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55|回覆: 3

[醫藥臨床] 改制小陷胸湯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11-14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陶漢華,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師從山東中醫藥大學建校『九老』之劉獻琳教授,從醫40餘年,主要研究張仲景學術思想及中醫內科雜病的辨證論治規律,主編【金匱要略研讀心悟】【劉獻琳學術經驗輯要】【中醫內科臨證診療備要】【中醫病因病機學】【金匱要略與現代應用】等著作,發表學術論文70餘篇,主持並完成國家及山東省自然基金課題多項,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2項。

組成:瓜蔞10克,黃芩10克,清半夏10克,枇杷葉10克,炒杏仁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浙貝母10克,桑白皮10克,薏苡仁20克,赤芍10克,百部10克,生甘草6克。

用法:1.加水沒過藥面1指,浸泡1小時,武火煎煮,開鍋後小火煮10分鐘,倒出藥液,再依上法二煎,混合兩次藥液煎熬5~10分鐘,視患者情況濃縮藥液,早、晚飯後服用。

2.上藥,打碎成細粉,加水泛丸,制丸如綠豆大小,服法1日3次,1次5克(約1礦泉水瓶蓋藥量),早中晚飯後服用。

功效:理氣散結,清熱解毒。

主治:肺癌、肺膿腫、肺結核、肺結節病等多種肺部占位性病變。辨證屬氣鬱阻肺,熱毒聚肺。以咳嗽、咯痰、痰血、咯血、胸悶、胸痛、喘憋等為主要臨床表現,脈弦、弦數或弦細,苔黃、薄黃或薄白者。

方解:肺癌、肺膿腫、肺結核等肺部占位性病,在中醫學上可參考『肺積』『胸痛』『咳嗽』『咯血』等進行論治。肺為嬌髒,宣降失司,氣機不利,變生痰瘀,結成積聚。【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載:『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小陷胸湯由黃連、半夏、瓜蔞三味組成。張仲景所言『心下』即胃也,黃連氣薄味厚,入中焦胃腑最宜,黃芩氣濃味薄,入上焦肺臟尤勝。李東垣云:『(黃芩)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陶漢華以黃芩易黃連,即取其入肺清利的功效。方中黃芩、半夏、瓜蔞為君藥,理肺氣,散壅滯,消結聚。枇杷葉、炒杏仁、薏苡仁為臣藥,微辛以開之,微苦以降之,辛開苦降,宣降並用。其中薏苡仁亦具培土生金之用,臨證炒制後可芳香醒脾。桑白皮、白花蛇舌草、浙貝母、百部清熱解毒,潤肺散結。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百部為抗結核專藥,浙貝母、白花蛇舌草有抑瘤抗癌作用。赤芍活血化瘀。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培中益氣。

臨證加減:改制小陷胸湯加減化裁,既有中醫辨證思維,又加入了西醫的診察和認識。臨床針對肺癌患者,無論是現代醫學診斷鱗狀細胞癌、腺癌、腺鱗癌、大細胞癌、轉移性肺癌,均依據中醫理論,辨證用方。針對肺臟生理病理特性及肺癌的病因病機學特點,結合熱毒壅肺證的特點,常將改制小陷胸湯與七白清肺飲(桑白皮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白英10克,白及10克,白參10克,白蘞10克,白前15克)合用,取大方復法之意,理氣散結,清熱解毒,補虛扶正。咳嗽聲怯,乏力倦怠,兼氣虛者,加黨參15克、黃芪20克、茯苓10克、炒白朮15克、五味子6克;納呆食少,加草豆蔻10克、炒萊菔子10克;兼氣陰兩虛者,加玄參10克、沙參15克、黨參15克(或西洋參15克);咳嗽氣逆,肺氣不利,加前胡10克、紫菀10克、桔梗10克或與止嗽散合方;聲音嘶啞,發音不利,加桔梗10克、玄參10克;胸悶灼熱,影像學顯示肺部炎症較重,加敗醬草10克、魚腥草20克;熱毒壅盛較重者,在半枝蓮10克、蚤休10克、山慈姑10克之中,擇2~3味加入;痰濁壅盛,口吐痰涎,加化痰藥橘紅10克,痰黏黃少,加葶藶子10克、麥冬10克、竹茹10克;痰中帶血,加白及15克、仙鶴草15克、茜草10克;若為熱灼肺絡,傷及血分,與丹芍二地湯合方;胸腔積水,遵仲景『血不利則為水』,酌加活血利水之品,益母草15克、澤蘭15克。肺癌骨轉移,局部疼痛者,加川芎10克,並視疼痛部位用藥,如腰部疼痛加杜仲10克、續斷10克。(郭志軍 肖長國 姚鵬宇整理)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oppyz 發表於 2025-5-4 21:3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陶漢華改制小陷胸湯之經方衍化與肺系症積辨治要義】

