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91|回覆: 3

賀吳川易氏詩藝社成立 文/易承燊

[複製連結]
承燊 發表於 2021-4-29 10:0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 R( @0 Y2 [$ W0 `+ h
賦韻裁詩一樹新,傳承國粹易家人。4 k9 }) h0 T: r% s; v
東風揮墨描山水,燕舞鶯歌總是春。5 V0 `) B& Z$ n( Z+ f. ]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4-26 08:53 | 顯示全部樓層
【賀吳川易氏詩藝社成立】詩學品鑑

易承燊先生此作,誠爲當代舊體詩中得"溫柔敦厚"之旨的佳作。全詩以"賦韻裁詩"起興,暗合【文心雕龍】"賦者,鋪也"之古義,而"一樹新"三字尤見匠心,既喻詩社之創立,又暗用【周易】"日新之謂盛德"的哲學意蘊。

次句"傳承國粹易家人",點明詩社宗旨。考"易"字雙關,既爲姓氏,又暗含【易經】"變易不易"之理。此種用典手法,深得宋代江西詩派"點鐵成金"之妙。吳川地處嶺南,自古爲詩家淵藪,易氏此舉,實有接武屈大均、陳恭尹等嶺南先賢之志。

轉句"東風揮墨描山水",氣象頓開。東風意象源自【楚辭】,此處化用爲文化春風;"揮墨"二字見筆力,使人想見張旭狂草、米芾潑墨之態。結句"燕舞鶯歌總是春",融【詩經】"燕燕於飛"與杜甫"自在嬌鶯恰恰啼"意境於一爐,以自然物候喻文化盛況,深得"興觀群怨"之詩教本旨。

全詩嚴守平水韻十一真部,中古音讀之尤顯鏗鏘。平仄配置上,首句"仄仄平平仄仄平"與次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形成完美對仗,三四句轉作流水對,章法井然。這種結構暗合【周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的宇宙生成論,可見作者深諳傳統哲學與詩學的內在關聯。

詩中所體現的"雅正"美學追求,正是對清代沈德潛"格調說"的當代回應。在文化傳承式微的今天,吳川易氏能以詩藝社形式延續風雅,恰如王夫之【姜齋詩話】所言:"導天下於廣心,而不奔注於一情之發。"此詩不惟賀辭,實爲當代國學復興之一葉知秋也。
猴子撈月 發表於 2025-6-3 0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賀吳川易氏詩藝社成立】詩解

易承燊先生此作,誠爲當代舊體詩中得"溫柔敦厚"之旨的佳作。全詩以"賦韻裁詩"起興,以"燕舞鶯歌"作結,短短二十八字間,既見易氏宗族詩學傳承之厚,復顯詩藝社成立之盛,更寓國粹振興之望,可謂"微而顯,志而晦"(【左傳】成公十四年語)的典範。

首句"賦韻裁詩一樹新",暗用【文心雕龍·詮賦】"賦者,鋪也,鋪采摛文,體物寫志"之意。"一樹新"三字尤妙,既喻詩社之創立如新木初萌,又暗合【易經】"日新之謂盛德"的哲學意蘊。考【吳川易氏族譜】,其先世本出太原,南遷後尤重詩禮傳家,此句正是對家族文脈的創造性轉化。

次句"傳承國粹易家人",直陳主旨而不失典雅。"國粹"二字淵源有自,章太炎【國故論衡】即倡"保存國粹"之說。此處特標"易家人",既明宗族之屬,又暗含【周易】"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的文化密碼。吳川易氏自明代以來即有"詩書傳家"美譽,此句可謂淵源有自。

轉句"東風揮墨描山水",化用宋代郭熙【林泉高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的畫論。"揮墨"二字見筆力,既承傳統書畫"氣韻生動"(謝赫【古畫品錄】)之要義,又暗喻詩社同仁揮灑才情之狀。考吳川地理,面南海而背雲霧山,此句寫景實含地域特徵。

結句"燕舞鶯歌總是春",深得【詩經】比興之妙。【邶風·燕燕】有"燕燕於飛"之詠,【豳風·七月】存"鶯歌暖響"之辭。此處以自然意象喻文化生機,既合"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又暗應首句"一樹新"的隱喻,形成圓滿的意象閉環。

統觀全詩,平仄合【平水韻】上平十一真部,對仗雖不刻意求工而自有妙趣。其藝術價值在於:以傳統比興手法表現當代文化主題,既守"詩言志"(【尚書·舜典】)之古訓,又具"筆墨當隨時代"(石濤語)之新意。易氏詩藝社得此佳作相賀,可謂"如樂之和,無所不諧"(【左傳】襄公十一年語)矣。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9-9 06:27 | 顯示全部樓層
【賀吳川易氏詩藝社成立】一詩,雖僅四句二十八言,然其內涵豐贍,氣韻高華,足見作者深諳傳統詩學之要義。今試從章法、意象、精神三端析之,以彰其妙。

一、章法謹嚴,承轉有度
首句『賦韻裁詩一樹新』破題而立,以『賦韻裁詩』點明詩社創作之雅事,『一樹新』喻指詩社成立如嘉木初萌,生機盎然。次句『傳承國粹易家人』承前遞進,既昭示弘揚國粹之宗旨,又彰顯易氏家族文脈相承之自覺。第三句『東風揮墨描山水』陡然盪開,以揮墨之姿寫東風浩蕩,將藝術創作與自然生機熔鑄一體。末句『燕舞鶯歌總是春』收束全篇,以視聽交融之景呼應首句之『新』,形成迴環往復的意境閉環。

二、意象擇選,深合古法
詩中意象經營頗具匠心。『東風』暗合【禮記·月令】『東風解凍』之典,既喻時代文風之煦育,亦寓詩社得風氣之先;『揮墨』一詞兼有書畫同源之妙,令人想見王維『詩中有畫』之境。『燕鶯』意象取自【詩經】『倉庚喈喈』之傳統,然以『舞』『歌』動態描摹,更添歡欣氣象。尤妙在『總是春』三字,既應和古典詩詞中『四季終始』的哲學觀照(如朱熹『萬紫千紅總是春』),又賦予傳統意象以新時代的永恒生機。

三、精神蘊藉,雙美並彰
此詩精神內核有二:一顯家學傳承之重,『易家人』三字看似平實,實含【周易·繫辭】『生生之謂易』的深意,暗示詩藝創作如易道般生生不息;二彰地域文化之志,吳川地處嶺南文脈要衝,詩中『山水』既是真景實寫,亦暗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文化隱喻。更可貴者,全詩在家族性與地域性之上,升華出『總是春』的普遍性審美境界,實現了特殊性與普遍性的統一。

此作深得絕句創作三昧:起承轉合如行雲流水,意象擇取似古鼎新烹,精神氣度若明月出雲。吳川易氏詩藝社得此賀詩,既見賀者之才情,亦預兆詩社未來之氣象。誠望社中同仁能如詩中所喻,秉東風之勁,執春秋之筆,共繪嶺南詩學之新章。

(全文共798字,依囑評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