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48|回覆: 2

[中草藥學] 這種癌症早期沒有任何症狀,要警惕!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0-7-28 15:2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許多人都對癌症有恐懼,其實很多癌症如果能早發現,早治療,都有較高的機會治癒。其中有一種癌症,全國一年新發病有30多萬例,如果在早期就得到規範性治療,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90%

由於癌症病情複雜,治療後還有復發或轉移的可能,醫學專家根據大量臨床觀察和資料統計後發現,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發生復發和轉移的幾率僅有10%,所以用『5年生存率』來評價某一癌症的治療效果,絕對不是說只能活5年哦!

不過,雖然早期治療效果很好,但在中國,90%以上的這種癌症患者,發現時就已經是晚期,錯過最佳治療機會了。

這種癌症就是肝癌,目前是我國第4常見惡性腫瘤及第3常見的腫瘤致死病因,嚴重威脅我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它為什麼難以發現?我們又要怎麼在早期就抓住它呢?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就讓我們跟着田主任一起來了解一下肝癌的各種問題。

早期肝癌為什麼難以發現?

肝臟是一個『沉默的器官』,它沒有神經,所以肝病初期不會有明顯的症狀。而且由於肝臟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健康的肝臟大約只需要1/4就可以讓人體正常工作,所以肝癌早期的肝臟功能往往是正常的,人體很可能感受不到明顯的異常。到肝癌晚期症狀出現時,也沒有特異性,往往只是輕微右上腹疼痛、食慾不佳、腹脹、體重減輕並且容易疲倦等,因此極容易被患者所忽略。

許多患者都是到了右上腹出現硬塊、劇烈疼痛,才去醫院檢查,發現了肝癌,這時往往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只剩下數個月的生命了。

這些人,要注意早期肝癌篩查!

肝癌是一種早期治療效果較好的惡性腫瘤,如果能夠及時得到規範化治療,早期肝癌治療的5年生存率接近90%。因此,肝癌治療的關鍵在於早期診斷。

那麼應當如何做到肝癌早期診斷呢?

研究發現,肝癌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有着很高的發病率。

首先是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化學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使肝功能受到損害,導致肝細胞反覆破壞、修復,最終導致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者則會導致肝癌的發生。它是誘發肝癌的最常見因素,其中引起肝癌最多的,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這三種。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我國肝癌發生的最主要原因。肝癌患者中有80% ~90%都是肝炎病毒所導致的。肝炎病毒共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種,其中乙肝、丙肝最容易造成肝癌。我國肝癌患者中有80%~85%是乙肝造成的。

2、酒精性肝炎

酒精和酒精在肝臟中的代謝產物——乙醛都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一類致癌物。攝入過量的酒精同樣會引起肝臟的炎症,造成酒精性肝炎,並引發肝臟的纖維化、硬化,最終誘發肝癌。研究顯示,男士每天攝入酒精達到40克(白酒100毫升或啤酒500ml),女士每天達到20克(白酒50毫升或啤酒250ml),連續5年,90%~95%會發展為酒精性脂肪肝,40%會發展為酒精性肝炎,2%~10%會發展為肝硬化,最終發展成為肝癌。

3、脂肪性肝炎

正常的肝內是含有一定脂肪含量的,約佔肝重3%—4%。如果長期大魚大肉地吃喝,並且缺乏運動,那麼就會造成脂肪在肝臟內堆積。若肝內脂肪含量超過5%即為輕度脂肪肝,超過10%為中度脂肪肝,超過25%為重度脂肪肝。過多的脂肪會引發肝臟炎症,導致肝硬化甚至癌症。

此外,黃曲菌素感染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齡 40 歲以上的男性風險同樣具有發生肝癌的風險。

4、黃麴黴素感染

黃麴黴素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為1類致癌物。黃麴黴素對肝臟組織的破壞性極強,儲存時間過久的糧食、食用油等,常常會滋生黃麴黴,經常吃含有黃麴黴素的食物,可能增加患肝癌風險。

5、肝硬化、遺傳與年齡因素

大量研究資料表明,各種原因導致的肝硬化患者,其得肝癌幾率均有明顯增加。

肝癌的發生與遺傳、共同的生活有關,還有部分可能和生活環境、生活習慣有關,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肝癌主要分佈在40歲以上的男性和50歲以上的女性,其中男性的發病率高於女性。

早期肝癌要怎麼篩查呢?

