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95|回覆: 3

[醫藥臨床] 槐花生地湯治痔瘡

[複製連結]
韋良渠 發表於 2020-1-1 15: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處方:槐花、海蛤殼各30g,旱蓮草、生地黃各15g,浙貝母12g,黃柏、丹皮、枳殼各10g,當歸尾6g。每日1劑,文火水煎,分2次溫服。

功效:清熱涼血,化痔解毒。

主治:痔瘡。症見濕毒下注,陰傷血熱妄行所引起的腸風下血或便後出血,或便前出血,或糞中夾血,血色鮮紅者。

病例驗證:汪某,女,57歲。患者就診前2天,便後發現肛門緣長出一腫塊,疼痛難忍,行走受限,自用痔瘡膏外敷不見好轉,舌紅,苔黃,脈弦。肛檢見:3點處可見有2cm×2cm大小,橢圓形腫塊,表面紫色,質硬,觸痛明顯,診斷爲血栓性外痔。辨證爲濕熱下注,灼傷脈絡,血溢脈外皮下,治以此方煎湯口服,外敷自製消痔四黃膏。囑其每日便後用雙黃魚馬倍湯熏洗,經治5日,肛門腫痛已基本緩解,行走自如。肛檢,痔表皮已皺縮,血栓吸收。再囑其服藥3日,同時每日便後繼續熏洗、外敷,病癒。肛門緣長出一腫塊,疼痛難忍,行走受限,自用痔瘡膏外敷不見好轉,舌紅,苔黃,脈弦。肛檢見:3點處可見有2cm×2cm大小,橢圓形腫塊,表面紫色,質硬,觸痛明顯,診斷爲血栓性外痔。辨證爲濕熱下注,灼傷脈絡,血溢脈外皮下,治以此方煎湯口服,外敷自製消痔四黃膏。囑其每日便後用雙黃魚馬倍湯熏洗,經治5日,肛門腫痛已基本緩解,行走自如。肛檢:痔表皮已皺縮,血栓吸收。再囑其服藥3日,同時每日便後繼續熏洗、外敷,病癒。 (韋良渠 整理)

愛美麗 發表於 2025-5-4 22:53 | 顯示全部樓層
【槐花生地湯治痔瘡方藥析義與臨證思辨】

槐花生地湯乃治療濕熱下注型痔瘡之效方,其組方深合中醫"清、潤、化、行"之旨。方中槐花爲君,【本草正】謂其"涼大腸,治痔漏",其性味苦寒,善清大腸濕熱而止腸風下血;海蛤殼咸寒,與浙貝母相伍,取"咸能軟堅,寒可清熱"之意,共爲臣藥,針對血栓性外痔之質硬腫塊尤爲切當。生地黃、旱蓮草滋陰涼血,佐制諸藥苦燥之性,暗合"痔多陰傷"之病機特點;黃柏、丹皮瀉火堅陰,當歸尾活血而不傷正,枳殼調氣以助血行,此四味爲使,共成清熱涼血、化瘀消痔之功。

此方配伍之妙,在於三組藥對:槐花配旱蓮草,清中有潤,治標顧本;海蛤殼合浙貝母,化痰軟堅,針對血栓;丹皮協當歸尾,活血不動血。韋氏所載病例,患者舌紅苔黃脈弦,顯系濕熱下注、血瘀絡傷之候,方證相應,故獲捷效。外治法則體現"內外合治"思想,熏洗方中魚腥草、馬齒莧等當具清熱解毒之效,與內服藥形成立體治療。

然需申明者三:一則此方宜於實證熱證,若見氣虛下陷之痔核脫出,當參補中益氣法;二則海蛤殼質地重墜,脾胃虛弱者宜減量或佐健脾之品;三則現代醫學之Ⅲ度以上痔瘡或合併感染者,須中西結合治療。另據【外科正宗】所載,痔瘡治療尤重"飲食有節,起居有常",服藥期間當禁辛辣炙煿,配合提肛導引,方能鞏固療效。

此方之驗,再證中醫"異病同治"之妙——但凡濕熱下注、血熱妄行之痔血,無論內痔外痔,但見血色鮮紅、舌紅脈數者,皆可化裁施用。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如出血甚者可加地榆炭,腫痛劇者酌入赤芍,務求方隨證轉,藥隨病變。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25-7-20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槐花生地湯治痔瘡驗案析義】

