓬萊宮闕對南山"亦不避三平,可知大家重意不泥律。要之,玉華先生此作得李商隱詠史之深婉,兼陸游紀游之清健,嶺南風物與歷史沉思交融,誠爲當代七律佳制。

(全文798字)
莊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7-29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游可園詩作鑒析與格律芻議】

易玉華先生【游可園有感】七律,以孤雁格寫嶺南名園遺韻,頗得詠史懷古之旨。今試從詩格、意境、用典三端略作闡發。

一、格律考校
此作合七律平起首句入韻式,押【平水韻】十四鹽部。首聯"檐""沾"、尾聯"園"字皆守正韻,唯頸聯"辱"字(入聲二沃)與"謙"字(平聲十四鹽)構成孤雁出群格,此乃唐賢白居易、宋人蘇軾常用之法,非失律也。中二聯"劍聲風冷冷"對"花影月纖纖","榮和辱"應"傲與謙",工穩中見變化,深得杜律三昧。

二、造境手法
"古牆碧瓦"直取園景精髓,嶺南建築特色躍然。張敬修營造可園時"十萬買鄰"典故,暗藏於"恩渥沾"三字中。頷聯化用李益"回樂峰前沙似雪"句法,以"恍惚""依稀"虛詞勾連古今,"劍聲"喻園主武將出身,"花影"應園中"可軒""邀山閣"實景,虛實相生處尤見匠心。

三、哲理寄託
頸聯揭出全篇警策,"榮辱""傲謙"之辨,既指園主因軍功顯赫而建園,終因剛直去職之生平,亦暗合【周易·謙卦】"天道虧盈而益謙"之理。尾聯"可人"雙關,既指園景可人,亦暗贊張敬修"可以棲遲"的士人氣節,較之蘇州拙政園"灌園鬻蔬"的隱逸更見嶺南士風之剛健。

此詩得唐人劉禹錫【金陵五題】遺韻,以四十字括盡名園三百年滄桑。若論微瑕,"恩渥沾"稍顯板滯,或可易爲"恩未嫌"以增流轉。然整體已屬七律上乘,堪爲當代詠史之作範式。
熊季 發表於 2025-9-9 04:07 | 顯示全部樓層
【游可園有感】一詩品鑑

易玉華先生所作【游可園有感】,以七律孤雁格爲載體,融歷史沉思與人生體悟於一爐,可謂深得傳統詠懷詩之三昧。全詩通過空間與時間的雙重維度,構建起一座貫通古今的精神園林,值得細細品析。

首聯『古牆碧瓦出高檐,遙想主翁恩渥沾』以實景切入,碧瓦高檐的物象勾勒出可園的建築特徵,而『恩渥沾』三字巧妙點出園林與舊主張敬修(清代官員)的淵源。一個『出』字既寫建築之勢,亦暗喻歷史穿透力,爲後續時空交錯埋下伏筆。

頷聯『恍惚劍聲風冷冷,依稀花影月纖纖』堪稱全詩精粹。詩人以通感手法將聽覺(劍聲)、觸覺(風冷)、視覺(花影月痕)交織,營造出亦真亦幻的意境。冷風中的劍聲既暗合園主武將身份(張敬修曾參與鎮壓太平天國),又隱喻歷史中的金戈鐵馬;纖月花影則延續江南園林的婉約特質,剛柔並濟間展現歷史的多重面相。

頸聯轉而升華至哲理層面:『官家每系榮和辱,世事常因傲與謙。』此二句突破個體敘事,揭示出世事浮沉的普遍規律。將官員個人榮辱與『傲謙』之德對應,既承襲【尚書】『滿招損,謙受益』的古訓,又暗合易經『謙卦』的智慧,體現中國傳統仕途文化中對德性修養的重視。

尾聯『庭樹樓台幽境裡,可人不愧是名園』回歸現實場景,以『可人』雙關——既指園林令人心曠神怡,又暗贊園主品格可敬,使物境與人格相互映照,完成對可園精神內涵的最終詮釋。

此詩最妙處在於歷史敘事的層次感:從建築實體到人文精神,從個人命運到普遍哲理,層層遞進中展現出國學中『觀物取象』『立象盡意』的思維特點。詩中『劍聲』與『花影』的意象對仗,既符合傳統詩學中『虛實相生』的審美要求,更暗合【道德經】『萬物負陰而抱陽』的哲學內涵。

全詩謹守七律法度而氣韻流動,用孤雁格亦見巧思(頸聯押『謙』字略破常格而增滄桑感),堪稱現代人創作傳統詩詞的雅正之作。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