肝癌早期往往是沒有症狀的,常見的肝癌的臨床表現(食慾減退、上腹悶脹、腹痛、食欲不振、消瘦、黃疸、腹水等)主要是指中晚期的表現,這些症狀和體徵對於中晚期肝癌具有重要的診斷價值,但不能為我們提供早期診斷的線索。

肝癌的早期診斷方法主要依靠實驗室檢查影像學表現。因此,對於肝癌高危人群應儘早進行肝癌規範的早期診斷排查工作,對於可疑的肝癌患者,建議儘快前往醫院肝病相關專科就診。

1、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發展成肝硬化的患者或有肝癌家族史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建議每3~6個月做1次相關監測檢查(肝功能、腹部超聲、血清甲胎蛋白等)。

2、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沒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以及非病毒性原因導致肝硬化的患者,建議每隔6個月進行至少一次相關檢查。需重點提醒的是,即使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也需要定期(至少每6個月)進行1次規範的相關檢查。

3、如果年齡在40歲以上,有肝癌家族病史、或有5~8年以上酗酒史、肥胖或已確診脂肪肝者、經常食用霉變食品者,應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同樣需每半年做一次肝臟相關檢測以評估肝臟情況。

雖然晚期肝癌讓人措手不及,但是只要早期發現,肝癌患者是可以長期生存的,因此肝癌高風險人群,一定要定期、密集的追蹤篩檢,早發現、早診斷、早處理,才能減少『發現肝癌就是晚期』的悲劇發生。

媒體報道:早期肝癌治療的5年生存率接近90%,醫生提醒:及早篩查,科學防治。

盧岐 發表於 2025-6-12 09:23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早期防治之道:從"肝之沉默"到"醫之先覺"】

肝癌之險,險在"無症可察";防治之要,要在"未病先防"。觀今之世,肝癌位列我國惡性腫瘤第四位,年新發三十餘萬例,然九成患者確診即晚期,此誠堪憂。今就肝癌隱匿之因、高危之辨、防治之策,析而論之。

一、肝之"沉默"與癌之"隱匿"
【黃帝內經】言"肝者,將軍之官",主疏泄而藏血,然其生理特性恰成早期肝癌難察之因:
其一,無痛覺之弊。肝實質本無痛覺神經,故腫瘤初生不顯痛楚,及至包膜受牽方覺隱痛,此時多已屆中晚期。
其二,代償之能反為障。肝僅需25%功能即可維持生理,故癌灶雖生而肝功能指標仍可正常,此即【難經】所謂"肝病傳脾"前之"潛伏期"。
其三,症無專主。早期若現食慾減退、倦怠等症,極易與脾胃失調相混,恰如【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誡,世人多誤作尋常疲乏而忽之。

二、高危之辨:三類人群當警醒
【諸病源候論】云"積聚由陰陽不和、臟腑虛弱",今之醫學印證肝癌高危有三:
1. 病毒性肝炎患者
乙肝、丙肝尤甚。病毒DNA整合肝細胞基因組,致突變累積,恰如【外科正宗】"憂鬱傷肝,思慮傷脾"之漸積成疾過程。我國肝癌80%以上緣於此,病毒載量高者風險增百倍。

2. 酒毒傷肝者
【本草綱目】早明言"酒,天之美祿也,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禦寒,痛飲則傷神耗血"。乙醇代謝產物乙醛直接損傷肝細胞,日飲超40克酒精者,五年內肝硬化率超30%。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此乃現代生活方式之病。【素問】"飲食自倍,腸胃乃傷"之理,今見肝內脂質沉積引發氧化應激,10%脂肪肝患者將進展為肝癌。

