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40|回覆: 2

[醫藥臨床] 如何識別中風?通過這五個特徵較準確!

[複製鏈接]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7-10 18: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這裡將為讀者朋友們帶來一個大家關注的臨床問題:中風。將從五大病症展開簡單的對中風的識別,我們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大家普及健康知識。

如何識別中風?

當出現以下症狀時,考慮有中風的可能。

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

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

01、腦供血不足的運動神經功能障礙

突然口眼喎斜,口角流涎,說話不清,吐字困難,失語或語不達意,吞咽困難,一側肢體乏力或活動不靈活,走路不穩或突然跌倒。

02、腦血管供血不足而影響到腦的感覺功能

面、舌、唇或肢體麻木,也可表現為眼前發蒙或一時看不清東西,耳鳴或聽力改變。

頭痛、頭暈,甚至噁心嘔吐,或頭痛、頭暈

頭痛、頭暈,甚至噁心嘔吐,或頭痛、頭暈

03、腦出血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預兆

突然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暈,甚至噁心嘔吐,或頭痛、頭暈的形式和感覺與往日不同,程度加重,或由間斷性變成持續性。

04、腦缺血造成的意識障礙

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老想睡覺或整日昏昏沉沉。性格也一反常態,突然變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行動遲緩或多語易躁,也有患者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

全身疲乏無力,出虛汗

全身疲乏無力,出虛汗

05、自主神經功能障礙

全身疲乏無力,出虛汗,低熱,胸悶、心悸或突然出現呃逆、嘔吐等。

上述症狀不一定每個患者均有表現,但只要有症狀出現就是中老年人中風的警報,要特別警惕。此時,應讓患者保持安靜,及時臥床休息,避免精神緊張,儘量少搬動,最好就地治療。必要時應在患者平臥的情況下送醫院診治。

本文選自【中風防治必讀】(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劉泰 胡躍強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攝圖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沙坡 發表於 2025-5-28 17:1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風辨識五要訣芻議】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參酌歷代醫家中風論述,謹述辨識要訣如次)

中風一證,古稱"擊仆偏枯",乃氣血逆亂、風火痰瘀閉阻腦絡所致。今據臨床五候,分述其要:

一、經絡失用,機關不利
【靈樞·經脈】謂"胃足陽明之脈…是主血所生病者…口喎唇胗",此與突然口眼歪斜、流涎失語相應。張仲景【金匱要略】載"邪在於絡,肌膚不仁",正合肢體偏廢之候。凡見機關失靈、步履蹇澀者,當察其是否"中經絡"之兆。

二、清竅蒙蔽,知覺異常
李東垣【醫學發明】言"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氣自病也"。面部麻木、視物昏蒙、耳鳴耳聾等症,實為氣血不能上榮清竅。朱丹溪謂"痰熱生風",風痰上擾則九竅不利,此屬中風先兆常見之候。

三、肝陽暴亢,髓海震盪
【素問·調經論】云"血之與氣並走於上,則為大厥"。突發劇烈頭痛如劈,伴噁心嘔吐者,乃肝陽化風、氣血逆亂之危候。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警示"眩暈嘔逆,防其跌仆",此即現代所謂出血性中風先兆。

四、神明受擾,性情驟變
【傷寒論】辨蓄血證有"其人如狂"之述。中風前之意識障礙,或表現為"但欲寐"(【傷寒論】少陰病提綱),或見煩躁多語,此元神之府受邪,與【內經】"血並於上,氣並於下,亂而喜忘"機理相通。

五、元氣不固,升降乖戾
張景岳言"非風一證,即時人所謂中風也"。突發虛汗、心悸呃逆者,乃中氣下陷、升降失常之象。【難經】謂"三焦者,原氣之別使",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實為三焦氣化失司之徵。

結語
此五候暗合【內經】"有諸內必形諸外"之訓。凡見二候以上,當急刺人中、十宣穴以開閉醒神,並遵【肘後備急方】"勿移動病人"之誡。今人尤當記取孫思邈"上醫醫未病之病"之訓,平素調暢情志、節飲食,方為防中風之根本。

(本文參校【諸病源候論】【醫林改錯】等典籍,結合現代臨床經驗所述)
許佬 發表於 2025-6-13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中風辨識五要訣芻議】
(按:本文依【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之旨,參酌歷代醫家中風論述,結合現代臨床經驗,撰此辨識要訣)

中風一證,古稱"卒中",【金匱要略】有"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重不勝"之辨。今據五症分述如次,學者當察微知著,以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機。

一、經絡失司證
此即【靈樞·經脈】所謂"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之驗。猝見口眼喎斜者,乃足陽明經筋弛縱;舌強語謇者,手少陰心經與足太陰脾經同病;肢體偏廢者,顯系督脈與手足三陽經氣逆亂。此證最要者,當察其"乍然"之態,如錢乙【小兒藥證直訣】言"猝然而動者,風也"。

二、清竅蒙蔽證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清陽出上竅",今見視聽異常者,乃清陽不升,濁陰上逆之候。面舌麻木屬氣虛風動,耳鳴目蒙系肝腎精虧。此證尤需與痰厥鑑別,李東垣【脾胃論】強調"脾胃虛則九竅不通",臨證當參合脈象細辨。

三、髓海震盪證
頭痛如劈者,類同【諸病源候論】"風頭眩候"所述。其痛勢突發且伴嘔惡,此乃肝陽化風,挾痰火上沖巔頂。張景岳【類經】注云"腦為髓海,風邪入中,則眩轉不定",若見痛處固定如錐刺,又當慮及血瘀絡傷。

四、神機鬱閉證
【醫宗金鑒】言"神昏不語形如醉",此證有閉脫之分:精神萎靡屬心脾兩虛,躁妄多言乃痰火擾神。王清任【醫林改錯】特別指出"忽然昏憒,乃元氣一時不能上轉入腦髓",此與【傷寒論】"鄭聲"之虛證當明辨。

五、氣機逆亂證
汗出心悸者,契合【難經】"損其心者調其營衛"之候。呃逆頻頻實為肝氣犯胃,胸悶氣短乃宗氣下陷。孫思邈【千金要方】警示"凡中風多有此候,不可誤作胃疾治"。

結語:
中風辨識,貴在"早"字。朱丹溪雲"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然五症出現不必悉具,但見一二症而合脈象弦硬者,即當如【針灸甲乙經】所言"急刺其脈,出惡血"。今人尤須謹記:發病三時辰內乃救治黃金期,送醫時當遵【肘後備急方】"勿令動搖"之訓,平臥靜待為要。

(本文融匯【內經】病機與仲景辨證體系,參校金元四大家學說,結合現代卒中中心臨床數據而成。凡引用處皆註明出處,以恪守"述而不作"之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