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99|回復: 2

[医药临床] 便血不止需手术,中医中药显奇功

[複製鏈接]
陈国权邱一吾 發表於 2020-4-10 01: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2006年暑假,笔者应邀在老家的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为父老乡亲诊病。7月下旬某日,天气炎热异常,午饭毕,一亲戚突然打来电话,称其好友的亲人病危,我立马允诺前往。大约一刻钟后,车至,患者女儿介绍:患者男性,72岁,约6天前出现大便带血,血量不大,因素有痔疮,故未以为然。但到第3天时,突然便血如崩,家属急忙拨打『120』求助。入院后的3天中,虽输血八九次,但仍不及便出的量。患者病情愈来愈危重,医院每天都告知病危。第3天晚上,经内科、外科、肛肠科、心血管等多科紧急会诊,一致决定马上手术。一切准备妥当,病人也已就位,但意想不到的是,麻醉师拒绝配合,原是因『医者麻醉好上,患者醒来很难』。僵持良久,最后主刀医师被麻醉师所说服,放弃手术,经医患沟通,决定连夜用救护车护送至上级医院。入院后经过两天多的检查,不断地输血,最后依然选择了唯一的治疗方案——手术。但又遇到了同样的问题,经验丰富的麻醉师均拒绝配合,认为患者会死在手术台上。这无异于将患者执行了死刑。家属万般无奈,绝望中,只好将患者接回家。

患者住的地方是小丘陵地带,房屋前后左右的树荫下都是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足有十多人。一问才知,来的都是随时准备为患者送终的亲朋好友。

待我走到房屋大厅门口时,见患者仰卧于客厅干燥的黄泥地上,身下铺着稻草及床单。患者满面通红,并非大失血后的㿠白面色。我切诊发现,患者脉微浮、数且稍有力,望其舌红,苔黄而厚,不腻,无芒刺。患者诉口干,饮水多,自觉『屁股下面的床单湿润润的,应是便血』。这声音非但不低沉,反而接近正常且偏亢。综合判断,这就是古人所说『至虚有盛候』的再现,辨证当属肺热津伤,胃肠燥热。治宜益气清肺,实土止血。方投白虎加人参汤加伏龙肝:西洋参30克,知母20克,生石膏30克,大米炒黄(即湖北省钟祥市民众夏天的主食——米茶所用之米)100克,甘草15克,伏龙肝250克。5剂。每天1剂。每天将伏龙肝加水煮30~40分钟,冷却、沉淀后再用此水煮白虎加人参汤,然后趁温热喂病人呷服,每隔1小时喂一次,每次约50毫升,分8~10次服完1剂。

大约30多个小时后,病人可半卧位,出血量大大减少。又过了40小时,病人能短时间坐着了,甚还能站起来。5剂药服完,患者基本恢复正常,只是乏力,饮食稍差,害怕大便再次出血,好友亲朋们无不为之惊叹。经调理,9月初,患者完全康复。

按:患者以便血如崩为主诉,若仅诊为便血,不足以显示其病情的危重性,诊为〖素问·风论篇〗的肠风较贴切。其脉稍带浮象,恰与炎炎夏日,风热乘虚而入相关。〖类经〗第十五卷第二十八注道:『久风不散,传变而入于肠胃之中,热则为肠风下血……』本案正是自然界的风与热内传胃肠,脾不能与之相表里,致脾升太过,失于统摄。由于在长达6天的时间中,便血频频发生,虽输血约万毫升,仍入不敷出。津液无阴血化而承,故口渴饮多,故选〖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篇治太阳中暍证的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生肺津。盖肺与大肠相表里,又主一身之气,肺气得复,能令母(脾)实,脾恢复统血,则肠风便血可止。所以,方中伏龙肝(即灶心黄土)不可或缺。由于是小丘陵,还是有农户烧柴、草做饭的,我便嘱咐患者儿子务必找到灶心黄土。该药见于〖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篇,用于治疗『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藉温脾而达统血而血止之功,是黄土汤中的君药。该案一派实热之象,为何用温脾之药可止患者便血?清代程云来在〖金匮要略直解·卷中〗中解释〖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篇用大黄附子汤治寒实内结之腹满症中道:苦寒的大黄与辛温的附子或细辛合用『则寒性散而走泄之性存』。同样,辛温的伏龙肝与性寒的白虎加人参汤合用后,其辛温之性不存,而止血之力尚在。伏龙肝的止血之力不仅记载于〖金匮要略〗,其后也有不少记载。如〖本草便读·土部〗云:『伏龙肝即灶心土,须对釜脐下经火久炼而成形者,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凡诸血病……皆可用之』;〖本草汇言·卷十三〗曰:『伏龙肝,温脾渗湿,性燥而平,气温而和,味甘而敛,以藏为用者也,故善主血失所藏』;〖蜀本草〗用治便血血痢;〖日华子本草〗云:『治鼻洪,肠风』等。〖普济方·卷三三〗还以伏龙肝加多年垩壁土、地炉中土制成伏龙散,用于治疗吐血、泻血等。白虎加人参汤与伏龙肝合用,逆流挽舟,救人一命,功莫大焉。(陈国权 邱一吾 湖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發表於 2025-4-23 00:12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至虚有盛候"论便血危症的中医辨治思路》

