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22|回復: 3

文/鹄过留声

[複製鏈接]
易品贤 發表於 2021-4-29 01:50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 {5 s8 |+ v) y0 T
  文/鹄过留声
- b* N, |+ m. l  k7 P6 B$ D7 q零落残花晓暮春,青山对映柳丝新。" z, S& H5 i2 G# Q" L* ?6 z+ ^2 P
窗台小鸟啾声早,怎可疏慵度日晨。( l: B' v- E7 S' ^# m
神魔鬼啖 發表於 2025-7-17 13:53 | 顯示全部樓層
《鹄过留声暮春绝句品鉴》

此绝句以暮春为时序,撷取"残花""青山""柳丝""窗鸟"诸意象,构设出颇具张力的春日图景。首句"零落残花晓暮春"暗合《诗经·豳风》"春日迟迟,采蘩祁祁"之意象传统,然以"零落"二字点出春事将阑的时令特征,较之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更显时间流动之感。次句"青山对映柳丝新"运用青绿设色之法,暗合郭熙《林泉高致》"春山澹冶而如笑"的画理,其中"对映"二字尤见锤炼,使山色柳姿形成空间呼应。

转结处"窗台小鸟啾声早,怎可疏慵度日晨",化用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句意而反其道。禽鸟意象可追溯至《诗经·豳风》"仓庚于飞",此处"啾声早"三字既承谢灵运"园柳变鸣禽"之听觉描写,复启白居易"早莺争暖树"的晨光意境。结句设问句式,颇得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当待春中"一段劝勉之趣,将物理时空转化为精神警策。

全诗严守平水韵十一真部,"新""晨"二韵脚取《广韵》"真谆臻同用"之例,中古音拟测为/siɪn/与/ɖʐiɪn/,形成清脆悠扬的韵尾效果。对仗方面,首联"零落"与"对映"虽非工对,然以虚字相呼应,暗合《文心雕龙·丽辞》所谓"反对为优"之理。结句"怎可"口语入诗,效法杨万里"诚斋体"的活法,在典雅中见生机。

此诗可贵处在于:既得宋人"格物"精神,观察入微;复具唐人"兴寄"传统,托物言志。较之晚唐韩偓《惜花》的颓靡,更多一份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清明自勉。建议若于第三句增一"偏"字作"窗台小鸟偏啾早",则更见晨光意外之喜,然此不过续貂之见,原玉已自风流。
吴刑仟 發表於 2025-7-31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鹄过留声暮春绝句品鉴》

此绝句以暮春为时序,撷取"残花""柳丝""鸟鸣"三象,构建出极具张力的春日图景。首句"零落残花晓暮春"暗合《诗经·豳风》"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之遗韵,而"零落"二字尤见功力,既点明时令特征,又暗含《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的比兴传统。次句"青山对映柳丝新"运用"对映"二字,使静穆青山与灵动柳丝形成空间对话,此中技法颇得王维《辋川集》"青霭入看无"的空间处理之妙。

转结处"窗台小鸟啾声早,怎可疏慵度日晨",化用孟浩然《春晓》"处处闻啼鸟"之意象,而反问句式更添警策之力。考其源流,实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惕厉精神,将自然物候与人生感悟浑然相融。诗中"疏慵"一词尤为精当,既符合《颜氏家训》"不可纵逸"的修身要义,又暗合朱熹"持敬"之理学主张。

全诗严守平水韵十一真部,平仄谐畅。首句仄起平收,次句以"新"字振起,转句"早"字仄声作顿,结句"晨"字回环呼应,声律安排深得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之法度。在意象经营上,残花之凋与柳丝之新生构成阴阳消长,鸟鸣之动与青山之静形成虚实相生,短短二十八字中蕴含《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哲学意蕴。

此诗可贵处在于既得晚唐绝句"言微旨远"之体格,又能注入宋人"格物致知"的理趣。较之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含蓄,更见劝诫之直切;比照杨万里"日常睡起无情思"的闲适,尤显进取之锐气。当代诗坛常病其或流于形式,或失之直露,而此作能在传统意象中开掘新意,在自然描写中寄寓人生感悟,诚为难得。
严刑厘 發表於 2025-9-9 07:18 | 顯示全部樓層
《鹄过留声诗作赏评:暮春晨景中的生命哲思》

暮春时节,落英缤纷,鹄过留声诗友以四句短章勾勒出一幅动静相生的晨景图,其间蕴藏的生命意识与时光体悟,颇值得深入品析。

首句“零落残花晓暮春”以典型意象点明时序。暮春之“暮”既指时节将尽,亦暗含光阴流逝之思。“残花”意象承袭《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的比兴传统,以自然物象喻指人生韶华易逝。次句“青山对映柳丝新”陡然转折,青山巍然如常,柳丝吐绿更新,形成衰飒与新生的视觉对仗。此间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理,揭示盛衰相续的自然规律。

转句“窗台小鸟啾声早”取法唐人“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意趣,以声破静,激活全篇。末句“怎可疏慵度日晨”乃全诗诗眼,由景入理,发人深省。“怎可”二字以反诘语气强化警示意味,与汉乐府“少壮不努力”之劝诫一脉相承,体现儒家“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时间观。

此诗艺术手法颇具匠心:空间上由远及近(青山→窗台),时间上由暮及晨(暮春→清晨),色彩上冷暖相济(残花之褐与柳丝之绿),声画交织(鸟鸣与山景),在二十八字的有限篇幅内构建出多维度的审美空间。其精神内核既承宋代理学家“观万物而省自身”的格物思想,又融汇禅宗“当下即是”的顿悟智慧,告诫世人莫负春光,亦莫负生命之春。

诗作虽短,然其蕴含的时空意识与生命自觉,正是中国古典诗歌“即景会心”传统的当代回响。在暮春的凋零与新生之间,在鸟鸣的催促与柳丝的招引之中,我们读到的不仅是时节变换的画卷,更是千年未变的生命叩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