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41|回覆: 2

[醫藥臨床] 抑鬱症吃什麼藥?當然是中藥!兩則名醫驗方醫案請參考

  [複製鏈接]
悅讀中醫 發表於 2020-7-3 11: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導讀

心情抑鬱,情緒不能,對事物喪失興趣……這些皆可見於郁病。近年來,郁病發生率越來越高,大家對這一病證的關注度提高,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如何幫助抑鬱患者擺脫抑鬱?趙德喜、金曦兩大名醫這樣做。

趙德喜醫案

姜某,女,47歲,教師。2010年7月3日,因『情緒低落1個月,加重1周』就診。患者於1個月前因子宮肌瘤行子宮切除術,術後出現精神不振,情緒低落,於某醫院就診,診斷為『抑鬱狀態、失眠』,給予路優泰、安定等藥對症治療,療效欠佳。近1周患者上述症狀加重。現症:心煩,無趣,少語,不愛活動,睡眠差,易醒,每日睡眠時間3~4小時,伴有多汗,胸脘滿悶,噯氣頻作,脅肋脹痛,痛無定處,噁心,納差,大便不調。舌體胖大,質暗,苔黃膩,脈弦。抑鬱自評量表(SDS)52分。

eff6b7f050c2a6e107705875756cb6a9.jpg

中醫診斷:郁病(肝氣鬱結)。

西醫診斷:抑鬱狀態。

治則治法:疏肝解郁,祛瘀化痰。

方藥:柴胡25g,川芎10g,當歸15g,雞血藤15g,生龍骨20g(先煎),生牡蠣20g(先煎),桂枝15g,半夏10g,夏枯草20g,薑黃10g,青礞石20g,炙甘草10g。14劑,水煎服。

二診:患者自述情緒低落症狀減輕,時有胸悶,痰多,口乾,大便干,飲食尚可,睡眠好轉。舌體胖大,質暗,苔白膩,脈弦略沉。前方的基礎上加茯苓、紅參,以健脾利濕化痰。

柴胡25g,川芎10g,當歸15g,雞血藤15g,生龍骨20g(先煎),生牡蠣20g(先煎),桂枝15g,半夏10g,夏枯草20g,薑黃10g,青礞石20g,炙甘草10g,茯苓100g,紅參10g。14劑,水煎服。

三診:患者胸部滿悶、痰多、口乾症狀基本消失,偶有頭部兩側近太陽穴處疼痛,並伴有頭重昏沉之感,飲食及睡眠尚可,大便正常。舌體胖大,質暗,苔白,脈弦。前方基礎上加補脾益氣,養陰潤燥,緩急止痛之品。

柴胡25g,當歸20g,雞血藤15g,薑黃10g,生龍骨20g(先煎),生牡蠣20g(先煎),白芍20g,玉竹20g,生山藥50g,桂枝15g,半夏10g,夏枯草20g,青礞石20g,炙甘草10g。14劑,水煎服。

治療效果:患者自覺精神狀態良好,心情舒暢,情緒穩定,夜寐尚可,飲食及二便正常。胸悶、痰多、口乾、自汗盜汗等症狀均已消失。舌質紅潤,苔白,脈弦。SDS評分35分。

按語:郁病症狀多端,但以情緒低落為核心症狀,多見早醒,晨起時情緒低落嚴重,正是少陽不升所致,其郁滯不惟在肝,更在於膽,所以,導師以小柴胡湯化裁治療。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膽經,透泄少陽之邪,並能疏泄氣機之郁滯。半夏啟少陽三焦之樞機,溫中化痰,降逆止嘔,引陽入陰,青礞石降火逐痰,二者合用,共奏降逆化痰之功。當歸、川芎、雞血藤、薑黃行氣活血祛瘀。生龍骨、生牡蠣二藥,入陰攝魂,重鎮安神。夏枯草清肝泄熱,與半夏合用寒溫並用,相輔相成。桂枝取其疏肝之用。炙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祛瘀化痰之效。

