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05|回復: 2

(五律)正月初四访友记,文/易建真

[複製鏈接]
易品贤 發表於 2021-4-30 21:44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五律]正月初四访友记
7 q" F& ~# u9 z; s' _, U文/易建真(福建 漳平)
0 I+ \% X' P  N! E5 ?9 q2 ?深山锁雾中,翠竹影朦胧。+ |, G6 k( r: a/ Z2 S
久仰蓝衣客,遥闻短笛风。$ g/ o5 }; Q( ^, K5 w
佳言虽有限,哲理却无穷。6 @# O" ~# B% h9 m# b9 n
谨谢高贤诲,当思再用功。7 v" v( ^% A/ j/ {+ i8 ?0 g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6-23 23:55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律·正月初四访友记》鉴析
福建漳平易建真先生此作,堪称当代五律中得唐人遗韵的佳构。全篇以"访友"为经,以"悟道"为纬,在四十字间构建出完整的意境体系,深得古典诗学"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旨。

首联"深山锁雾中,翠竹影朦胧",以谢灵运式山水笔法开篇。"锁"字尤见炼字功力,既状云雾缭绕之态,又暗喻尘世樊笼,与王维"空山新雨后"异曲同工。"翠竹"意象承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之品格,为后文"高贤"出场预设清雅背景。此联对仗工稳而气脉流动,深谙杜甫"两句景语即有情"的创作法则。

颔联"久仰蓝衣客,遥闻短笛风",转用李太白访道诗的笔意。"蓝衣"用《列仙传》典,不着痕迹地将友人比作世外高人;"短笛风"化用马融《长笛赋》"临万仞之石溪"意境,以听觉通感写山居清趣。此联虚实相生,"久仰"见慕道之诚,"遥闻"得含蓄之妙,较之贾岛"鸟宿池边树"更显空灵。

颈联"佳言虽有限,哲理却无穷",暗合《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哲学观。表面似白居易的平易语,实则蕴含禅宗"不立文字"的深意。对仗采用流水对法度,以"虽""却"虚字斡旋,在工整中见变化,深得李商隐《无题》诗转折之妙。

尾联"谨谢高贤诲,当思再用功",回归王孟诗派冲淡本色。"谨谢"二字有颜回"仰之弥高"的恭敬,"再用功"暗含朱熹"格物致知"的理学精神。结句看似平淡,实如黄庭坚所言"平淡而山高水深",将访友升华至求道境界。

此诗整体恪守《文心雕龙》"规范本体谓之镕,剪截浮词谓之裁"的创作准则。平仄完全符合《广韵》音系,中二联对仗严整而不板滞,用韵取《平水韵》上平一东部,可见作者深谙声律之学。若论可商榷处,"短笛风"或可易为"笛韵空",更增渺远之致;"佳言"与"哲理"稍显直白,若效法王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的含蓄手法,或更得风人之旨。

要之,此作融山水诗之清丽、玄言诗之深邃、应酬诗之雅正于一炉,在当代旧体诗创作中,实属难得的上乘之作。
疯度翩翩 發表於 2025-8-2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律·正月初四访友记》诗学品鉴
易建真先生此作,诚得唐人五律遗韵,以简净之笔绘访友幽事,颇见风骨。今试从格律、意象、理趣三端析之。

一、格律精严,中正平和
是作合《平水韵》上平一东韵,首联"中""胧"、颔联"风"、颈联"穷"、尾联"功"五韵相谐。平仄依"仄起首句入韵"正格(中平中仄平),颔联"久仰蓝衣客,遥闻短笛风"工对,"蓝衣"对"短笛"以颜色对器乐,见巧思。惟"佳言虽有限"句"有"字小拗,然以"虽"字救之,反增顿挫之致,此正盛唐诗人常用手法。

二、意象经营,虚实相生
首联"深山锁雾""翠竹朦胧"取王维《山中》"空山新雨后"意境,以"锁"字化静为动,暗喻尘俗隔绝。"蓝衣客"用《列仙传》琴高乘鲤典故,不着名姓而高士形象自现。"短笛风"暗合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之清越,听觉意象与视觉意象交织,构建空灵之境。颈联转虚笔论道,"有限"对"无穷"形成张力,恰合《文心雕龙》"思表纤旨,文外曲致"之妙。

三、理趣相融,得风雅之正
全诗暗藏"寻隐-闻道-悟理-自省"脉络,尾联"谨谢高贤诲"显韩愈《师说》师道传承,"当思再用功"见朱熹"格物致知"精神。此等处理,使访友事超越寻常酬唱,升华为精神对话。诗中"雾""竹""笛"皆传统比德意象,喻君子澄明之志,较之宋人《鹤林玉露》所载某禅诗"终日寻春不见春"更显含蓄蕴藉。

微瑕可议处在"遥闻短笛风"句,若依《溪山琴况》"声微而志远"标准,"遥闻"稍失含蓄,或可易作"时闻",更显笛声若有若无之妙。然此白璧微瑕,不掩全诗雅正之气。

要之,此诗得王孟山水诗派神髓,以二十字尽显"访道-聆训-明理"三重境界,允为当代旧体诗中雅正之作。昔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此诗近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