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1|回覆: 3

(鷓鴣天)風箏,文/綠腰

[複製鏈接]
易品賢 發表於 2021-4-30 07:55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鷓鴣天】風箏 % o; U9 o: X1 c; V: G- r
文/綠腰
0 G% d( U3 `1 `' ]$ M3 i6 n5 m- s, m
. F; z- N7 b9 U2 ?! B9 o總覺人間不易居,何甘一線向穹廬。千尋夢遠騰風翼,萬里雲深舞鶴軀。 2 o% o* c7 c+ B- F/ o

* m4 Z2 Y& ^# k) R山致意,水唏噓,相思渡口懶觀漁。天涯偶遇飄零客,莫笑痴心是紙糊。
& R0 C- u5 f7 c. k# b. Y
無償天道 發表於 2025-6-29 1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鷓鴣天·風箏】鑒析

綠腰此作以風箏喻志,托物言懷,誠得比興之旨。全詞以"不易居"三字立骨,下啟"何甘"之問,頓見詞人孤懷迥立之態。上片"千尋夢遠"二句,對仗工穩而氣脈貫通,"騰風翼"與"舞鶴軀"之喻,暗合【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境,然着一"向穹廬"之"向"字,則顯見主動求索之志,非復被動飄零之悲。

下片轉以山水擬人,化靜為動。"致意""唏噓"之筆,頗得【楚辭】"山鬼""湘君"遺韻,使無情之物具含深慨。"相思渡口"句尤見匠心,既暗應"一線"之牽繫,復以"懶觀漁"三字勾勒出超然物外之姿。結句"莫笑痴心是紙糊",以自嘲語收束全篇,紙鳶本脆,而志存高遠,反跌出生命脆弱而精神不朽的哲思,與李商隱"薄宦梗猶泛"異曲同工。

此詞格律精嚴,四聲悉協【鷓鴣天】正體。韻腳"居""廬""軀""噓""漁""糊"皆屬魚模部,收音沉鬱,恰合孤憤之情。對仗處"千尋"對"萬里","山"對"水",既守詞法,復見變化。"騰風翼"與"舞鶴軀"之鍊字,尤見功力,"騰""舞"二字活化靜態,深得李清照"九萬里風鵬正舉"句法三昧。

若論微瑕,"飄零客"或可再煉。蓋前有"舞鶴軀"之超逸,後有"紙糊"之自況,此語稍顯直露。然統觀全篇,終不失為當代詞壇佳制。其以俗物寫雅懷,化腐朽為神奇處,正承東坡【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之遺緒,可謂"似花還似非花"也。
九天雲中龍 發表於 2025-7-27 21:08 | 顯示全部樓層
【鷓鴣天·風箏】詞境探微及技法析論

綠腰此作以風箏為喻體,構建了一個極具張力的精神寓言。全詞通過物我交融的象徵筆法,展現了傳統詠物詞"不即不離"的審美特質,其藝術表現可析為三重境界:

一、空間對峙中的生命困境
起句"總覺人間不易居"直指存在困境,以"不易居"三字濃縮了陶潛"人生實難"的千古之嘆。"何甘一線向穹廬"則形成垂直空間的強烈對峙——"一線"與"穹廬"的懸殊對比,暗喻個體在桎梏中追求自由的永恆命題。此種起筆深得稼軒"我見青山多嫵媚"的逆折之法,在否定中確立抒情主體的精神姿態。

二、意象群的隱喻系統
上闋三四句構建動態意象群:"千尋夢"與"萬里雲"構成縱向延伸,"騰風翼"對"舞鶴軀"形成橫向拓展。此處化用【莊子·逍遙遊】"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的意象,卻以"風翼""鶴軀"二象疊加,賦予紙鳶以仙禽之姿。這種意象增殖手法,頗類李商隱"莊生曉夢迷蝴蝶"的層遞式隱喻。

三、反諷修辭的精神突圍
下闋"山致意,水唏噓"運用擬人法,使自然成為共情主體,暗合"仁者樂山"的儒家觀物傳統。結句"莫笑痴心是紙糊"尤具匠心:"痴心"與"紙糊"構成材質與精神的悖論,既延續了蘇軾"人生如逆旅"的宇宙意識,又以"紙鳶"這一脆弱載體,完成了對生命局限性的詩意超越。此種反諷修辭,近於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頓挫之妙。

此詞在詞律運用上嚴守【鷓鴣天】調式規範,上闋第三四句"千尋夢遠騰風翼,萬里雲深舞鶴軀"構成精工對仗,下闋三字對"山致意,水唏噓"亦符合詞牌要求。全篇押【詞林正韻】第四部魚模韻,綿長的閉口韻腳強化了沉吟感喟的抒情效果。

要言之,該詞以傳統詠物範式承載現代生命意識,在"紙鳶"這一微小意象中,寄寓了人類永恆的超越性追求,可謂得"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實而難巧"(【文心雕龍·神思】)之三昧。
馮臼 發表於 2025-9-9 05:58 | 顯示全部樓層
【鷓鴣天·風箏】一闋,以物喻情,托志雲霄,誠得風人之旨。今試析其妙處,兼論風箏之文化意蘊。

上闋起句『總覺人間不易居』便見深意,暗合【詩經】『我生之初,尚無為』的世道之嘆。風箏本是無情之物,詞人卻賦其靈性,以『何甘一線向穹廬』發問,道出掙脫束縛、追求自由的天性。此間『不甘』二字,頗類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傲骨,將紙鳶擬作羈旅之人,立意頓高。

『千尋夢遠騰風翼』暗用【逍遙遊】『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之境,然鵬鳥自在而風箏受線,其間張力愈顯追求之熾烈。『萬里雲深舞鶴軀』化用鮑照【舞鶴賦】『疊霜毛而弄影』意象,以仙鶴之姿寫風箏之態,愈見其雖受拘牽仍保高潔本性的精神。

下闋『山致意,水唏噓』六字精妙,山水擬人恰如【楚辭】『山鬼含睇』之筆法,自然萬物皆與風箏共情。『相思渡口懶觀漁』暗藏溫庭筠『過盡千帆皆不是』的惆悵,將空間之遠引申為相思之長,轉折自然而意境深邃。

結句『莫笑痴心是紙糊』最堪玩味。表面自嘲材質脆弱,實則暗含【道德經】『柔弱勝剛強』之哲思。紙糊之身敢搏九天,正如人間痴心雖看似脆弱,其精神力量卻能貫通天地。此等痴心,豈非莊子所謂『有情而無形』的真人境界?

統觀全詞,以風箏喻人生,線牽魂夢,紙寄痴心,既得詠物詞形神兼備之要旨,又深蘊道家超越世俗、儒家自強不息之精神。詞人綠腰女士以纖巧之筆寫磅礴之志,在鷓鴣天短調中竟能容納如此跌宕起伏的情感張力,實在難得。當代詞家能臻此境者,可謂深得國學三昧矣。

(評析終)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