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8|回復: 1

[医药临床] 清胃健脾汤治小儿厌食症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13 11: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笔者有幸跟随老中医孟宪兰(山东省济南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济南市名老中医)学习,针对目前较多的小儿厌食症,孟老应用清胃健脾汤治疗效果好。清胃健脾汤的主方组成:陈皮6g,半夏5g, 黄连2g,白芍9g,竹茹6g,鸡内金9g,炒麦芽6g,太子参6g,连翘9g。临床可根据症状的不同进行调整。现介绍如下。

胃热脾虚证的病因:随着近几年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年轻父母及长辈对儿童娇生惯养严重,家长们追求『高营养、高蛋白』,孩子们喜欢『香甜可口』的美食,为满足『小皇帝』『小公主』的口福,『垃圾食品等』成为儿童们的最爱。由于小儿『脾常不足』,食欲不能自调,食物不知自制,随着多糖多油多脂肪等高热量食物的积累,胃热积滞,脾气虚弱,运化乏力,脾胃不和,食欲不振,儿童表现为:厌食、挑食、喜冷饮、大便干等。

应用指征:胃热证表现为舌苔中部厚腻,或黄厚,或胃脘胀满、手足心热、口中酸腐等症状。脾虚证表现为疲乏无力,面少光泽,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指纹淡滞等。尤其应重点观察小儿舌质、舌苔部位变化。

典型病例一

邢某,男,5岁,2019年11月5日初诊。因厌食1年就诊,每餐饭量较前少,无饥饿感,挑食,易腹泻,睡眠易醒,舌尖红,苔薄白,舌面散在红点。

诊断:(胃热脾虚型)厌食。

方药:陈皮6g,半夏5g, 黄连2g,白芍9g,竹茹6g,鸡内金9g,炒麦芽6g,太子参6g,连翘9g。14服,日1服,水煎服,每次50ml,每日2次。

2019年11月25日复诊:饮食较前增加,用药期间无腹泻,睡眠好转。

典型病例二

孙某,女,9岁,2019年11月19日初诊。因厌食伴大便干2年就诊,喜欢吃甜食油炸食品,每顿半碗饭,上体育课后依旧无饥饿感,大便干,费力,2天1次。查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

诊断:(胃热脾虚型)厌食。

方药:陈皮6g,半夏5g, 黄连2g,白芍9g,竹茹6g,鸡内金9g,炒麦芽6g,太子参6g,连翘9g。10服,日1服,水煎服,每次50ml,每日2次。

2019年11月30日二诊:用药后饮食增加,舌淡红,苔薄黄,脉弦数。上方去蝉衣,加白术6g。继续服用10服。

2019年12月17日三诊:用药后饮食增多,放学后有饥饿感,每日可吃一碗饭,大便每日1次,便质正常,查舌质红,舌尖红,苔白厚,脉弦滑。上方去白芍,加忍冬藤10g,砂仁5g。告知痊愈。

按: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宜升,胃宜降,脾喜燥,胃喜润。』清胃健脾汤是孟老针对现代父母片面强调高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食物,因小儿形体娇嫩,脾胃虚弱,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儿童出现胃热脾虚的症候,治疗上如过用寒凉药物则容易出现腹泻腹痛,加重脾虚的一系列症状,如果过用温热药物健脾,则可加重胃热的表现。清胃健脾汤既能清胃热,又能补脾虚,方中药物的选择精炼,君臣配伍恰当,临床验证疗效颇佳。(徐启锋)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罗卜花舞雨 發表於 2025-5-4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清胃健脾汤调治小儿厌食症之临证阐微》

小儿厌食症乃当今临床常见之疾,观孟宪兰先生所拟清胃健脾汤,深合"脾胃为后天之本"之经旨。此方融辛开苦降、健脾消滞之法于一炉,实得李东垣脾胃学说之精要,今试析其理法方药如次。

一、立方要旨与配伍精义
方中黄连、连翘为君,取其苦寒清胃热、解食积之郁火,暗合"热者寒之"之经义。太子参、炒麦芽为臣,一补脾虚,一助运化,恰应《小儿药证直诀》"脾主困"之论。佐以半夏、陈皮理气化痰,竹茹除烦和胃,鸡内金消积化滞,更以白芍柔肝和营,共成清而不峻、补而不滞之妙。尤值称道者,黄连用量仅2克,既避苦寒败胃之弊,又存清泻胃热之功,足见孟老用药之精当。

二、证候辨析与病机探微
所举两例患儿,虽同属胃热脾虚,然证候各有偏重。邢某舌尖红而苔薄白,乃胃热初萌而脾虚为主;孙某苔黄便干,显系胃热炽盛兼见腑气不通。孟老守方而不泥方,前者原方直进,后者三诊时随证加减:初诊保留全方,二诊加白术健运脾气,三诊易白芍为忍冬藤增清热之效,佐砂仁醒脾开胃,此正合"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之训。

三、临证启示与现代意义
1. 舌诊为辨证关键:两案均详察舌象变化,盖小儿脉诊多难凭信,而舌苔厚薄、色质变化最可反映脾胃状态。孟老特别强调观察舌中部苔象,因此处属脾胃分野,厚腻则为积滞,黄浊则为热盛,此乃承袭钱乙"面上证"诊断之法。

2. 饮食调护不可偏废:案中提及患儿嗜食甜腻油炸之品,此现代养育之通弊。纵使药证相符,若饮食不节,终难痊愈。故治疗时当嘱家长配合食疗,可佐以山楂、山药等药食两用之品。

此方之设,非独治厌食一症,实为调理小儿脾胃之良方。现代小儿多营养过剩而运动不足,脾胃负担日重而功能日衰,孟老此方清补兼施、消导并用的思路,对当代儿童亚健康状态的调理颇具启发。然须注意,临床应用仍需辨证精确,若纯虚无实者,当去黄连加茯苓、白术;若积滞明显者,可酌加焦三仙。医者当知常达变,方不负先贤"随证治之"之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