就本病而論,肝膽郁滯是病機之關鍵,但在氣滯之外,尚有痰瘀,系肝膽郁滯,橫克脾土,脾虛運化不及,水谷不化精微而為痰濁,積久化熱而成痰熱;肝氣鬱結,血行不暢則血瘀。痰、瘀均是本病的常見證候,而痰熱者尤多,導師常講,痰與熱合,如同以油入面,最難分解,而青礞石具降火逐痰之性,善治頑痰怪症,老痰結聚,故凡見此證,常以青礞石治之,取礞石滾痰丸之意。二診加茯苓、紅參,是用其健脾利濕化痰,與疏肝理氣之藥同用以標本同治。三診時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偶有頭部兩側近太陽穴處疼痛,並伴有頭重昏沉之感,故配伍白芍以緩急止痛,且白芍與甘草酸甘化陰,緩急止痛,並可制約肝膽之火上炎;因該患服藥已月余,為防止活血過重,耗傷陰液,故減活血化瘀理氣之川芎,加玉竹、山藥以養陰健脾。服藥半月後,患者諸症均消失。

南紅梅醫案

趙某,女,32歲。因情緒低落5個月,加重1個月,於2017年2月15日就診。患者緣於5個月前生產後出現情緒低落,煩悶不安,對事物喪失興趣,注意力及自信心降低,體重下降,當時未予特殊診治。1個月前,患者上述症狀加重,時有輕生念頭。現症:情緒低落,煩悶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體重下降,胸悶,善太息,時有輕生念頭,記憶力減退,納差,眠差,入睡困難,夜夢多,小便尚可,大便干。舌質淡紅,苔薄膩,脈弦數。SDS 56分,SAS 45分,HAMD總分為33分。

中醫診斷:郁病(肝氣鬱滯)。

西醫診斷:抑鬱狀態,焦慮狀態。

治則治法:疏肝解郁,理氣和中。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20g,香附20g,川芎20g,陳皮20g,枳殼20g,白芍20g,合歡花20g,酸棗仁30g,茯神20g,琥珀粉7.5g(單包沖服),柏子仁20g,遠志20g,炙甘草1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情緒低落略有減輕,胸悶稍有減輕,但仍有善太息,時有胸脅脹痛,痛無定處,入睡時間較前縮短,多夢,納差,小便尚可,大便干。舌淡,苔薄白,脈弦。上方加鬱金20g、佛手15g、首烏藤5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情緒低落明顯改善,胸悶善太息較前好轉,胸脅脹痛較前減輕,無輕生念頭,睡眠良好,食慾尚可,時有食後腹脹,小便尚可,大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脈弦。複查SDS 48分,SAS 41分,HAMD總分為25分。上方去琥珀粉,將首烏藤改為30g,加神曲20g、麥芽20g,7劑,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效果:二診患者症狀較前改善,情緒低落、胸悶改善明顯,夜間入睡時間較前明顯縮短,仍時有善太息、時有胸脅脹痛,三診後症狀基本好轉,僅遺留飲食後時有腹脹,繼續調整中藥湯劑。

跟着醫案學名醫治病奧秘——

按語:該患者由於生產出現以上諸症,究其原因乃肝失疏泄之職,條達之性被遏而致。肝失調暢,肝氣鬱結,故胸悶善太息,時有輕生念頭,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氣鬱化火,鬱火擾心,心神不安,故煩悶不安,眠差,入睡困難,夜夢多;肝鬱化火生熱,橫逆乘土,脾胃無力化生水谷精微榮養四肢,故體重下降;鬱火阻滯於大腸,故大便干。舌質淡紅,苔薄膩,脈弦數,為肝氣鬱滯之象。方選用柴胡疏肝散,本方是在【傷寒論】四逆散的基礎上加陳皮、香附、川芎而成。其中柴胡疏肝解郁為君藥;香附理氣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鬱,川芎行氣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經之郁滯,二藥相合,增其行氣止痛之功,共為臣藥;陳皮、枳殼理氣行滯,白芍、甘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合歡花舒郁理氣、安神活絡,酸棗仁、柏子仁養心安神、潤腸通便,茯神健脾寧心,琥珀粉鎮驚安神,遠志安神益智,共為佐使。諸藥合用,共奏疏肝解郁、理氣暢中之功。

二診,肝氣得以疏泄、氣機得以調達,諸症減輕,但仍時有善太息、時有胸脅脹痛,夜夢多,故加鬱金、佛手疏肝理氣,首烏藤養心安神。三診,患者諸症均明顯好轉,睡眠實,夜夢少,僅遺留食後腹脹,故方中去琥珀粉,減少首烏藤用量,酌加神曲、麥芽消食化滯,並囑咐患者儘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刺激造成病情反覆或波動。

q985065752 發表於 2025-6-5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論治郁病之臨證思辨——析趙德喜教授驗方案例】

