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51|回覆: 3

[詩詞原創] 暮秋送友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一豐 發表於 2021-1-16 11: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暮秋送友
西嶺枯楊柳,枝搖黃葉飛。
依依離故裏,念念浴斜暉。
瓊海天涯望,冰山歲暮違。
炎涼彈指變,春日馭風歸。
2020.12.13
esgrhyr236 發表於 2025-4-6 14:48 | 顯示全部樓層
【暮秋送友】詩解及藝術探微

此五律以"暮秋送友"為題,以"枯楊柳"起興,通過時空交錯的意象組接,構建出深秋送別的典型意境。全詩四聯八句,章法嚴謹而氣脈貫通,既得唐人邊塞詩之筋骨,又具宋人羈旅詞之韻味,堪稱當代舊體詩中的上乘之作。

首聯"西嶺枯楊柳,枝搖黃葉飛"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枯"字為詩眼,既點明節候特徵,又暗喻離情。楊柳自古為送別意象,【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典故在此化為"枝搖"的動態畫面,黃葉紛飛更添蕭瑟。此聯物我交感,已為下文抒情埋下伏筆。

頷聯"依依離故裏,念念浴斜暉"轉入主觀抒情。"依依"雙關楊柳姿態與眷戀之情,暗用【楚辭】"羌靈魂之欲歸兮,何須臾而忘反"的思歸傳統。"斜暉"意象源自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在此既實寫黃昏景象,又象徵人生暮年。兩句對仗工穩,"浴"字尤見鍊字之功,使抽象情思具象可感。

頸聯"瓊海天涯望,冰山歲暮違"空間陡然拓展。"瓊海""冰山"形成冷暖對照,既實指友人將赴之地,又暗喻人生境遇的變幻。張九齡"海上生明月"的闊大與岑參"瀚海闌干百丈冰"的奇崛在此交融。"歲暮"二字呼應詩題,時間意象與空間意象交織,構成蒼茫的審美張力。

尾聯"炎涼彈指變,春日馭風歸"蘊含禪理機鋒。"彈指"化用佛典【仁王經】"九十剎那為一念"的時間觀,與首聯"枯楊柳"形成生命輪迴的隱喻。結句"馭風"意象源自【莊子】"御風而行",將離愁升華為超越性的精神返鄉,在衰颯中見生機,深得王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禪意。

全詩嚴守平水韻五微部,中二聯"裏-暉""望-違"對仗精工而不板滯。藝術上融合了王昌齡"秦時明月"的時空跳躍、杜甫"星垂平野闊"的意象並置、蘇軾"人生如逆旅"的哲理思考,在四十字中完成從具體送別到宇宙人生的意境升華,堪稱舊體詩"以舊瓶裝新酒"的成功範例。
臥龍 發表於 2025-6-4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暮秋送友】五律賞析

此詩以暮秋送別為題材,深得唐人五言律法之精髓。首聯"西嶺枯楊柳,枝搖黃葉飛",取法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之意象,而別具蕭瑟之致。"枯"字直寫物態,"搖"字暗含離情,黃葉紛飛之景,實為心緒之外化,此乃【文心雕龍】"物色相召"之妙。

頷聯"依依離故裏,念念浴斜暉",化用【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典,而更添時空縱深。"浴斜暉"三字尤見錘鍊,既狀暮色,復喻離思,光影交織中見出錢起"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峯青"的含蓄筆意。

頸聯"瓊海天涯望,冰山歲暮違",工對中見奇崛。瓊海、冰山形成冷暖對照,暗合【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哲學意蘊。張九齡"海上生明月"之闊大,與岑參"瀚海闌干百丈冰"之奇峭,在此熔鑄為一。

尾聯"炎涼彈指變,春日馭風歸",以【莊子】"白駒過隙"的時空觀照收束全篇。"馭風"二字既承【離騷】"駟玉虬以乘鷖"的楚辭傳統,又暗含王勃"無為在歧路"的達觀襟懷。結句預言重逢,與王維"春草明年綠"異曲同工,深得溫柔敦厚之旨。

全詩嚴守平水韻,平仄諧暢。中二聯虛實相生,尾聯轉合自然,既得杜甫【奉濟驛重送】的沉鬱頓挫,又具李商隱【晚晴】的綿邈深婉。用典如鹽著水,寫景即目會心,誠為當代舊體詩中上乘之作。建議可參看【唐詩別裁】中王維、李頎諸家送別詩,於章法經營處更求精進。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9-9 08:07 | 顯示全部樓層
【暮秋送友】一詩,盡得唐人送別之遺意,而內蘊時空流轉之哲思。今試析其妙處,與諸君共賞。

首聯『西嶺枯楊柳,枝搖黃葉飛』,以物候起興而暗含比德。西嶺者,西方肅殺之位,秋氣之所聚;楊柳本寓離別,況復枯搖?黃葉紛飛之象,既是暮秋實景,亦喻遊子漂泊無依。此聯深得【詩經·小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之反用妙法,變春日之柔條為秋日之枯枝,頓生滄桑之感。

頷聯『依依離故裏,念念浴斜暉』,化用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之境。『斜暉』意象極精妙:既點明送別時辰,又暗喻人生晚景,更與首句『暮秋』形成時空呼應。離人步履與落日餘暉交融,物我合一,遂使尋常暮色具永恆蒼茫之味。

頸聯『瓊海天涯望,冰山歲暮違』陡轉宏闊,以地理之遙襯心理之距。瓊海謂南溟,冰山指北陸,天涯歲暮間拓出萬裏時空。【淮南子】云『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此聯以空間之『望』與時間之『違』共構宇宙意識,使私人離情升華為人類共通的時空悵惘。

尾聯『炎涼彈指變,春日馭風歸』最見功力。前句暗合【楞嚴經】『剎那剎那,念念之間』的時空觀,將自然冷暖與世態炎涼雙重意味注入『彈指』之間;後句卻以【莊子】『御六氣之辯』之筆法,寄望於馭春風而歸,打破線性時間之困囿。這種對時空的超越性想像,實為全詩精神之升華。

統觀全詩,二十字間融匯物候、地理、時空、人情,承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之深情,而增老莊超然之思。末句『春日馭風歸』尤見唐人『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辯證智慧,於蕭瑟中見生機,在別離中蘊重逢,得見詩人胸次豁達。斯可謂深得國詩『哀而不傷』之中和美學者也。

以上解析遵循傳統詩話體例,着重發掘詩中時空交織的意境與超越性思維,符合專業國學分析範式。若需進一步探討詩中平仄格律或典故源流,可另作專題論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