痔瘡一症,古稱"隱瘡",屬中醫"腸風""髒毒"範疇。今觀此方,深合【外科正宗】"血熱妄行,滲於腸間"之病機,誠爲清熱涼血、化痔解毒之良劑。試析其理法方藥如次:

一、組方精要
方中槐花爲君,【本草備要】謂其"涼大腸,治腸風",配海蛤殼咸寒軟堅,共奏清熱涼血之效。旱蓮草、生地黃滋陰涼血,暗合"治風先治血"之旨;浙貝母化痰散結,黃柏清熱燥濕,乃取"苦寒堅陰"之法。更佐丹皮涼血散瘀,枳殼寬腸下氣,當歸尾活血通絡,使全方涼而不滯,散中有收。尤妙在重用槐花至30g,取其"清腸間風熱"之專功,誠如【藥品化義】所言"槐花味苦,獨入血分而涼血"。

二、證治機理
此方所主"血色鮮紅"之症,實爲濕熱下注、血熱妄行之候。方中黃柏、枳殼清利濕熱,生地黃、旱蓮草滋養陰血,恰合"清熱不傷陰,滋陰不助濕"之要義。觀驗案中患者舌紅苔黃、脈弦,肛周紫腫硬痛,正是濕熱瘀結之明證。外敷消痔膏配合熏洗,內外合治,故能五日見效。

三、臨證啟示
1. 辨血色爲要:便血鮮紅屬熱,暗紅多瘀,此方宜於熱證。
2. 需察舌脈:舌紅苔黃脈數者可用,若見舌淡脈弱者當慎。
3. 外治相輔:熏洗方中魚腥草、馬齒莧等,可增清熱解毒之效。
4. 中病即止:血止後當轉調理脾胃,防苦寒傷中。

按:韋氏此案,深得【外科心法】"痔瘡多由濕熱下注"之三昧。然今人痔疾多兼氣虛下陷,若遇久病體虛者,可酌加黃芪、升麻等品,方合"標本兼顧"之旨。學者當知常達變,勿執方泥古。
傎倒 發表於 2025-9-9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槐花生地湯治痔瘡驗案析義】

痔瘡一證,古稱『隱瘡』,多因濕熱下注、血熱妄行所致。今觀此帖所載槐花生地湯,組方嚴謹,理法兼備,實爲中醫辨證論治之典範。茲從方義、病機、驗案三端析之如下:

一、方藥解析:清滋並行,氣血同調
方中槐花爲君,【本草乘雅】謂其『治五痔腸風』,專清大腸實熱而涼血止血;海蛤殼咸寒軟堅,化痰散結,與槐花相伍,既解血分之熱,又消脈絡之結。旱蓮草、生地黃滋陰涼血,佐以丹皮清伏火、當歸尾活血化瘀,深合『止血不忘祛瘀』之旨。浙貝母清熱散結,黃柏燥濕解毒,枳殼理氣寬腸,使氣行則血行。全方以『清熱涼血』爲綱,輔以滋陰、化痰、理氣、化瘀之法,標本兼治,非獨治標之劑可比。

二、病機契合:濕毒下注,血溢脈外
痔證出血色鮮紅者,多屬腸風髒毒,乃濕熱蘊結肛門,灼傷陰絡所致。此方尤宜於血栓性外痔急性期,見舌紅苔黃、脈弦數者。蓋濕熱壅滯則氣血纏結,血溢脈外則成血栓,疼痛劇烈。方中黃柏、枳殼化濕毒而調氣機,生地、旱蓮草滋陰血而固本元,正合【外科正宗】『痔瘡初起,宜涼血清熱』之訓。

三、驗案佐證:內外合治,法度井然
所載汪氏醫案,辨證精準,步驟清晰:內服湯劑清源治本,外敷膏藥散結止痛,熏洗湯滌濁通絡,三法環環相扣。患者血栓性外痔雖疼痛急迫,然未妄用攻伐,而以『清熱涼血、化痔解毒』爲法,五日即收腫消痛止之效,足見方藥對證之妙。末以續服外洗收功,更體現『既效守方』的治療智慧。

結語:
此方承襲明清痔科名家『涼血解毒』心法,融【外科正宗】消風涼血之思與【醫宗金鑒】祛瘀軟堅之技於一爐。然須申明:中醫治病必求於本,痔瘡雖有通治之方,仍須辨證施治。若見氣虛下陷之虛證或脾不統血之證,則非本方所宜。患者切勿拘於成方,務請臨證醫師四診合參,量體裁方爲宜。

(全篇約760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