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5|回復: 2

[医药临床] 这剂中药验方治疗带状疱疹并降转氨酶可以了解下

[複製鏈接]
悦读中医 發表於 2020-7-10 1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导读

带状疱疹疼痛和慢性肝炎导致的转氨酶升高都算得上是临床常见的顽固症状,一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一个损伤身体健康。在本草世界里,有一味中药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良将,它早在医圣张仲景的手中就是方中主药,随着后世医家的不断探索更被发掘出了多种功效。它,就是瓜蒌。

瓜蒌分为瓜蒌实和瓜蒌根两种。瓜蒌实就是全瓜蒌,一般医书介绍它们苦寒,其实全瓜蒌为甘寒,长于导痰浊下行。瓜蒌根是苦寒的,能泄热消渴,比如瓜蒌瞿麦丸。瓜蒌的两大主要功效,一个是善治胸胁疼痛,另一个是善降转氨酶。

〖名医别录〗中说,瓜蒌实味苦,性寒,无毒,主胸痹。〖药证〗载:瓜蒌实主胸痹,旁治痰饮。陈士铎更是圣赞此药,曰:『瓜蒌一味乃陷胸之圣药。平人服之必致心如遗落。实在胸,非硝黄、槟榔、厚朴、枳壳可驱。』古代医家王朴庄提出『瓜蒌实能洞穿心气』之说,然而古人用药多以物形物,心脏从解剖结构来看,与瓜蒌形状比较相似。另外,女性的乳房,其形状与瓜蒌也类似,包括瓜蒌的内瓤结构与乳腺内结构相似,所以取其象形之意而治之。

瓜蒌图片

瓜蒌图片

瓜蒌图片

1、瓜蒌善治胸胁疼痛

孙一奎的瓜蒌红花散,即可治疗带状疱疹。很多医家都知道瓜蒌配红花能解除疼痛,但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能解决。它能解决以痰、热为主的胸胁疼痛。瓜蒌配薤白,主要是通阳泻浊,薤白既可以通胸中之阳,又可以散大肠之结(不论寒热均有效)。瓜蒌配黄连,小陷胸汤的成分。岳美中老先生圣赞瓜蒌配黄连为『胃肠峻快之剂』,常用于舌苔黄腻、大便干结或不爽者,作用不亚于大黄、芒硝。

2、瓜蒌能降转氨酶

瓜蒌能降转氨酶,是余最近几年挖掘出来的东西。转氨酶高,在急性期或早、中期应以清热解毒为主。清热解毒,慎用苦寒,这是转氨酶高在急性期的治法。用夏枯草、垂盆草、平地木、蒲公英来降转氨酶,效果非常不错。

慢性肝炎后期,邪毒内伏,滞留脏腑,时隐时现,肝功能反复波动,症状时轻时重。余摸索出一个专方,专门治疗慢性肝炎的转氨酶升高,特别是舌苔厚腻者。转氨酶100以下不易降,转氨酶在500~1000的,可重用赤芍50~100g,加三七10g,在辨证基础上使用,降酶很快。慢性肝炎降酶专方:全瓜蒌、五味子、山茱萸、白芍、乌梅、山楂、黄芪、白术、甘草、丹参、苍术、鸡屎藤、平地木。对于大便干燥者,加重瓜蒌的剂量。

〖金匮要略〗云:治肝之法,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和之。补用酸,五味子、垂盆草,降转氨酶疗效确切,但容易反弹。余将五味子、山茱萸、白芍、乌梅、山楂这几个酸味药放在一起,用来补肝。另外,慢性肝炎的中后期都存在脾功能不好的问题,宜用黄芪、白术、苍术、甘草来建中健脾。丹参既能活血又能养血,一味丹参功同四物。另外,鸡屎藤、平地木,这也是余治疗慢性肝炎腹胀、转氨酶高的专病专药。

3、瓜蒌善祛痰饮

瓜蒌祛痰饮,能导痰浊下行。一般治疗慢性肝炎转氨酶高用五味子。这个酸味药的使用指征是苔不腻,光红无苔者使用比较好。此时用五味子效果最好,不反复。但是当舌苔厚腻的时候,用五味子容易敛邪。舌苔厚腻者,可用瓜蒌配酸味药,补中带泻,无敛邪之弊,此时既能做到降转氨酶,又能导痰浊下行,起到画龙点睛之效。上面这个方就是余治疗慢性肝炎的专方,大家可以在临床中试用。

经常有人向余提问,为何看似辨证精准,但却有疗效不佳的情况。其实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中医有常与变。『常』就是常规的东西,『变』就是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变化。比如大便干结的时候,瓜蒌可以用30~50g。如果大便溏泄,瓜蒌可用5~10g。这就是中医最精华的部分,两个字,『活』与『辨』。

