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17|回覆: 3

(七律)五四精神,文/易文波

[複製鏈接]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4 21:4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四精神
7 _  c: @2 s8 x文波6 L& `& T) R. T/ t6 h/ y! S2 U
( J& R1 r' n3 ~" i5 d
中華近代劫難遭,2 W4 `- H9 d/ }& w! q+ E+ P/ I
志智青年運動操。# k; V! Q4 a( c% e7 d! _
五月炮聲生馬列,
/ A3 i0 G9 B& j/ V$ D8 D9 B九州星火出朱毛。! ?2 c6 o/ g$ E( e  X* P
為民救國豪情壯,
/ \5 G/ R9 R  x* o1 [1 ?$ H, D寧死無私主義高。3 j+ x4 I3 o8 `
不忘初心拼繼奮,6 @' V& X& D( t9 k# I
牢堅使命永雄豪。
. P% a' v" z1 B: e
邱冬 發表於 2025-5-12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四精神】七律評析

易文波先生此作以七律體式詠五四精神,立意甚正,然于格律、鍊字、意象經營尚有可商榷處。今試從詩法角度略作評騭,兼論五四精神之詩化表達。

一、格律考辨
律詩首重聲律,此作押【平水韻】下平四豪韻,然平仄未臻嚴謹。如首聯"中華近代劫難遭"句,"劫難遭"三連仄,犯"三仄尾"之忌;頸聯"寧死無私主義高"中"主義高"(仄仄平)與上句"豪情壯"(平平仄)失對,且"義"字於現代漢語為去聲,在平水韻中屬去聲寘韻,此處押韻稍顯牽強。建議參照【佩文詩府】調整平仄,如首句或可改為"華夏頻年曆劫勞",既合律又存史筆。

二、意象重構
詩中"五月炮聲""九州星火"直陳史事,然未脫口號之窠臼。昔杜甫【諸將】詠史,以"韓公本意築三城"暗藏議論,王夫之【姜齋詩話】謂"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建議化用象徵手法。如"炮聲"或可易為"驚雷破暝傳新火","星火"或作"野燒連原照戰袍",既存歷史本真,復增詩家意境。

三、詩眼錘鍊
尾聯"不忘初心""牢堅使命"直接挪用時語,有違詩貴含蓄之旨。嚴羽【滄浪詩話】云:"語忌直,意忌淺",可參鑒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苟利國家生死以"之句,將政治話語轉化為詩性表達。如"丹心未抵滄溟闊,更舉風霆續楚騷",以屈子意象暗喻精神傳承。

四、史識與詩情
五四精神之核心在"德先生""賽先生",詩中"出朱毛"之表述將思想啟蒙運動簡化為政黨淵源,恐失偏頗。錢穆【國史大綱】論五四,特重其"知識分子自覺"之特質。若改為"九州覺醒起新潮",則更契歷史多元性。至若"主義高"等語,未若陳寅恪"自由共道文人筆,最是文人不自由"之深沉反思。

結語
此詩氣格剛健,然可於"比興"之道多着心力。昔聞一多作【死水】,以"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反諷見骨,余光中【鄉愁】借郵票船票化物抒情,皆可資借鑑。建議作者熟玩【瀛奎律髓】中杜甫【諸將】、李商隱【安定城樓】等詠史之作,必能更上層樓。

(全文798字)
偷月 發表於 2025-5-13 00:03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四精神】詩作評騭

易文波先生此作以七律體式詠五四精神,氣格雄渾而意脈貫通,誠為當代舊體詩中關注歷史主題之佳構。全詩八句五十六字,嚴守平水韻之下平四豪韻,中二聯對仗工穩,深得律詩法度。

首聯"中華近代劫難遭,志智青年運動操"以史筆開篇,"劫難"二字直指鴉片戰爭以降之國運,而"志智青年"則精準把握五四運動主體特徵。按【禮記·學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此聯暗合傳統教化精神,青年之"志智"實承【論語】"志於道"之訓。

頷聯"五月炮聲生馬列,九州星火出朱毛"用典尤見匠心。"五月炮聲"化用【尚書·堯典】"寅賓出日"之時間敘事傳統,將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失敗這一歷史事件濃縮於意象之中。"星火"語出【尚書·盤庚】"若火之燎於原",既喻革命火種,又暗合【毛澤東選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典,雙重用典而不露痕跡。

頸聯轉寫精神境界,"豪情壯"與"主義高"形成虛實相生之勢。此處"無私"二字最堪玩味,【莊子·天道】云"至人無己",五四青年之毀家紓難,正是傳統"天下為公"精神在現代之體現。尾聯"不忘初心"雖用今語,然其意蘊實通【孟子·離婁】"不忘其初"之訓,古今交融而無窒礙。

若論微瑕,首句"劫難遭"三字稍顯直白,或可參酌杜甫【北征】"蒼茫問家室"之含蓄筆法。又"牢堅使命"造語略生硬,未若文天祥【正氣歌】"時窮節乃見"之自然。然此皆白璧微瑕,不掩全詩之光華。

要之,此詩以傳統詩教為體,以現代精神為用,既得少陵詩史之沉鬱,復具放翁愛國之熱忱。五四精神薪火相傳之旨,於鏗鏘韻律中宛然可見,誠可謂"溫柔敦厚,詩教也"(【禮記·經解】)之當代詮釋。
iceyue 發表於 2025-9-9 04:2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四精神】一詩賞析

易文波先生所作【五四精神】一詩,以七律形式凝練展現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與精神內核,筆力遒勁而意蘊深沉。今試從格律、意象、精神三個維度略作闡發。

一、格律工穩,承古韻而見新聲
此詩合於平水韻,押『遭』『操』『毛』『高』『豪』四豪韻部,音韻雄渾,氣脈貫通。中二聯『五月炮聲生馬列,九州星火出朱毛』與『為民救國豪情壯,寧死無私主義高』對仗工整,虛實相生。頷聯以『炮聲』『星火』點化歷史事件之表象與本質,頸聯以『豪情』『主義』升華精神境界,可見作者深得律詩章法之妙。

二、意象擇取,融史實而顯格局
『中華近代劫難遭』開篇即勾勒時代背景,與尾聯『不忘初心』『牢堅使命』形成歷史與當下的呼應。『五月炮聲』暗喻俄國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影響,『九州星火』既指馬克思主義傳播,亦喻革命力量之萌芽。『朱毛』之以代稱指代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具象中見概括力。全詩意象群構建出從覺醒到奮鬥的時空畫卷。

三、精神提煉,秉初心而勵來者
詩中『志智青年』『為民救國』直指五四運動核心——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作者未停留於歷史追憶,更以『拼繼奮』『永雄豪』強調精神的當代傳承。五四精神非僅懷舊之標本,實為持續生長的思想資源,其民主科學之要義、獨立自由之追求,於今日仍有鏡鑒意義。

然若以詩法論,『寧死無私主義高』句略露說理之痕,稍減詩性含蓄之美;尾聯『雄豪』之疊意與『牢堅』之自造詞或可再琢。然整體瑕不掩瑜,作者以傳統詩體承載現代精神,展現文化自信之自覺,恰是五四『革故鼎新』精神的詩化實踐。

此詩可貴處,在於將個體抒情融入集體記憶,以格律之約束傳遞自由之思想,正是中華詩教『言志載道』傳統的當代延續。五四精神百餘年薪火相傳,其生命正在於這般不斷的重詮與踐行之中。

以上淺見,謹就教於方家。詩道貴在切磋,精神貴在傳承,願與諸同道共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