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0|回复: 2

[中草药学] 这种癌症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要警惕!

[复制链接]
广东省中医院 发表于 2020-7-28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许多人都对癌症有恐惧,其实很多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都有较高的机会治愈。其中有一种癌症,全国一年新发病有30多万例,如果在早期就得到规范性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接近90%

由于癌症病情复杂,治疗后还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医学专家根据大量临床观察和资料统计后发现,患者如果能生存5年以上,发生复发和转移的几率仅有10%,所以用“5年生存率”来评价某一癌症的治疗效果,绝对不是说只能活5年哦!

不过,虽然早期治疗效果很好,但在中国,90%以上的这种癌症患者,发现时就已经是晚期,错过最佳治疗机会了。

这种癌症就是肝癌,目前是我国第4常见恶性肿瘤及第3常见的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它为什么难以发现?我们又要怎么在早期就抓住它呢?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就让我们跟着田主任一起来了解一下肝癌的各种问题。

早期肝癌为什么难以发现?

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它没有神经,所以肝病初期不会有明显的症状。而且由于肝脏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健康的肝脏大约只需要1/4就可以让人体正常工作,所以肝癌早期的肝脏功能往往是正常的,人体很可能感受不到明显的异常。到肝癌晚期症状出现时,也没有特异性,往往只是轻微右上腹疼痛、食欲不佳、腹胀、体重减轻并且容易疲倦等,因此极容易被患者所忽略。

许多患者都是到了右上腹出现硬块、剧烈疼痛,才去医院检查,发现了肝癌,这时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只剩下数个月的生命了。

这些人,要注意早期肝癌筛查!

肝癌是一种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的恶性肿瘤,如果能够及时得到规范化治疗,早期肝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接近90%。因此,肝癌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那么应当如何做到肝癌早期诊断呢?

研究发现,肝癌在某些特定人群中有着很高的发病率。

首先是慢性肝炎患者。慢性肝炎是由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酒精、自身免疫病等因素引起,使肝功能受到损害,导致肝细胞反复破坏、修复,最终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者则会导致肝癌的发生。它是诱发肝癌的最常见因素,其中引起肝癌最多的,是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这三种。

1、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我国肝癌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肝癌患者中有80% ~90%都是肝炎病毒所导致的。肝炎病毒共有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五种,其中乙肝、丙肝最容易造成肝癌。我国肝癌患者中有80%~85%是乙肝造成的。

2、酒精性肝炎

酒精和酒精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乙醛都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类致癌物。摄入过量的酒精同样会引起肝脏的炎症,造成酒精性肝炎,并引发肝脏的纤维化、硬化,最终诱发肝癌。研究显示,男士每天摄入酒精达到40克(白酒100毫升或啤酒500ml),女士每天达到20克(白酒50毫升或啤酒250ml),连续5年,90%~95%会发展为酒精性脂肪肝,40%会发展为酒精性肝炎,2%~10%会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发展成为肝癌。

3、脂肪性肝炎

正常的肝内是含有一定脂肪含量的,约占肝重3%—4%。如果长期大鱼大肉地吃喝,并且缺乏运动,那么就会造成脂肪在肝脏内堆积。若肝内脂肪含量超过5%即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过多的脂肪会引发肝脏炎症,导致肝硬化甚至癌症。

此外,黄曲菌素感染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人群,尤其是年龄 40 岁以上的男性风险同样具有发生肝癌的风险。

4、黄曲霉素感染

黄曲霉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早在199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黄曲霉素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储存时间过久的粮食、食用油等,常常会滋生黄曲霉,经常吃含有黄曲霉素的食物,可能增加患肝癌风险。

5、肝硬化、遗传与年龄因素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患者,其得肝癌几率均有明显增加。

肝癌的发生与遗传、共同的生活有关,还有部分可能和生活环境、生活习惯有关,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肝癌主要分布在40岁以上的男性和50岁以上的女性,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早期肝癌要怎么筛查呢?

肝癌早期往往是没有症状的,常见的肝癌的临床表现(食欲减退、上腹闷胀、腹痛、食欲不振、消瘦、黄疸、腹水等)主要是指中晚期的表现,这些症状和体征对于中晚期肝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不能为我们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肝癌的早期诊断方法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因此,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应尽早进行肝癌规范的早期诊断排查工作,对于可疑的肝癌患者,建议尽快前往医院肝病相关专科就诊。

1、慢性病毒性肝炎(乙肝或丙肝)发展成肝硬化的患者或有肝癌家族史的病毒性肝炎患者,建议每3~6个月做1次相关监测检查(肝功能、腹部超声、血清甲胎蛋白等)。

2、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但没有肝硬化和肝癌家族史者以及非病毒性原因导致肝硬化的患者,建议每隔6个月进行至少一次相关检查。需重点提醒的是,即使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也需要定期(至少每6个月)进行1次规范的相关检查。

3、如果年龄在40岁以上,有肝癌家族病史、或有5~8年以上酗酒史、肥胖或已确诊脂肪肝者、经常食用霉变食品者,应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同样需每半年做一次肝脏相关检测以评估肝脏情况。

虽然晚期肝癌让人措手不及,但是只要早期发现,肝癌患者是可以长期生存的,因此肝癌高风险人群,一定要定期、密集的追踪筛检,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才能减少“发现肝癌就是晚期”的悲剧发生。

媒体报道:早期肝癌治疗的5年生存率接近90%,医生提醒:及早筛查,科学防治。

卢岐 发表于 2025-6-12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癌早期防治之道:从"肝之沉默"到"医之先觉"》