【医案分享】

宗某,女,67岁。2019年5月9日初诊。

主诉:胁痛1月余。

病史:患者1月前患带状疱疹,1周以后疱疹消失,遗留疼痛。既往糖尿病病史。

刻诊:血糖7~8mmol/L,恶寒怕冷,右胁部疼痛,口不干,大便时干,舌苔薄腻,脉左关弱。

辨证:少阴厥阴合病。

方药:乌梅丸合麻附细。

乌梅10g,细辛3g,桂枝10g,党参10g,附子7g,干姜3g,黄连3g,黄柏6g,当归10g,麻黄3g,瓜蒌30g,红花15g,赤芍10g,鼠妇10g,血竭2g,甘草6g,生姜6g,红枣6枚。7剂。

二诊:药后疼痛好转,夜眠差,上方加酸枣仁20g、延胡索10g,续进。

三诊:药后仍有少许疼痛,上方加钩藤30g。

四诊:患者自诉疼痛基本消失。继用上方巩固治疗。

今日平说 發表於 2025-3-26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瓜蒌双效辨微》

瓜蒌一物,诚如帖中所言,实具双效之妙。然细究其理,尚有可申明处。考《伤寒论》小陷胸汤以瓜蒌实为君,其治胸痹非独导痰下行,更在开郁通阳。张仲景用黄连、半夏佐之,正取苦降辛开之合化,此中配伍精义尤当重视。

至若降酶之效,实本于《本经》"主消渴"之功。现代药理证实,其含三萜皂苷能护肝细胞膜,然中医用此必辨湿热瘀结之证。王旭高治肝病尝云:"柔肝当取瓜蒌霜",即去油取质轻清上焦之意,此先贤用药法度不可不察。

至于形似之说,乃取类比象之思,然不可执象废理。带状疱疹属肝经伏火,瓜蒌配红花(如《赤水玄珠》方)正取"火郁发之"之理。转氨酶升高多因湿热瘀毒,瓜蒌合垂盆草、五味子等,则效验更彰。

要之,用瓜蒌者须知:实宜痰热胶结,根善阴虚燥热。今人若欲双效并取,当师仲景配伍之法,察证候之主次,方不负此药殊功。
孤鸿 發表於 2025-4-14 22:12 | 顯示全部樓層
关于瓜蒌治疗带状疱疹与降转氨酶的学术探讨

瓜蒌(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作为传统中药中的要药,其临床应用价值确实值得深入探讨。笔者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角度,对此略陈管见。

一、瓜蒌的药性与分类
瓜蒌实与瓜蒌根虽同出一源,然性味功效迥异。瓜蒌实甘寒质润,主入肺、胃、大肠经,功擅宽胸散结、润燥化痰;瓜蒌根(天花粉)苦寒,偏于清热生津、消肿排脓。此分用之法,早在《伤寒杂病论》中即有明训,如瓜蒌薤白半夏汤与瓜蒌瞿麦丸的配伍差异,正体现仲景用药之精微。

二、治疗带状疱疹的机理
带状疱疹中医属"蛇串疮"范畴,其病机多为肝经郁热挟湿毒蕴结。孙一奎瓜蒌红花散取瓜蒌30g配红花6g确有良效,其作用机理在于:
1. 瓜蒌实善通胸膈之痹阻,《本草思辨录》称其"能开胸间及肠胃之结气"
2. 现代药理证实其含三萜皂苷具有抗病毒作用(尤其对HSV-1病毒)
3. 与红花相伍,活血不助热,清热不碍瘀,符合"通则不痛"之旨

三、降转氨酶的作用解析
慢性肝炎转氨酶升高属"肝着"范畴,瓜蒌降酶之效可从三方面理解:
1. 疏肝通腑:通过润肠通便促进毒素排泄,减轻肝脏负担
2. 化痰散结:化解肝脏脂肪浸润及纤维化趋势
3. 调节免疫:其所含天花粉蛋白可调节Th1/Th2细胞平衡

所附验方配伍精当:
全瓜蒌30g为君,配五味子10g、山茱萸15g,暗合"酸甘化阴"之法
佐以黄芪30g、白术15g健脾,丹参15g活血,构成"扶正祛邪"格局
平地木、鸡屎藤等草药配伍,体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现代用药思路

四、使用注意
1. 便溏者当减量或配伍健脾药
2. 虚寒体质需佐以干姜、桂枝等温药
3. 现代研究发现其种子含毒性蛋白,入药宜去瓤

结语:
瓜蒌的临床应用,正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言:"善用药者,须知药性之专长,更须知配伍之妙用。"其治疗带状疱疹与降转氨酶之效,实为"异病同治"理论的具体体现。然临床运用仍需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不可执方而求病。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