陶漢華教授改制小陷胸湯,乃深得仲景心法而善通變者。此方以【傷寒論】小陷胸湯為基,易黃連為黃芩,佐入宣肺解毒之品,實為經方現代化用之典範。今就其學術源流、方義精微及臨證價值析論如下:

一、經方衍化之理法淵源
小陷胸湯原治痰熱結於心下(胃脘),仲景以黃連瀉心火,半夏開痰結,瓜蔞潤燥散結。陶師移治肺系症積,取黃芩代黃連,深合【醫學啟源】"黃芩瀉肺火"之旨。考黃芩中枯者名"片芩",專入肺經,與黃連之厚腸胃者異趣。此一變法,既承仲景苦降辛開之制,又合肺臟生理特性,可謂"師古而不泥古"。

二、組方配伍之升降樞機
全方暗含"三焦氣化"之妙:黃芩、桑白皮肅降肺氣;杏仁、枇杷葉宣發肺郁;半夏、薏苡仁斡旋中焦。尤妙在薏苡仁炒用,既取【本草備要】"健脾益胃"之功,又合"培土生金"之理。更佐赤芍通血脈,浙貝消痰核,蛇舌草解熱毒,構成"氣-血-痰-毒"並治體系。其組方邏輯與【金匱要略】"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的防治思想一脈相承。

三、現代拓展之臨證價值
方中百部抗癆、蛇舌草抑瘤,體現"病證結合"思路。值得注意的是,原方主治"脈浮滑"之陽證,而改制後兼容弦細脈象,擴展了虛實夾雜證候的適應範圍。觀其丸散並用之劑型設計,既存湯劑速效之利,又取丸劑緩圖之功,頗合【神農本草經】"欲速用湯,稍緩用散,甚緩用丸"的古訓。

此方於臨床有三重啟示:其一,經方加減須守"主病機對應"原則;其二,肺系症積當重視"氣機調暢"與"毒瘀並治";其三,現代藥理與傳統藥性可互為補充。陶師此方,非惟一方一法之巧,實示人以"守正創新"之道,誠為當代經方應用的典範之作。

(全文798字)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7-11 00: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陶漢華改制小陷胸湯之精義】

陶漢華教授改制小陷胸湯,誠為深得仲景心法而能通權達變之典範。此方既承【傷寒論】小陷胸湯之組方精髓,復參以時方之妙用,融經方時方於一爐,實為治療肺系積聚病證之良方。今試析其要義如次:

一、師古不泥之變法
仲景原方以黃連為君,取其苦降消痞之功。陶氏易黃連為黃芩,此一變法實具深意。考【本草備要】載:"黃芩中空者名枯芩,入肺;細實者名子芩,入大腸。"陶氏取枯芩瀉肺火、消痰利氣之效,正合【醫學啟源】"黃芩治肺中濕熱"之論。此等化裁,既守仲景清熱化痰之旨,又切合肺臟病理特點,可謂善師古法而不拘泥。

二、君臣佐使之妙配
方中瓜蔞、黃芩、半夏三味為君,暗合仲景"辛開苦降"之法度。尤妙在臣藥配伍:枇杷葉配杏仁,取【溫病條辨】桑杏湯之意而變通之;薏苡仁炒用,既取【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之思路,又得芳香醒脾之效。佐使藥中,白花蛇舌草與浙貝母相須為用,既承【本草綱目】清熱解毒之訓,又融現代抗腫瘤藥理於其中,體現"古今匯通"之學術思想。

三、辨證施治之要訣
此方主治證候描述精當,脈象從弦到弦細,舌苔由薄白轉黃,恰合疾病由氣滯漸至痰瘀熱毒之演變規律。較之原方主治"正在心下"之病位,改制後更突出"熱毒聚肺"之病機,使古方煥發新用。觀其加減法度,可隨證化裁:若痰血明顯可加仙鶴草、白及;胸痛甚者加鬱金、絲瓜絡,正合"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之經旨。

