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56|回覆: 3

(七絕)立夏,文/易玉華

[複製鏈接]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5-3 09:28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七絕】立夏/ z( X1 u+ y6 v4 J
文/易玉華+ h0 j( L6 _$ c! t8 g% {

% i& ^1 i4 }* Q三五村居竹徑斜,綠肥紅瘦映籬笆。
  H3 I/ ~& K; j; H$ E) w& x+ N. g女兒不識愁滋味,笑倚窗前數落花。. f/ a5 G# v9 X( k  n$ P: |  t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7-28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玉華〖立夏〗詩品鑑】

此絕句以立夏時令為經,以村居童趣為緯,構織出一幅清新雋永的初夏小品。全篇深得唐人絕句"尺幅千里"之妙,於二十八字中見境界,現分而論之:

首句"三五村居竹徑斜"取法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村墟夜舂"之意象,以數字"三五"狀村落疏落之態,"竹徑斜"三字尤見功力。竹乃君子之象,徑斜則顯自然之趣,暗合【園冶】"隨曲合方"的造境理念,非諳熟田園生活者不能道。

次句"綠肥紅瘦"雖化用李清照【如夢令】名句,然置於此別具新意。易安詞中乃暮春之嘆,此處則為初夏實錄。"映籬笆"三字如宋人冊頁小品,以植物榮悴映襯季節更迭,暗合【禮記·月令】"孟夏之月,螻蟈鳴,蚯蚓出"的物候觀察。

轉結二句尤見匠心。"女兒不識愁滋味"暗用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句而反其意,棄疾詞抒壯志難酬,此詩則寫童真爛漫。"笑倚窗前數落花"七字可入【芥子園畫譜】,"笑倚"動態宛然,"數落花"更見赤子之心。落花本易引發傷春之思,然童子天真,竟以嬉戲對之,此正合【老子】"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的哲學意趣。

全詩格律精嚴,平仄悉協【平水韻】下平六麻韻。"竹徑斜"之"斜"讀作xiá,與"籬笆""落花"構成綿密韻腳。章法上首二句寫景,後二句寫人,深得絕句起承轉合之要。

若言微瑕,"綠肥紅瘦"雖佳,然前人名句痕跡稍顯。另"笑倚窗前"或可再煉,如作"漫數"較"數"字更見童趣天真。然此皆白璧微瑕,不失為當代七絕佳作。

要之,此詩以文人眼光觀物,以詩家筆墨寫心,將立夏物候與童真意趣熔鑄一爐,可謂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三昧。其價值不僅在藝術表現,更在展現現代人對傳統田園生活的詩意追尋,與陶淵明【歸園田居】古今輝映,共構華夏審美精神之鏈。
南橋淨士 發表於 2025-7-31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易玉華〖立夏〗詩品鑑】
(文/國學研習者)

易玉華先生此作,誠得唐人絕句遺韻,以簡澹之筆勾勒立夏景致,尤見晚唐司空圖"不着一字,盡得風流"之妙。全篇四句二十八言,而田園之趣、童稚之真、節氣之變盡寓其中,可作三重解會。

一、空間經營見匠心
首句"三五村居竹徑斜"暗合王維"斜光照墟落"筆法,以數字"三五"造疏落之境,"竹徑斜"三字尤得畫理,較之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更顯溫潤。次句"綠肥紅瘦"雖化用易安詞,然置於籬笆農舍間,褪盡閨閣氣而增田家質,與范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異曲同工。此二句空間由遠及近,色彩由翠竹之青漸轉花果之緋,恰合謝赫六法"經營位置"之要。

二、時序更迭藏機杼
"綠肥紅瘦"四字實為詩眼。李清照原詞狀風雨摧花之驟,此處卻寫節氣推移之常。立夏時節,草木蕃秀而芳菲漸歇,詩人以視覺反差暗喻陰陽消長,較之陸游"紅紫成泥泥作塵"更顯從容。落花本易引傷春之嘆,然綴以"映籬笆"三字,遂使凋零之物轉為田園點綴,此即王夫之所謂"以樂景寫哀而倍增其哀"的反用。

三、童趣天真契道心
後二句轉用辛棄疾"少年不識愁滋味"句式而另闢新境。女兒"笑倚窗前"之態,與杜牧"臥看牽牛織女星"的閒適相通,然"數落花"之舉尤見妙諦:既暗應前文"紅瘦"之景,又將時間流逝具象化為可數之物。較之李煜"林花謝了春紅"的沉痛,此處童稚無心之笑,恰成對無常天道最通透的觀照,深得邵雍"以物觀物"之理。

要之,此詩之勝,在能於二十八字中涵攝三重境界:竹徑村居見隱逸之思,綠肥紅瘦含造化之機,女兒數花顯天真之道。若言可商處,或在於"不識愁滋味"稍顯直露,若效法王維【田園樂】"桃紅復含宿雨"全篇不着情語,或更得含蓄之致。然此白璧微瑕,終不掩其得宋人絕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之旨也。
馮反珏 發表於 2025-9-9 04:57 | 顯示全部樓層
【立夏】一詩品鑑

易玉華先生所作【立夏】七絕,以簡淨筆觸勾勒初夏村居圖景,其間暗含時空流轉之思與生命境界之悟,可謂小制而蘊深意。今試從意象擇選與意境營造二端,略陳管見。

首句『三五村居竹徑斜』,以數字『三五』點染疏落之境,竹徑斜引,既顯自然之趣,亦暗合傳統園林『曲徑通幽』的審美意趣。竹為君子之象,其徑幽深,立時將讀者帶入清幽靜謐之境,更與夏日的喧囂形成微妙對照。

次句『綠肥紅瘦映籬笆』,化易安詞意而翻新境。『綠肥紅瘦』原是暮春之景,此處用於立夏,既暗示春去夏來的時序更迭,又以視覺對比強化生機漸盛之感。籬笆為界,內外皆景,一『映』字使色彩交疊,仿佛自然靈氣穿透藩籬,滿目皆是造化天機。

後二句筆鋒輕轉:『女兒不識愁滋味,笑倚窗前數落花。』此處的『不識愁』非謂無知,而是暗合【老子】『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之境。女兒笑數落花之態,與稼軒『為賦新詞強說愁』形成反向對應——落花本是傷春載體,在此卻成為童真嬉戲的對象。這種『反套路』書寫,既突破『春去傷懷』的傳統範式,又暗喻順應天時的生命智慧:花開花落本是自然之道,何必以愁腸對之?

全詩結構頗具匠心:前二句造境,後二句寫人;前景後人,而人景交融。窗外綠肥紅瘦,窗內笑數落花,形成時空疊映的審美效果。女兒『不識愁』的澄明心境,恰與竹徑清幽、籬落自然的物理空間形成精神同構,共同傳遞出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意蘊。

此詩可貴處,在於以輕靈筆觸舉重若輕:表面寫立夏景致與童趣,內里卻蘊含對時間流逝的豁達態度。落花不必傷,夏木亦可悅,此種順應四時、心無所住的生命境界,正是中國哲學『樂天知命』精神在詩詞中的微妙體現。

(全文共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