郁病之治,當溯本於【內經】"木郁達之"之旨。觀趙師此案,患者術後情志不遂,諸症紛紜,實為肝失疏泄、痰瘀互結之典型。案中脈證合參,舌體胖大而質暗,苔見黃膩,脈弦而勁,此非單純氣鬱,實乃肝鬱乘脾、痰熱內擾之候。趙師以柴胡疏肝散為底方而匠心化裁,深得"治郁先調氣,氣行郁自開"之三昧。

方中柴胡用至25克為君,非徒取疏肝之效,更寓"大氣旋轉,則郁自解"(張錫純語)之妙。配伍生龍牡各20克,取法仲景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意,既鎮浮越之陽,又斂汗固陰。尤妙在夏枯草與半夏為對,既應"半夏得陰而生,夏枯草得陽而長"(【冷廬醫話】)之晝夜交替之理,又成化痰散結之妙用。青礞石之選,乃針對痰熱膠結之病機,此藥質重沉墜,能"化老痰頑痰"(【本草備要】),足見用藥之精準。

二診見苔轉白膩而脈沉,此痰濕未化而脾氣已虛,故加茯苓100克健脾滲濕,紅參10克益氣扶正,正合"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三診頭痛如裹,乃加玉竹、山藥等柔潤之品,既防燥藥傷陰,又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素問·髒氣法時論】)之旨。全案治療次第分明:首診重在疏泄,二診兼顧運脾,三診佐以潤養,暗合"郁病初起在經主氣,久則入絡兼血,終必及腎"的傳變規律。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郁病治肝當分層次,氣鬱階段宜辛散,痰瘀階段需開泄,久病則須柔養;其二,調肝必佐和胃,本案始終用半夏、薑黃等藥,深得"肝胃同治"之要;其三,郁病用藥貴在靈動,趙師三診方藥雖主症相同,然隨證加減,如兵法之"陣勢變化",此即【醫宗必讀】所謂"用藥如用兵"之真諦。

今人治郁,或偏執疏肝,或濫用滋補。趙師此案示人:郁病之治,當以調暢氣機為綱,兼顧痰瘀虛實,方得古人"疏其血氣,令其調達"(【素問·至真要大論】)之奧義。學者若能參透此案用藥法度,則於郁病辨治思過半矣。
+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25-7-23 17: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郁病證治與名醫驗方之精要】

郁病之治,當溯本求源。【素問·舉痛論】言"百病生於氣",趙德喜先生此案深得經旨。患者術後情志不遂,肝失疏泄,氣機郁滯而化火,煉液為痰,終成氣鬱、痰凝、血瘀交織之候。案中用藥暗合"木郁達之"之要義,其組方之妙,尤值後學玩味。

首診方以柴胡為君,用量達25克,取其"疏肝解郁,宣暢氣血"之功,合【本草正義】"柴胡主治,止有二層"之論。生龍骨、牡蠣同用,既鎮驚安神,又化痰軟堅,實取仲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之意而化裁。夏枯草與半夏配伍,既應"半夏得陰而生,夏枯草得陽而長"之古法,又暗合"交通陰陽"之妙,對改善睡眠尤為切要。青礞石之用,則針對痰熱膠結之病機,此即朱丹溪"痰在脅下,非白芥子不能達"之變通。

二診增入茯苓100克、紅參10克,深諳"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茯苓用量獨重,既合【本經】"主胸脅逆氣"之效,又取"治痰必健脾,脾復健運之常,而痰自化"之理。紅參補氣而不滯氣,與疏肝藥同用,恰如張錫純所言"補正即所以逐邪"。

三診轉以白芍、玉竹柔肝養陰,生山藥健脾益腎,體現"郁久必傷陰血"的辨治規律。尤妙在保留薑黃、雞血藤等活血之品,示人"久郁必有瘀"的臨證要點。全案始終以疏肝為主線,兼調氣血痰濕,終使陰陽調和,諸症悉平。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郁病治療當遵"疏其血氣,令其調達"原則;其二,組方需把握"動靜相宜,補瀉得當"之法度;其三,辨證須明察"臟腑相關,標本緩急"之機變。現代臨床常見執疏肝解郁一端而忽視化痰祛瘀者,或專事鎮靜安神而失於調理氣機者,皆未得郁病治療之三昧。趙氏此方雖為個案,然其辨證思路與組方法度,實可為郁病治療之範式。學者當於此等處細加揣摩,勿徒記方藥而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