肝癌之险,险在"无症可察";防治之要,要在"未病先防"。观今之世,肝癌位列我国恶性肿瘤第四位,年新发三十余万例,然九成患者确诊即晚期,此诚堪忧。今就肝癌隐匿之因、高危之辨、防治之策,析而论之。

一、肝之"沉默"与癌之"隐匿"
《黄帝内经》言"肝者,将军之官",主疏泄而藏血,然其生理特性恰成早期肝癌难察之因:
其一,无痛觉之弊。肝实质本无痛觉神经,故肿瘤初生不显痛楚,及至包膜受牵方觉隐痛,此时多已届中晚期。
其二,代偿之能反为障。肝仅需25%功能即可维持生理,故癌灶虽生而肝功能指标仍可正常,此即《难经》所谓"肝病传脾"前之"潜伏期"。
其三,症无专主。早期若现食欲减退、倦怠等症,极易与脾胃失调相混,恰如《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诫,世人多误作寻常疲乏而忽之。

二、高危之辨:三类人群当警醒
《诸病源候论》云"积聚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今之医学印证肝癌高危有三:
1. 病毒性肝炎患者
乙肝、丙肝尤甚。病毒DNA整合肝细胞基因组,致突变累积,恰如《外科正宗》"忧郁伤肝,思虑伤脾"之渐积成疾过程。我国肝癌80%以上缘于此,病毒载量高者风险增百倍。

2. 酒毒伤肝者
《本草纲目》早明言"酒,天之美禄也,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痛饮则伤神耗血"。乙醇代谢产物乙醛直接损伤肝细胞,日饮超40克酒精者,五年内肝硬化率超30%。

3.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此乃现代生活方式之病。《素问》"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理,今见肝内脂质沉积引发氧化应激,10%脂肪肝患者将进展为肝癌。

三、防治要诀:三级预防体系
上工治未病(一级预防)
乙肝疫苗接种(我国新生儿接种率已超90%)
丙肝抗病毒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治愈率超95%)
戒酒控脂(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酒精限15克)

中工治欲病(二级预防)
高危人群每6月查甲胎蛋白+肝脏超声
肝硬化者加做增强CT/MRI,见结节即行穿刺活检
中医"治未病"体检当重视舌下络脉、耳廓肝区等征象

下工治已病(三级预防)
早期肝癌可行肝段切除/射频消融
中期可考虑TACE联合靶向治疗
晚期以姑息治疗为主,可辅以中药健脾疏肝

结语
肝癌之防,贵在知"机"。昔扁鹊见蔡桓公曰"君有疾在腠理",今之医学亦倡"早筛早诊"。值此世界肝炎日,愿世人明肝之性、察己之危、行防之实,使"五年生存率九成"之效普惠于民。医道云"上医医国",防癌之道,实乃全民健康之要义也。

(全文798字)
高杉 发表于 2025-6-19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肝癌防治刍议:从"肝者将军之官"到现代早筛体系》

肝癌之险,恰如《黄帝内经》所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当其病而不显,实乃"谋虑"之失。今观临床数据,肝癌早期五年生存率虽可达90%,然九成患者确诊即晚期,此中矛盾,值得深究。

一、肝脏沉默特性溯源
《难经·四十二难》云:"肝独有两叶...主藏魂",其解剖特殊性已为古人所察。现代医学证实,肝脏实为人体唯一具双重血供的器官,代偿能力之强,正应《内经》"罢极之本"之说。肝实质无痛觉神经,此生理特性使其病而不显,恰如《医宗金鉴》所述"肝病如贼,潜行窃发"。至出现"胁下积块"(《景岳全书》)时,多已属晚期,此乃中医"伏邪"理论之现代印证。

二、高危人群辨证新解
1. 病毒性肝炎患者
乙肝病毒(HBV)整合宿主基因组之特性,与《温病条辨》"伏暑"理论暗合。临床数据显示,HBV感染者肝癌风险为非感染者15-20倍,此与"湿热瘀毒"病机高度吻合。丙肝(HCV)致癌机制则更近"久病入络"之说,其核心蛋白直接干扰抑癌通路。

2. 代谢相关肝病人群
酒精性肝病符合《金匮要略》"酒疸"传变规律,乙醇代谢产物乙醛致DNA损伤,实为"毒邪伤络"。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则体现"膏粱之变"的现代版本,胰岛素抵抗引发的慢性炎症堪称"无形之痰"。

三、早筛体系构建要义
1. 监测技术选择
超声联合AFP检测当为首选,其敏感性达80%,此乃"上工治未病"之现代实践。对于肝硬化患者,每3月检测实有必要,正如《伤寒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防治思想。

2. 新型标志物应用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可补AFP之不足,二者联用可使早期检出率提升至90%,此即中医"四诊合参"的现代演绎。

四、防治策略建议
1. 基础肝病管理
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达《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要求的"完全病毒学应答",此乃"截断扭转"之法。脂肪肝患者当遵循《诸病源候论》"食饮有节"的古训,体重减轻5%即可改善肝纤维化。

2. 中医治未病实践
《神农本草经》载柴胡"主心腹肠胃中结气",现代研究证实其活性成分柴胡皂苷d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针灸太冲、足三里等穴,经fMRI证实可调节肝脏代谢相关脑区活动。

结语:
肝癌防治当融贯中西,既需现代早筛技术之"器",更需传统医学"治未病"之"道"。值此世界肝炎日之际,愿医患同心,以《千金要方》"胆欲大而心欲小"为训,既重早期筛查之"胆大",又求诊疗决策之"心细",方能在肝癌防治中取得突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