本案呈现典型"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之象,患者虽血脱于下而现面赤脉数、舌红苔黄等阳热外越之候。细析其理,乃肺胃燥热下迫大肠,灼伤阴络所致。白虎加人参汤加伏龙肝之运用,深合《内经》"热者寒之""散者收之"之旨,其效验可自五方面论之:

一、病机辨析
患者虽见血脱危候,然脉不微细反见浮数有力,此非纯虚无阳之证。《金匮要略》云:"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肺热移于大肠,燥热迫血妄行,故见便血如崩。伏龙肝温中止血,恰制石膏之寒凉,而成寒温并用之妙。

二、方药精析
1. 白虎汤清阳明经热,遵仲景"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之训
2. 西洋参易原方人参,取其气阴双补之效
3. 炒黄大米既和胃气,又取"焦苦入血"止血之功
4. 伏龙肝煎汤代水,暗合黄土汤之意而简其法

三、给药法度
采用"少饮频服"之法,既避药力过猛伤正,又使药效持续。此法源于《伤寒论》桂枝汤"半日许令三服尽"的给药智慧,尤宜于虚中夹实之证。

四、理论印证
此案印证了喻嘉言"大肠之火,以肺为母"之论。清肺热即所以安肠络,益气阴即所以固血脱,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

五、现代启示
1. 对"输血无效性出血"的思考:西医以补充血容量为要,中医更重气机调整
2. 麻醉禁忌患者的替代疗法:中药在急危重症中的特殊价值
3.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同一便血,治法迥异

结语:此案生动展现了中医"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辨证精髓。在患者被现代医学判定"无治"之际,通过精准把握"真热假寒"的病机本质,运用经方化裁而奏奇效。提示临床工作者,面对危重症时,当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不可为表象所惑。至于伏龙肝的运用机理,尚待现代药理学进一步阐明,然其临床实效已足资借鉴。
钱佟 發表於 2025-4-26 02:1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至虚有盛候"论便血危证之救治——白虎加人参汤加伏龙肝案析义》

此案堪称中医辨证论治之典范,其精妙处尤在"至虚有盛候"之辨识与"实土止血"法之运用。患者虽大失血而见面赤脉数、舌红苔黄,此非寻常血脱证之㿠白萎靡,乃《内经》所谓"大实有羸状,至虚有盛候"之真寒假热证。细究其理,盖因肺胃燥热亢盛于上,而脾虚失统于下,形成上盛下虚之危候。

辨证之要,首在脉诊。患者脉象微浮而数,稍有力,此非纯虚之脉,提示热邪尚炽;舌红苔黄厚而不腻,恰合阳明经热之征。更妙在医者察其"屁股湿润"之症,此乃《金匮要略》"热迫血行"之明证。白虎加人参汤本为阳明热盛津伤之方,今加伏龙肝(灶心土)而成"实土止血"之妙剂。伏龙肝性温味辛,具收敛止血之功,《本草纲目》谓其"治吐血、衄血、崩中带下",与白虎汤之清热生津相得益彰。

方中尤具匠心者有三:其一以炒黄大米代粳米,既存粳米和胃之效,又增焦香入脾之功;其二用西洋参代人参,取其益气生津而不助热之性;其三以伏龙肝煎汤代水,既为药引,又作君药。服药法则暗合"少火生气"之旨,频服少量使药力持续,避免峻补伤正。

此案启示深刻:其一,危重症当辨真假寒热,不可见血即补;其二,止血需治本,清热即所以固血;其三,经方活用贵在加减,伏龙肝之加堪称画龙点睛。较之现代医学徒见其血而不知其源,中医辨证之精微于此可见一斑。然须指出,此证若见汗出肢冷、脉微欲绝之真阳外越,则又当用参附汤急固脱,不可执此方以应万变。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