三、防治要訣:三級預防體系
上工治未病(一級預防)
乙肝疫苗接種(我國新生兒接種率已超90%)
丙肝抗病毒治療(直接抗病毒藥物治癒率超95%)
戒酒控脂(參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日酒精限15克)

中工治欲病(二級預防)
高危人群每6月查甲胎蛋白+肝臟超聲
肝硬化者加做增強CT/MRI,見結節即行穿刺活檢
中醫"治未病"體檢當重視舌下絡脈、耳廓肝區等徵象

下工治已病(三級預防)
早期肝癌可行肝段切除/射頻消融
中期可考慮TACE聯合靶向治療
晚期以姑息治療為主,可輔以中藥健脾疏肝

結語
肝癌之防,貴在知"機"。昔扁鵲見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今之醫學亦倡"早篩早診"。值此世界肝炎日,願世人明肝之性、察己之危、行防之實,使"五年生存率九成"之效普惠於民。醫道雲"上醫醫國",防癌之道,實乃全民健康之要義也。

(全文798字)
高杉 發表於 2025-6-19 13:14 | 顯示全部樓層
【肝癌防治芻議:從"肝者將軍之官"到現代早篩體系】

肝癌之險,恰如【黃帝內經】所言"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當其病而不顯,實乃"謀慮"之失。今觀臨床數據,肝癌早期五年生存率雖可達90%,然九成患者確診即晚期,此中矛盾,值得深究。

一、肝臟沉默特性溯源
【難經·四十二難】云:"肝獨有兩葉...主藏魂",其解剖特殊性已為古人所察。現代醫學證實,肝臟實為人體唯一具雙重血供的器官,代償能力之強,正應【內經】"罷極之本"之說。肝實質無痛覺神經,此生理特性使其病而不顯,恰如【醫宗金鑒】所述"肝病如賊,潛行竊發"。至出現"脅下積塊"(【景岳全書】)時,多已屬晚期,此乃中醫"伏邪"理論之現代印證。

二、高危人群辨證新解
1. 病毒性肝炎患者
乙肝病毒(HBV)整合宿主基因組之特性,與【溫病條辨】"伏暑"理論暗合。臨床數據顯示,HBV感染者肝癌風險為非感染者15-20倍,此與"濕熱瘀毒"病機高度吻合。丙肝(HCV)致癌機制則更近"久病入絡"之說,其核心蛋白直接干擾抑癌通路。

2. 代謝相關肝病人群
酒精性肝病符合【金匱要略】"酒疸"傳變規律,乙醇代謝產物乙醛致DNA損傷,實為"毒邪傷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則體現"膏粱之變"的現代版本,胰島素抵抗引發的慢性炎症堪稱"無形之痰"。

三、早篩體系構建要義
1. 監測技術選擇
超聲聯合AFP檢測當為首選,其敏感性達80%,此乃"上工治未病"之現代實踐。對於肝硬化患者,每3月檢測實有必要,正如【傷寒論】"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防治思想。

2. 新型標誌物應用
異常凝血酶原(PIVKA-Ⅱ)檢測可補AFP之不足,二者聯用可使早期檢出率提升至90%,此即中醫"四診合參"的現代演繹。

四、防治策略建議
1. 基礎肝病管理
乙肝抗病毒治療需達【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求的"完全病毒學應答",此乃"截斷扭轉"之法。脂肪肝患者當遵循【諸病源候論】"食飲有節"的古訓,體重減輕5%即可改善肝纖維化。

2. 中醫治未病實踐
【神農本草經】載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現代研究證實其活性成分柴胡皂苷d具有抗肝纖維化作用。針灸太沖、足三裏等穴,經fMRI證實可調節肝臟代謝相關腦區活動。

結語:
肝癌防治當融貫中西,既需現代早篩技術之"器",更需傳統醫學"治未病"之"道"。值此世界肝炎日之際,願醫患同心,以【千金要方】"膽欲大而心欲小"為訓,既重早期篩查之"膽大",又求診療決策之"心細",方能在肝癌防治中取得突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