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46|回复: 2

[医药临床]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

[复制链接]
臧大伟 发表于 2020-4-5 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崩漏的病名最早见于《素问·阴阳别论》,曰:“阴虚阳搏谓之崩”。《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提出“漏下”之名。金元时期李东垣在《兰室秘藏》论崩漏主脾肾之虚,肾水阴虚,不能镇受胞络相火,故血走而崩也。”《傅青主女科》指出“止崩之药不可独用,必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创立“固本止崩汤”和“逐瘀止血汤”。

贾某,女,17岁,未婚,学生。2019年2月1日初诊。主诉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在当地医院门诊检查,血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子宫附件彩超均未见异常,今日来中医科求治。症见:阴道不规则流血20余天,月经量适中,色红,无血块,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口苦、口干,怕冷,饮食尚可,睡眠欠佳,多梦,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查体:神志清楚,形体偏瘦,面色萎黄,舌质红,苔薄黄,右脉沉细,左脉沉弱。

中医诊断:崩漏(心脾两虚证)。

中医治法:健脾益气,养心安神,佐以止血。治疗以归脾汤加减。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5克,当归5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炒枣仁10克,木香7克,棕榈炭20克,地榆炭20克,血余炭20克,淡竹叶10克,甘草5克,5剂。水冲取汁100毫升,日2次冲服。

二诊:患者服药4天后阴道流血量明显减少,第5日将净。倦怠乏力、语声低微减轻,口苦、口干、怕冷均明显好转,饮食尚可,睡眠改善,小便略黄,大便成形,日1次。舌质红,苔薄白,右脉沉细,左脉沉弱较前有力。去上方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继服一周。

一周后电话随访,患者月经干净,无其他不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按:该患者是由于学习压力大,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脾气亏虚,心失所养,出现脾失健运,统摄无权,血海不固,月事淋漓不尽,而发漏下。处方归脾汤补脾益气以摄血。方中黄芪、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固本摄血;当归补血养心;茯苓、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防止补益气血的药物滋腻碍胃;棕榈炭、地榆炭、血余炭具有收敛止血;淡竹叶泻火利尿。(臧大伟 吉林省妇幼保健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南华经呀 发表于 2025-7-25 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案析义》

按此案理法方药甚合经旨,诚得东垣、青主心传。今就病机、方义、治法三端详析如下:

一、病机探赜
患者年少思虑伤脾,正合《内经》"二阳之病发心脾"之旨。脾失统摄,血不归经,发为漏下;心血暗耗,神失所养,故见多梦难寐。舌脉之象,右脉沉细主脾气虚馁,左脉沉弱示心血不足,恰是心脾两虚明证。傅青主所谓"血崩本于气虚",此案脾虚气陷,失其统血之职,与《女科》论述若合符节。

二、方药钩玄
归脾汤本为严用和《济生方》名方,本案化裁颇具匠心:
1. 参、芪、术、草四君为基,佐木香醒脾,深得"补而不滞"之妙。黄芪用量独重,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义。
2. 血余炭与地榆炭相配,一者止血兼化瘀(《本经》谓血余炭"主五癃,利小便水道"),二者凉血收敛,防其留瘀。
3. 淡竹叶导心火下行,暗合"急则治标"之旨。尤妙在当归仅用5克,避其辛温动血之弊,而收补血和营之效。

三、治法次第
初诊止血不忘澄源,三炭并用急塞其流;待血势稍缓即撤炭药,专事培本复旧,正合《景岳全书》"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的治疗次第。更值称道者,二诊脉象已现生机,而医者不骤进温补,谨守病机,足见辨证之精审。

此案启示有三:少年崩漏多责心脾,不可妄投凉遏;止血需分缓急,炭类中病即止;调经当重情志,尤需嘱患者颐养心神。学者若能参透此中三昧,则于妇科血证思过半矣。
+
邹外 发表于 2025-7-28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归脾汤加减治疗崩漏案析义》

崩漏一证,历代医家多从脾肾立论。本案以归脾汤加减取效,正合《兰室秘藏》"脾胃虚损,下陷于肾"之旨。细析此案,有三重辨证精要:

一、脉证互参显病机
患者面色萎黄、倦怠脉沉,显系脾虚气陷之象;而舌红苔黄、口苦溲黄,又见郁热内扰之候。左脉沉弱主血虚,右脉沉细应气虚,此乃典型心脾两虚兼郁热证。《女科经纶》云:"崩漏虽属血病,然由气虚不能摄血者多",本案脉证与古籍论述若合符节。

二、组方配伍见匠心
处方以黄芪、党参为君,取"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意;佐三炭(棕榈、地榆、血余)止血而不留瘀,暗合傅青主"于补阴之中行止崩之法"。尤妙在淡竹叶一味,既清心除烦,又导热下行,与木香之行气醒脾,共成"补而不滞,清而不伐"之局。此等配伍,深得东垣"升阳举陷"与丹溪"清热泻火"两家精义。

三、治法次第合章法
初诊以"塞流"为先,三炭并用急则治标;血止即去炭药,专事"澄源"培本。此等治疗次第,正应《景岳全书》"治崩之法,当先止血,次则调经"之训。更值称道者,二诊脉象已现生机,而医者仍守方续进,深谙"王道无近功"之理。

然须指出,少年崩漏尤当重视"天癸初至,冲任未充"的生理特点。《素问·上古天真论》言"女子二七而天癸至",本案患者年方二七,治疗时未加菟丝子、枸杞等益肾之品,稍嫌不足。若仿《傅青主女科》"经本于肾"之论,佐入少量补肾药物,或可更臻完善。

此案启示:治崩漏当遵"塞流、澄源、复旧"三法,然具体运用须因人制宜。少年患者尤需注意脾肾同治,既固后天之本,又养先天之根。学者临证,当参酌古今,灵活变通,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