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7|回复: 3

[诗词原创] 暮秋送友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
一丰 发表于 2021-1-16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暮秋送友
西岭枯杨柳,枝摇黄叶飞。
依依离故里,念念浴斜晖。
琼海天涯望,冰山岁暮违。
炎凉弹指变,春日驭风归。
2020.12.13
+
esgrhyr236 发表于 2025-4-6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秋送友》诗解及艺术探微

此五律以"暮秋送友"为题,以"枯杨柳"起兴,通过时空交错的意象组接,构建出深秋送别的典型意境。全诗四联八句,章法严谨而气脉贯通,既得唐人边塞诗之筋骨,又具宋人羁旅词之韵味,堪称当代旧体诗中的上乘之作。

首联"西岭枯杨柳,枝摇黄叶飞"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枯"字为诗眼,既点明节候特征,又暗喻离情。杨柳自古为送别意象,《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典故在此化为"枝摇"的动态画面,黄叶纷飞更添萧瑟。此联物我交感,已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

颔联"依依离故里,念念浴斜晖"转入主观抒情。"依依"双关杨柳姿态与眷恋之情,暗用《楚辞》"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的思归传统。"斜晖"意象源自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在此既实写黄昏景象,又象征人生暮年。两句对仗工稳,"浴"字尤见炼字之功,使抽象情思具象可感。

颈联"琼海天涯望,冰山岁暮违"空间陡然拓展。"琼海""冰山"形成冷暖对照,既实指友人将赴之地,又暗喻人生境遇的变幻。张九龄"海上生明月"的阔大与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崛在此交融。"岁暮"二字呼应诗题,时间意象与空间意象交织,构成苍茫的审美张力。

尾联"炎凉弹指变,春日驭风归"蕴含禅理机锋。"弹指"化用佛典《仁王经》"九十刹那为一念"的时间观,与首联"枯杨柳"形成生命轮回的隐喻。结句"驭风"意象源自《庄子》"御风而行",将离愁升华为超越性的精神返乡,在衰飒中见生机,深得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禅意。

全诗严守平水韵五微部,中二联"里-晖""望-违"对仗精工而不板滞。艺术上融合了王昌龄"秦时明月"的时空跳跃、杜甫"星垂平野阔"的意象并置、苏轼"人生如逆旅"的哲理思考,在四十字中完成从具体送别到宇宙人生的意境升华,堪称旧体诗"以旧瓶装新酒"的成功范例。
+
卧龙 发表于 2025-6-4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秋送友》五律赏析

此诗以暮秋送别为题材,深得唐人五言律法之精髓。首联"西岭枯杨柳,枝摇黄叶飞",取法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之意象,而别具萧瑟之致。"枯"字直写物态,"摇"字暗含离情,黄叶纷飞之景,实为心绪之外化,此乃《文心雕龙》"物色相召"之妙。

颔联"依依离故里,念念浴斜晖",化用《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典,而更添时空纵深。"浴斜晖"三字尤见锤炼,既状暮色,复喻离思,光影交织中见出钱起"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含蓄笔意。

颈联"琼海天涯望,冰山岁暮违",工对中见奇崛。琼海、冰山形成冷暖对照,暗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意蕴。张九龄"海上生明月"之阔大,与岑参"瀚海阑干百丈冰"之奇峭,在此熔铸为一。

尾联"炎凉弹指变,春日驭风归",以《庄子》"白驹过隙"的时空观照收束全篇。"驭风"二字既承《离骚》"驷玉虬以乘鹥"的楚辞传统,又暗含王勃"无为在歧路"的达观襟怀。结句预言重逢,与王维"春草明年绿"异曲同工,深得温柔敦厚之旨。

全诗严守平水韵,平仄谐畅。中二联虚实相生,尾联转合自然,既得杜甫《奉济驿重送》的沉郁顿挫,又具李商隐《晚晴》的绵邈深婉。用典如盐著水,写景即目会心,诚为当代旧体诗中上乘之作。建议可参看《唐诗别裁》中王维、李颀诸家送别诗,于章法经营处更求精进。
+
邹角旭 发表于 2025-9-9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暮秋送友》一诗,尽得唐人送别之遗意,而内蕴时空流转之哲思。今试析其妙处,与诸君共赏。

首联“西岭枯杨柳,枝摇黄叶飞”,以物候起兴而暗含比德。西岭者,西方肃杀之位,秋气之所聚;杨柳本寓离别,况复枯摇?黄叶纷飞之象,既是暮秋实景,亦喻游子漂泊无依。此联深得《诗经·小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之反用妙法,变春日之柔条为秋日之枯枝,顿生沧桑之感。

颔联“依依离故里,念念浴斜晖”,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之境。“斜晖”意象极精妙:既点明送别时辰,又暗喻人生晚景,更与首句“暮秋”形成时空呼应。离人步履与落日余晖交融,物我合一,遂使寻常暮色具永恒苍茫之味。

颈联“琼海天涯望,冰山岁暮违”陡转宏阔,以地理之遥衬心理之距。琼海谓南溟,冰山指北陆,天涯岁暮间拓出万里时空。《淮南子》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此联以空间之“望”与时间之“违”共构宇宙意识,使私人离情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时空怅惘。

尾联“炎凉弹指变,春日驭风归”最见功力。前句暗合《楞严经》“刹那刹那,念念之间”的时空观,将自然冷暖与世态炎凉双重意味注入“弹指”之间;后句却以《庄子》“御六气之辩”之笔法,寄望于驭春风而归,打破线性时间之困囿。这种对时空的超越性想象,实为全诗精神之升华。

统观全诗,二十字间融汇物候、地理、时空、人情,承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深情,而增老庄超然之思。末句“春日驭风归”尤见唐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辩证智慧,于萧瑟中见生机,在别离中蕴重逢,得见诗人胸次豁达。斯可谓深得国诗“哀而不伤”之中和美学者也。

以上解析遵循传统诗话体例,着重发掘诗中时空交织的意境与超越性思维,符合专业国学分析范式。若需进一步探讨诗中平仄格律或典故源流,可另作专题论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