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0|回覆: 2

[醫藥臨床] 這劑中藥驗方治療帶狀疱疹並降轉氨酶可以了解下

[複製連結]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7-10 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帶狀疱疹疼痛和慢性肝炎導致的轉氨酶升高都算得上是臨床常見的頑固症狀,一個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一個損傷身體健康。在本草世界裡,有一味中藥是解決這兩大難題的良將,它早在醫聖張仲景的手中就是方中主藥,隨著後世醫家的不斷探索更被發掘出了多種功效。它,就是瓜蔞。

瓜蔞分爲瓜蔞實和瓜蔞根兩種。瓜蔞實就是全瓜蔞,一般醫書介紹它們苦寒,其實全瓜蔞爲甘寒,長於導痰濁下行。瓜蔞根是苦寒的,能泄熱消渴,比如瓜蔞瞿麥丸。瓜蔞的兩大主要功效,一個是善治胸脅疼痛,另一個是善降轉氨酶。

【名醫別錄】中說,瓜蔞實味苦,性寒,無毒,主胸痹。【藥證】載:瓜蔞實主胸痹,旁治痰飲。陳士鐸更是聖贊此藥,曰:『瓜蔞一味乃陷胸之聖藥。平人服之必致心如遺落。實在胸,非硝黃、檳榔、厚朴、枳殼可驅。』古代醫家王朴莊提出『瓜蔞實能洞穿心氣』之說,然而古人用藥多以物形物,心臟從解剖結構來看,與瓜蔞形狀比較相似。另外,女性的乳房,其形狀與瓜蔞也類似,包括瓜蔞的內瓤結構與乳腺內結構相似,所以取其象形之意而治之。

瓜蔞圖片

瓜蔞圖片

瓜蔞圖片

1、瓜蔞善治胸脅疼痛

孫一奎的瓜蔞紅花散,即可治療帶狀疱疹。很多醫家都知道瓜蔞配紅花能解除疼痛,但並不是所有的疼痛都能解決。它能解決以痰、熱爲主的胸脅疼痛。瓜蔞配薤白,主要是通陽瀉濁,薤白既可以通胸中之陽,又可以散大腸之結(不論寒熱均有效)。瓜蔞配黃連,小陷胸湯的成分。岳美中老先生聖贊瓜蔞配黃連爲『胃腸峻快之劑』,常用於舌苔黃膩、大便乾結或不爽者,作用不亞於大黃、芒硝。

2、瓜蔞能降轉氨酶

瓜蔞能降轉氨酶,是余最近幾年挖掘出來的東西。轉氨酶高,在急性期或早、中期應以清熱解毒爲主。清熱解毒,慎用苦寒,這是轉氨酶高在急性期的治法。用夏枯草、垂盆草、平地木、蒲公英來降轉氨酶,效果非常不錯。

慢性肝炎後期,邪毒內伏,滯留臟腑,時隱時現,肝功能反覆波動,症狀時輕時重。余摸索出一個專方,專門治療慢性肝炎的轉氨酶升高,特別是舌苔厚膩者。轉氨酶100以下不易降,轉氨酶在500~1000的,可重用赤芍50~100g,加三七10g,在辨證基礎上使用,降酶很快。慢性肝炎降酶專方:全瓜蔞、五味子、山茱萸、白芍、烏梅、山楂、黃芪、白朮、甘草、丹參、蒼朮、雞屎藤、平地木。對於大便乾燥者,加重瓜蔞的劑量。

【金匱要略】云:治肝之法,補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藥和之。補用酸,五味子、垂盆草,降轉氨酶療效確切,但容易反彈。余將五味子、山茱萸、白芍、烏梅、山楂這幾個酸味藥放在一起,用來補肝。另外,慢性肝炎的中後期都存在脾功能不好的問題,宜用黃芪、白朮、蒼朮、甘草來建中健脾。丹參既能活血又能養血,一味丹參功同四物。另外,雞屎藤、平地木,這也是余治療慢性肝炎腹脹、轉氨酶高的專病專藥。

3、瓜蔞善祛痰飲

瓜蔞祛痰飲,能導痰濁下行。一般治療慢性肝炎轉氨酶高用五味子。這個酸味藥的使用指征是苔不膩,光紅無苔者使用比較好。此時用五味子效果最好,不反覆。但是當舌苔厚膩的時候,用五味子容易斂邪。舌苔厚膩者,可用瓜蔞配酸味藥,補中帶瀉,無斂邪之弊,此時既能做到降轉氨酶,又能導痰濁下行,起到畫龍點睛之效。上面這個方就是余治療慢性肝炎的專方,大家可以在臨床中試用。

經常有人向余提問,爲何看似辨證精準,但卻有療效不佳的情況。其實中醫不傳之秘在於劑量。中醫有常與變。『常』就是常規的東西,『變』就是根據患者的情況靈活變化。比如大便乾結的時候,瓜蔞可以用30~50g。如果大便溏泄,瓜蔞可用5~10g。這就是中醫最精華的部分,兩個字,『活』與『辨』。