四、製劑服法之匠心
煎服法中"武火急煎"與"文火濃縮"相結合,既保芳香之氣,又取厚重之味。丸劑製法取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以"緩攻"為要,尤宜久病體虛者。此等細節處理,足見陶氏臨證經驗之老到。

要之,此方之妙,在於以經方為體,時方為用,既守"結者散之""熱者寒之"之治療大法,又參以現代科研成果。陶氏此方,非惟臨床實用之良劑,更為後學示範如何承古創新之典範。學者當於此用心體會,庶幾可得古今貫通之妙。
彭岐玉 發表於 2025-9-9 18:38 | 顯示全部樓層
陶漢華教授改制小陷胸湯方論

陶漢華教授,師承齊魯醫派大家劉獻琳先生,深得仲景學術精髓,臨證四十餘載,於經方化裁運用尤具心得。其所改制之小陷胸湯,乃基於經典而創新,專為肺系積聚諸疾而設,體現了『遵古而不泥古』的治學精神。

一、立法依據與辨證要點

是方所主,乃現代醫學所謂肺癌、肺膿腫、肺結核、肺結節病等肺部占位性病變。陶師將其歸屬於『肺積』、『咳嗽』、『咯血』等範疇,其核心病機為氣鬱阻肺,熱毒聚結。肺主氣,司宣發肅降,氣機郁滯,則津液不布,聚而成痰;氣鬱日久,化熱化火,灼津為痰,煉血為瘀,終致痰、瘀、熱、毒互結,形成肺中積聚。臨床以咳嗽、咯痰、或痰中帶血、胸悶、胸痛、喘憋為主要見證,其脈多弦或弦數、弦細,舌苔可見黃、薄黃或薄白。此證雖虛實夾雜,然以氣鬱熱毒之實邪為急。

二、組方思路與方義闡微

本方由【傷寒論】小陷胸湯化裁而來。仲景原方以黃連、半夏、瓜蔞三味,治『正在心下,按之則痛』之小結胸病,病位偏於中焦胃脘。陶師匠心獨運,以黃芩易黃連,一變而統領全方,直指上焦肺金。誠如李東垣所言:『(黃芩)中枯而飄者,瀉肺火,消痰利氣。』其氣薄味厚,善清肺熱,利肺氣,正中病機,故為君藥。合以半夏之辛散開結,瓜蔞之甘寒潤降、寬胸滌痰,三藥共為君組,共奏理氣散結,清熱消痰之功,奠定了全方治療肺中結聚的基調。

臣藥分為兩組:一為枇杷葉、炒杏仁、薏苡仁,取其微辛微苦,辛以開宣肺郁,苦以降泄肺氣,乃『辛開苦降』之法,旨在復肺臟宣降之常。其中薏苡仁一藥多用,既清熱排膿,又健脾滲濕,寓『培土生金』之意,炒制後芳香醒脾,顧護中州。另一組為桑白皮、白花蛇舌草、浙貝母、百部,此四味功專清熱解毒,潤肺散結。桑白皮瀉肺平喘,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現代研究證實其有抗腫瘤之效,浙貝母清熱散結消癰,百部潤肺止咳,為抗癆要藥。此組臣藥,緊扣『熱毒』核心,兼及現代藥理,體現了中西醫匯通思想。

佐以赤芍,活血涼血,化瘀通絡,以消解瘀血這一重要病理產物。使以生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並能益氣和中,防苦寒之品傷胃。

三、用法與劑型之巧思

本方用法亦見斟酌。湯者,盪也,取其速效,煎煮時間不宜過長,以存藥之清輕上揚之性,直抵肺所。丸者,緩也,將全方制為水丸,則藥力平和持久,便於患者長期服用以圖緩攻積結,尤其適用於慢性病之調理鞏固。一湯一丸,一急一緩,法度嚴謹,臨證可據病情之緩急輕重擇宜而用。

綜觀全方,陶漢華教授以經方為基,深研藥性,融匯古今,其改制非徒然替換一藥,實為基於精準病機辨析與藥物性能深刻理解後的再創造。方中君臣佐使,配伍嚴謹,既承仲景辛開苦降、滌痰散結之法,又納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扶正培土之策,更參現代藥理研究成果,乃一首治療肺系疑難痼疾之卓效良方,充分展現了當代經方家深厚的學術造詣與臨床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