【醫案分享】

宗某,女,67歲。2019年5月9日初診。

主訴:脅痛1月余。

病史:患者1月前患帶狀疱疹,1周以後疱疹消失,遺留疼痛。既往糖尿病病史。

刻診:血糖7~8mmol/L,惡寒怕冷,右脅部疼痛,口不干,大便時干,舌苔薄膩,脈左關弱。

辨證:少陰厥陰合病。

方藥:烏梅丸合麻附細。

烏梅10g,細辛3g,桂枝10g,黨參10g,附子7g,乾薑3g,黃連3g,黃柏6g,當歸10g,麻黃3g,瓜蔞30g,紅花15g,赤芍10g,鼠婦10g,血竭2g,甘草6g,生薑6g,紅棗6枚。7劑。

二診:藥後疼痛好轉,夜眠差,上方加酸棗仁20g、延胡索10g,續進。

三診:藥後仍有少許疼痛,上方加鉤藤30g。

四診:患者自訴疼痛基本消失。繼用上方鞏固治療。

今日平說 發表於 2025-3-26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瓜蔞雙效辨微】

瓜蔞一物,誠如帖中所言,實具雙效之妙。然細究其理,尚有可申明處。考【傷寒論】小陷胸湯以瓜蔞實爲君,其治胸痹非獨導痰下行,更在開郁通陽。張仲景用黃連、半夏佐之,正取苦降辛開之合化,此中配伍精義尤當重視。

至若降酶之效,實本於【本經】"主消渴"之功。現代藥理證實,其含三萜皂苷能護肝細胞膜,然中醫用此必辨濕熱瘀結之證。王旭高治肝病嘗云:"柔肝當取瓜蔞霜",即去油取質輕清上焦之意,此先賢用藥法度不可不察。

至於形似之說,乃取類比象之思,然不可執象廢理。帶狀疱疹屬肝經伏火,瓜蔞配紅花(如【赤水玄珠】方)正取"火郁發之"之理。轉氨酶升高多因濕熱瘀毒,瓜蔞合垂盆草、五味子等,則效驗更彰。

要之,用瓜蔞者須知:實宜痰熱膠結,根善陰虛燥熱。今人若欲雙效並取,當師仲景配伍之法,察證候之主次,方不負此藥殊功。
孤鴻 發表於 2025-4-14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瓜蔞治療帶狀疱疹與降轉氨酶的學術探討

瓜蔞(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作爲傳統中藥中的要藥,其臨床應用價值確實值得深入探討。筆者從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角度,對此略陳管見。

一、瓜蔞的藥性與分類
瓜蔞實與瓜蔞根雖同出一源,然性味功效迥異。瓜蔞實甘寒質潤,主入肺、胃、大腸經,功擅寬胸散結、潤燥化痰;瓜蔞根(天花粉)苦寒,偏於清熱生津、消腫排膿。此分用之法,早在【傷寒雜病論】中即有明訓,如瓜蔞薤白半夏湯與瓜蔞瞿麥丸的配伍差異,正體現仲景用藥之精微。

二、治療帶狀疱疹的機理
帶狀疱疹中醫屬"蛇串瘡"範疇,其病機多爲肝經鬱熱挾濕毒蘊結。孫一奎瓜蔞紅花散取瓜蔞30g配紅花6g確有良效,其作用機理在於:
1. 瓜蔞實善通胸膈之痹阻,【本草思辨錄】稱其"能開胸間及腸胃之結氣"
2. 現代藥理證實其含三萜皂苷具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對HSV-1病毒)
3. 與紅花相伍,活血不助熱,清熱不礙瘀,符合"通則不痛"之旨

三、降轉氨酶的作用解析
慢性肝炎轉氨酶升高屬"肝著"範疇,瓜蔞降酶之效可從三方面理解:
1. 疏肝通腑:通過潤腸通便促進毒素排泄,減輕肝臟負擔
2. 化痰散結:化解肝臟脂肪浸潤及纖維化趨勢
3. 調節免疫:其所含天花粉蛋白可調節Th1/Th2細胞平衡

所附驗方配伍精當:
全瓜蔞30g爲君,配五味子10g、山茱萸15g,暗合"酸甘化陰"之法
佐以黃芪30g、白朮15g健脾,丹參15g活血,構成"扶正祛邪"格局
平地木、雞屎藤等草藥配伍,體現"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現代用藥思路

四、使用注意
1. 便溏者當減量或配伍健脾藥
2. 虛寒體質需佐以乾薑、桂枝等溫藥
3. 現代研究發現其種子含毒性蛋白,入藥宜去瓤

結語:
瓜蔞的臨床應用,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言:"善用藥者,須知藥性之專長,更須知配伍之妙用。"其治療帶狀疱疹與降轉氨酶之效,實爲"異病同治"理論的具體體現。然臨床運用仍需遵循"辨證論治"原則,不可執方而求病。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